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案例 正文
  • 本文约4538字,阅读需23分钟
  • 508
  • 0

与陌生人互换住宅旅游日渐流行 “你住我家,我住你家”靠谱吗?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3年8月8日 00:05,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网友“我掛住你啊”告诉记者:“最开始听说交换式旅游的时候,就觉得震惊——竟然有人会让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直接住进自己家里,而且还可能是自己本人不在的情况下,万一引狼入室怎么办?刚注册成功就可以自己发布房源,只需要说明房子的基本情况(照片、房间数、大概位置),就能发布成功,并没有进一步确定房源真实性。当记者询问该创办者“如何确保房源真实”时,对方只回复说“大家因为信任我而走到一起”。

交换旅游正在火热进行中。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很多人都因酒店费用的暴涨而望而却步。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零成本”的住宿旅游方式突然在网络上流传——交换旅游,即两个陌生人去对方的城市旅游,免费住在对方家里,节省了住宿费用。

《法治晚报》记者查阅相关社交平台发现,4月底以来,不少网友发布寻找“交换旅行伙伴”的帖子,其中不少人已经“交换”成功。 不过,与部分人对交流旅游表现出的热情相比,更多网友抱有观望或怀疑的心态,觉得与陌生人交流“太不安全”。

据调查,目前交换旅游主要有两种交换方式。 一是按约定日期同时兑换; 当日,甲方再次搬进乙方家。 除了社交平台上发帖的方式外,网络上还有一些“交换旅游平台”,其中隐藏着很多秘密。

受访专家认为,交流旅游具有扩大社交网络、节省旅行成本等多重优势,因此很受年轻人欢迎。 但值得注意的是,交换旅游模式在我国仍处于“萌芽”阶段,相关法律法规、公众认知等还不完善,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亟待解决。关注了。

与陌生人交流

令人印象深刻的旅行体验

“‘5月1号’期间,你想兑换旅行吗?我给你一个临时密码,可以入住。房子里不仅有卧室,还有4个房间可以睡。还有一辆车可以计划提供一次性床上用品、卫生间用具……”4月底,家住广州的李先生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短视频,公开征集“可以交换出行的同事”。 兑换的附加条件只有一个:帮助庭院里的花儿。 浇水、施肥。

视频发布后,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相关评论数以千计,李先生的私信也涌来了“跃跃欲试”的网友。 经过综合考虑,李先生在候选人中看中了来自福建厦门的郑先生。 “郑先生有两个儿子,他的举止很有礼貌,让人在交往中感到安心。”

4月28日,郑先生一行如期抵达上海,李先生和父亲因没买到去上海的机票,留在天津的家中,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周末。 郑老师来之前,李老师原本给她准备了一些上海的旅游攻略。 郑先生来了之后,就被家里的环境和温馨的宾馆所俘获。 他坦言,“家里环境那么好,为什么要出去呢?” 在家消费。

与此同时,互不相爱的两个家庭一起做饭、玩乐。 暑假结束,郑先生带着儿子回来了。 到达北站后,她给李先生发了一条信息,感叹道:“来这里之前,我还是有很多疑虑的。即使别墅不适合所有人,恐怕也会有隐情。”第一天的体验,我觉得非常棒,打消了来这里之前的所有疑虑。难得能够在一个新的环境中放松心情,享受从未有过的生活,就像置身于自己的家中一样。自己的家,温馨、舒适、和谐。期待再次相遇……青岛随时欢迎您。”

第一次交流旅行经历让双方都更加满意。 他们除了度过了愉快的暑假,还收获了友谊。 “我也有一个女儿,郑先生一家来了之后,三个儿子相处得很快,玩得很开心。有时间我就去上海玩,搬到她家住,给她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 李先生说道。

今后,李先生会考虑继续交流旅行——出于安全考虑,仅限女生; 不付出,只寻找有缘的人。

像李先生、郑先生这样选择交流旅游的人不在少数。 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发帖要求“交流”,成功交流的反例也不少。 来自四川成都的付女士十天后将接待一位来自广东的旅友。 她对此感到非常兴奋和期待:“我打算先把她接到家里,然后去她在四川的家里住。通过这些方式,我可以提高我的卧室入住率,能够认识新同学,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华北政法大学副院长李静介绍,最早的交流旅游是50年前日本一群年轻班主任利用互联网开发的高性价比旅游模式。 近年来在网络上逐渐开始兴起,受到以自助游客为代表的网友青睐。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法学院院士孟强表示,交流旅游的好处是双方在旅游规划上也能得到帮助。 他们可以互相提供行程规划和风险提示,防止误入歧途,并介绍当地风土人情。 人情味等,让双方都能获得极其有价值的旅行策划和指导,“这是用钱都买不到的服务”。

存在各种不可靠现象

存在变相操作、违约行为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易接受“旅游+社交”相结合的互助旅游形式。 日前,社交媒体发布的相关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约62%的人认为交换旅游“不靠谱”,只有30%的人认为“可以尝试一下”。

一位“我想你”的网友告诉记者:“当我第一次听说交换旅游时,我很惊讶——有人会直接让陌生人住在自己家里,甚至可能是我。 如果你不在,万一引狼进屋怎么办?”

来自上海的王先生也“跟风”,不久前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表示希望交换旅游,但始终未能成行。 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对安全还是有一定的疑虑。

不仅有一些人对交换旅游仍持观望或犹豫态度,还有一些人遇到了不可靠的“交换者”。 有的人先到自己家里接待对方,一周后想要对方履行“交换协议”,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屏蔽”; 又脏又乱; 某人到了对方家后,发现房间条件和对方所说的完全不一样……

还有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交流旅游的口味——有网友晒出了自己卧室的照片后,明确标出了从单间到整套房的价格,这与另一种形式的“民宿”没有什么区别。

在孟强看来,老百姓之间的交流旅游不是为了盈利,也不是为了生意,如果有人打着交流旅游的幌子,其实主要是提供住宿服务,并支付一定的费用。 费用,这可能构成为游客经营住宿的业务。 这些变相经营住宿服务的行为未进行经营登记,也规避了国务院关于酒店业治安管理的相关规定,导致监管部门未能进行有效监管。 除了造成国家税收损失外,旅客的人身安全和社会保障方面也存在很大隐患。

上海赢合律师事务所田云律师表示,在交换旅游过程中变相收取费用的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影响了交换旅游当事人之间的信任,甚至引发严重纠纷,减少了交换旅游的风险。解决争议的时间、精力和成本,有可能导致交流旅游得不偿失。 如果涉嫌敲诈勒索、恐吓行为,可能触犯民事法律,承担民事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社交平台上“寻求交换”的方式外,网络上也有一些打着“交换旅游”旗号的平台,但记者调查发现,此类平台并不靠谱。

以一家名为“换房旅行网”的网站为例,该网站声称“去世界任何地方旅行·像当地人一样生活·免费住宿”“在中国70多个城市拥有数百名业主”。 您必须注册成为会员才能在网站上查看房屋信息,但注册过程中不需要实名认证。 只需要一个电子邮件地址即可成功注册。 注册成功后,您就可以自行发布房源了。 您只需说明房屋的基本情况(照片、房间数、大概位置),即可发布成功,无需进一步确认房源真实性。

如果想通过网站与店主沟通,只能留言等待回复,效率低下。 因此,网站提供了另一种形式——添加网站创建者的私聊账号,花费50元即可加入列表群,并在群内与站长进行交流。 自行沟通。 当记者询问创始人“如何保证房子的真实性”时,对方只回答“大家因为信任我才走到一起”。

除此之外,记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房换出行网”时,结果显示为0,再查看网站注册许可证号发现该网站由个人运营。

李静介绍,房屋交换旅游是通过专门的网上中介服务机构实现的,这也是我国交换旅游的一种运作模式。 然而,在这些模式中,即使有网站人员管理会员信息,也不意味着交流旅游能够真正得到保驾护航。

“很多换房旅游网站注册都很随意,申请后,一分钟就成为换房旅游网站的会员。点击换房信息,可以看到地址、电话、以及其他会员发布的家庭成员信息,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事情,如果有人来查你的身份,你无法判断对方的身份是否真实,如有争议,网站会抛出一句“责任自负”。 李静表示,目前那些举办房屋交换游的平台和网站,大多没有市场监管部门的备案、登记和审批,这本身就不合法,也降低了交换旅游的风险。

双方关系不可分割

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受访专家均提到,交流旅游新体验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

在孟强看来,首要风险是人身财产安全。 双方交换住所,是指双方将对方的真实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号码、详细地址、钥匙密码等交给对方掌握,以便对方可以进入自己的住所。私人住宅住宿,并确保其卧室布局、个人物品等情况清楚。 这就可能存在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隐患。

同时,还存在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 对方住在交换者家里,交换者的卧室、床、浴室等必须由对方使用。 如果对方随意浏览交换者的个人物品,甚至将照片、视频上传到网上,无疑会侵犯交换者的隐私权。

“交换旅游往往是建立在网民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一般没有签订任何协议,或者只有几个很简短的协议。但双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规范,无法准确定位。”量化。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服务不平等带来的心理落差甚至法律纠纷。” 孟强表示,如果一方提供的卧室位置非常好、环境好、设施高端、温馨舒适,而另一方提供的卧室则完全相反,并不能说明事实是这样的。难免会引起一方面的不满。

孟强说,作为交换旅游,双方都要在对方提供的卧室里短暂停留。 对通风、采光、照明、消毒、饮水安全、环境安全也有正常要求。 住宿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甚至危害,如提供的饮用水发臭、零食过期引起水肿等,都会引发相关理赔纠纷。

“交换旅游还存在严重的公共安全风险。官方平台上的酒店、住宿必须经过身份验证和实名登记,但交换旅游过程中,人流不受控制。交换双方在网络世界中都是陌生人,如果他们均为匿名或半匿名,被拘留者也可能是涉毒人员或潜逃犯人。” 李静说道。

相关规定尚空白

未来发展仍有待确定

在旅游交流过程中,一旦双方发生矛盾和纠纷,该如何解决? 受访专家认为,这是这种出行方式的一大困境。

在田云看来,在交流式旅游中,双方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可以视为双方之间的协议关系,而这些协议关系可能因盲目信任而存在漏洞和风险,无法充分保证双方的安全和需求。

李静认为,交换旅游是自助互助旅游的新业态,而网上交换旅游尚无具体的法律法规,难以有效保障换房游客的相关权利。 法律关系尚未确定。 一旦出现问题,没有任何法律条款可以用来处理。

“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交换旅游缺乏监管平台和法律保障,导致房屋交换存在一系列安全问题。同时,几乎没有小型成熟的交换旅游。”交流网站或平台、自发平台缺乏诚信监管和法律保障,交流双方的诚信得不到保障,导致交流旅游存在一定风险。 李静说道。

在李静看来,交换旅游模式的建立需要政府、交换中介机构、保险公司、交换合作伙伴的协调和参与。 “我国交换旅游发展遇到困难,主要是用户对交换旅游涉及的安全问题存在疑虑。因此人人有房网骗局,有关部门应从大局出发,构建交换旅游诚信体系,营造良好环境。”交流旅游、环境。”

李静建议,文化和旅游部门可以将交流行为纳入社会诚信网络。 个人换房行为应有诚信记录和评价,并与消费信用、银行信用等其他社会信用体系有效对接,形成全社会监督换房旅游的诚信网络,降低风险尽可能多地开展换房旅游。 同时,还应加强交流旅游法制建设,出台有针对性的旅游法规,确保交流旅游顺利实施。

孟强认为,参与交流旅游的人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风险人人有房网骗局,然后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比如书面约定交流旅游的具体内容。 一旦发生纠纷,也可以提供证据; 交换前,将赃物妥善密封存放在自己的卧室内,并拍照、录像,并按原样修复财物,以免发生纠纷时举证困难; 要求对方提供真实身份信息。 进行维权; 将参加的交流活动妥善告知亲友邻居,加强监督。

孟强还建议相关网络平台建立交换型旅游参与者信用评价体系,让参与者相互打分评价,从而起到风险预警、淘汰劣质的作用。 热门景区社区民警要熟悉社区情况,建立社区监控设施,做好排除嫌疑、防范风险和治安维护工作。

作者|法制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天骄

来源 | 法制晚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