开学“第一课”传授防骗知识值得推广
中学毕业生离开家乡去上大学,这才是真正的独立生活。 有些大学新生缺乏社会经验,防御能力较弱,于是他们可能会想出招数,抓住新生思维简单、生活不熟悉等弱点,假称新生接待员,在自己面前设下“陷阱”。 (中国青年报8月28日)
现在正值全省各地高校开学和新生报到的高峰期,各种专门针对大学生的盗窃案件也集中在此时,应引起中学、家长和学生的重视。中学生。 此前的徐玉玉被骗事件,让反舞弊教育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发社会对大学新生反舞弊意识和反舞弊能力的思考。
骗子之所以把目标瞄准刚刚离开母亲保护、进入独立生活的大学新生,是因为他们涉世不深,知识和经验少,缺乏防范经验骗局的能力,缺乏足够的盗窃技巧知识。 认识。 可见,面对屡屡发生的大学新生被骗案件,不仅公安机关要加强打击力度,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大学生的防骗意识,提高防骗意识。欺诈和自我保护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学“第一课”中反舞弊知识的传授就显得尤为迫切。 虽然,对于正式入学的大学新生来说,他们曾经过着“耳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的生活。 在小学,中考几乎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安全教育防盗防骗,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任务。 但与中考成绩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基本被忽略或删除。 结果,孩子懂得“知识”却不懂得“生活”,往往别人一眼就能识破的骗子很容易让他们上当。
令人意外的是,去年大一赛季,不少中学就提出了解决方案。 例如,西南学院的第一课就是教中学生识别诈骗——立案通知中附有安全指南,提醒新生提高防范意识; 例如,四川师范大学发布网贷、传销等反诈骗知识和诈骗案例,让新生了解小偷常用的诈骗伎俩,了解申请奖学金、缴纳杂费的方法和程序,提高安全意识。以及新生筛选能力; 又如成都理工学院与宜良大队合作,拍摄了三部“大学生反诈骗防盗微视频”,通过真实再现大学城联通盗窃等多发案件,警示广大学生提高中小学生安全意识...
面对涉及中学生的盗窃行为,打击再严厉,也不如我们自己的预防。 这就要求我们把“反诈骗”作为必备知识进行普及。 为此,高校不仅要主动加大对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还应聘请民警对中学生进行教学,通过案例分析,提高中学生的识别能力。安全教育防盗防骗,并教他们如何识别骗子的技巧。
只有让中学生具备“抗病毒能力”,才能减少盗窃悲剧发生的机会。 学期初“第一课”反舞弊知识的讲授,是对社会普遍期望和利益的积极回应。 这种做法值得赞扬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