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案例 正文
  • 本文约3463字,阅读需17分钟
  • 514
  • 0

中消协警示:“擦亮”双眼 警惕各类不良“校园贷”陷阱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3年8月1日 00:03,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为更好保护广大学生的财产安全,避免其陷入形形色色的“校园贷”陷阱,中消协向广大青年学生发出如下消费警示:一要警惕“注销校园贷”骗局,不向陌生账户转账。大学生应当主动学习有关金融方面的消费知识,尤其是要了解金融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在大学生贷款方面的政策,提高对各种形式“校园贷”陷阱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对借贷机构广告宣传中的“免费”“优惠”“打折”等内容要多留个心眼,增强防范意识。

校园贷”是主要针对大学生的贷款业务。 其初衷是为贫困家庭的中学生完成学业提供抵押贷款,或者解决在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短缺问题。 而且,由于当前“校园贷”市场存在代理按揭业务门槛低、经营者资质混杂、初次身份核验无用、合同信息不透明、风险提示不够等一系列问题,一些不法贷款机构纷纷转向“校园贷”。 “校园贷”变成“校园险”,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为防止不良“校园贷”侵害广大中学生,国家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治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的通知》 2016年以来,联合整治要求严禁未经银监部门批准的机构提供校园贷服务,严禁网络借贷平台以任何方式向大学生进行抵押贷款。 而且,在这些国家严治的高压下,一些非法机构为了获取暴利,仍然铤而走险。 现实中,“校园贷取消”、“套路贷”、“培训贷”等不良“校园贷”陷阱依然存在。 继续诈骗广大中学生的合法权益。 有媒体调查发现,2020年上半年,与“校园贷”相关的盗窃案再次出现,通过在多个社交软件平台搜索“校园贷”诈骗关键词,大量用户反映被骗。 经验。 经梳理,当前不良“校园贷”主要有以下几类陷阱:

(一)“校园贷注销”是骗子以注销为名,诈骗大学生的行为。 近期,省内多地出现“取消校园贷”的新骗子。 很多正在上学、刚毕业的大学生都已经“成功”了。 受骗金额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 。 部分研究机构统计显示,明年上半年,共查出网贷盗窃负面舆情信息28.8万余条,其中与“取消校园贷”相关的近9.3万条,会计为 32.14%。 据了解,“取消校园贷”诈骗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已注册网贷平台账户或有抵押记录的人。 ”;二是针对没有注册网贷平台账户或无抵押记录的人。该骗局声称“您的身份信息已被盗用注册网贷账户,需要配合注销,否则将被盗用”。只有骗子才能准确说出对方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学校名称,甚至消费记录等私密信息,这让中学生很容易放松警惕。有的骗子甚至将主动向中学生出示身份护照、工作证等信息,取得信任,导致中学生将网贷平台提取的欠款全部转入骗局提供的名为“支票账户”的个人账户,这实际上是一个骗局。

比如,据媒体报道,2020年10月8日,广东九江的小陈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自称是一家房贷公司的客服。 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整顿校园抵押贷款,如果小陈不还款,将会影响个人信用。 其实小陈在上学期间并没有借过校园贷,但是因为对方提供的信息一点也不差,这让小陈有些意外。 对方提出,只要按照他说的去做,小陈的房贷记录就会被取消,个人信用不会受到影响。 在对方的引导下,小陈从多个APP申请了抵押贷款,最终申请了三笔抵押贷款,共计6.5万元。 随即,按照对方的要求,抵押贷款被转入三个陌生的个人账户。 小陈按照要求操作后,对方要求他删除所有下载的应用程序。 这时,小陈意识到不对劲,赶紧打开之前的抵押贷款APP一一核实,却发现一晚上就损失了六万多块钱。

(二)“套路贷”潜入校园,中学生房贷还款之路艰难。 “套路贷”一般通过陌陌、QQ、微博等中学生经常使用的社交媒体,或在校园中学生集中的地区发布小广告,并声称“无门槛、月息零、无担保”。 ”,涉世不深。 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一旦中学生“上钩”,这类非法借贷公司就会迅速为中学生安排抵押贷款,并通过设置协议陷阱、开具远低于抵押金额的收据、故意“步步为营”。让中学生逾期。 如果欠款的中学生还清房贷有困难,贷款公司要么主动介绍另一家贷款公司以“拆东墙还西墙”的形式还清贷款。 ,这样中学生的债务就会增加; 以电话骚扰、围攻、拦截等方式暴力催收。 “套路贷”严重威胁大学生及其家庭的人身财产安全,甚至造成大学生被迫离家出走、自杀等悲剧。

据媒体报道,大学生小李想购买最新款的手机,于是通过QQ群转发的广告找到了某公司的网上抵押平台。 在提供相关信息后,他成功申请了5000元的抵押贷款。 由于小李未能按时偿还房贷,月利率越来越高,房贷在短短六个月内就从5000元降到了10亿元以上。 因为担心,小李瞒着所有人,直到家人和朋友的手机上接连出现恐吓邮件,房子的一侧被泼油漆,上面写着“债不还,天理难容”。不能容忍”。 最终,小李在父亲的帮助下选择了报警。 据公安机关调查,该公司一年内“欺骗”了700多名大学生。 贷款人以虚假金额诱骗大学生签订欠款协议,以预审费、保证金等为由支付预付款,伪造建行资金虚报贷款金额,实施暴力追债。 最终,法官以盗窃、敲诈勒索、恐吓罪,将该公司员工高先生等11名被告人改判为一年至八年有期徒刑。

(三)巧妙立名逃避监管,“培训贷”、“创业贷”等层出不穷。 由于国家加强了对不良“校园贷”的治理,一些不法机构为了逃避监管部门的取缔而改头换面。 采取更加隐蔽的营销方式,继续向大学生非法发放贷款; 有的套上分期商城或按揭商城等“马甲”来掩盖,但本质仍然是不良的“校园贷”陷阱。

例如,江苏省无锡市南海区防范处置金融风险和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在2020年6月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中披露,部分非法培训机构入驻无锡市校园。就业讲堂及紧急招聘机构名称。 组织宣传活动,在笔试或职业考核中以“缺乏工作能力”为借口,要求中学生先“贷款培训”,并安排100%“培训后可到公司或分公司工作”公司甚至合作单位”等“就业”、“贷款免手续费、月免息、0首付”等说辞,引诱中学生与其指定的第三方借贷平台签订“培训抵押”合同。 同时,此类不法组织刻意模糊自身经营范围,进行夸大虚假宣传校园贷骗局,隐瞒房贷风险,甚至与第三方借贷平台合作,向无力还款的中学生非法放贷。 债务数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

为更好保护广大中学生财产安全,防止他们陷入各类“校园贷”陷阱,中国消费者协会向广大年轻中学生发出以下消费警示:

一是谨防“取消校园贷”骗局,不要将资金转入陌生账户。 事实上,相关部门和行业并没有推出所谓的“取消校园贷”操作,个人信用信息很难手动更改。 只要大学生能够按照欠款后的金额偿还房贷,个人信用信息就不会受到影响。 大学生如对个人信用信息有疑问,可通过当地人民建设银行征信部门、中国建设银行信用信息中心信息服务平台等官方渠道进行咨询,或拨打信用社客服电话信息中心。 当接到自称房贷平台工作人员要求“取消校园贷”或类似电话时,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保护好自身财产安全,不要轻易将资金转入陌生账户。

校园贷诈骗案_校园贷款诈骗_校园贷骗局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代办抵押贷款不需要做好前期工作。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是防止陷入“校园贷”陷阱的基本前提。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理性认识自己的消费能力,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制定消费计划,合理安排生活开支,防止过度消费。 消费和高级消费,不盲目消费,不跟​​风,培养理性的消费意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学会合理分配和使用金钱,量入为出。 如果确实需要申请房贷,一定要先和妈妈沟通,仔细评估自己的还贷能力,向工商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申请房贷业务。 抵押前应仔细阅读协议内容,明确抵押金额、利率、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重要信息,确保协议条款得到落实。合法合理。

三是主动学习金融消费知识,保管好个人信息。 大学生应主动学习金融消费知识,特别是金融服务法律法规和国家大学生房贷新政策校园贷骗局,增强辨别能力,防范“校园贷”陷阱”以各种方式。 更加关注贷款机构广告中的“免费”“优惠”“折扣”,提高防范意识。 同时,大学生还应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保管好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不要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轻易向他人透露家庭住址和宿舍。 地址、家长联系电话等信息,以免被骗子利用。

四是保存相关账册,并主动向有关部门报告。 中国政府依然高度重视不良“校园贷”整治工作,教育部、公安部牵头部门继续严厉打击不良“校园贷”机构,保障不良“校园贷”机构的合法权益。广大中学生的合法权益。 为此,中学生如不慎走进不良“校园贷”陷阱或遭遇疑似不良“校园贷”诈骗,应积极收集并保存相关证据。 “中国中学生捐款”微信公众号“举报渠道”栏目如实登记举报、提供线索,或直接拨打110举报求助。

最后,中消协倒逼开展“校园贷”业务的贷款机构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新政策规定,重点落实监管要求,开发助学、培训等金融产品。有针对性地开展消费、创业。 提出的“校园贷”风险管理体系,设置合理的个人贷款额度和利率,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规范化、安全放心、真实透明、风险可控的金融服务,通过提高大学生“校园贷”服务优质高效,畅通正规、阳光的“校园贷”服务渠道,让不良“校园贷”失去滋生环境,维护“校园贷”正常秩序,让“校园贷”回归正常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真正让学生受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