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案例 正文
  • 本文约5989字,阅读需30分钟
  • 725
  • 0

小心消费高返利骗局!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3年7月15日 00:02,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消费返利”“消费送积分”等原本常见的促销手段被投机分子、传销分子盯上后,竟变成“致富商机”。“消费返利”“消费送积分”等原本常见的促销手段被投机分子、传销分子盯上后,竟变成“致富商机”。目前在不少地区,仍然有人再以这些消费高返利的方式圈钱,这些骗局的“生命力”为什么会如此旺盛?消费高返利骗局,花样翻新快,如何识别清楚何为正常的消费返利促销,何为消费高返利骗局?

域名.chn骗局_.商城域名骗局_骗局域名商城怎么办

此前常见的“消费返现”、“积分消费”等促销方式在被投机者、传销瞄准后,变成了“致富商机”。

很多人被炒作的耳朵所引导,直到资金打了水漂才意识到自己陷入了骗局。 有的人甚至赔了钱还念念不忘。

编者注

此前常见的“消费返现”、“积分消费”等促销方式在被投机者、传销瞄准后,变成了“致富商机”。 很多人被炒作的耳朵所引导,直到资金打了水漂才意识到自己陷入了骗局。 有的人甚至赔了钱还念念不忘。 为什么有很多人会被一些看似荒唐可笑的骗局和容易揭穿的骗子所愚弄,甚至轻信它们而深陷其中? 今明两天(25日、26日),《天天315》将通过众多消费者的真实体验,为您揭开“消费高返现”面具背后隐藏的真相。

域名.chn骗局_.商城域名骗局_骗局域名商城怎么办

情况1:

“除了全额退还购物款之外,还可以赚钱。” “商家与消费者共享利润”,“花多少钱,得到多少钱,在日常消费中就能创造财富”。 面对这样的诱惑,你会动心吗? 听起来像是一个只赚钱不赔钱的生意。 在引起一些消费者批评的同时,也让一些人感到兴奋并采取行动。

消费者赵先生介绍,号称集实体店、微商、电商于一体的电商平台龙海就在他家附近开了一家店。 该平台声称,他们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运营模式,厂家直接通过平台销售产品,没有中间环节,让消费者花掉了当初应该花的钱,赚取了原本无法得到的实惠。 特别是,这个平台还号称有国家支持。 赵先生说,他当时的看法是,订购生活必需品的同时也创造了财富,这样的“好事”当然不能错过。

记者:怎么可能白给你东西呢?

赵先生:不是赠品,叫消费返现。 去百货商店买东西和给我优惠券不是同一个理由。

此后,赵先生就只在这个平台上消费了。 从牙膏到家电,只要是这个平台上有的,他都会从这个平台上订购。 直到明年1月份,订购的8万多元的电器还没有到货,他才意识到这是骗子。 他说:“家电我付了钱,但没收到货就出问题了,现金也没拿回来。”

记者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查询得知,上海龙海河电子商务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2月3日,监事会主席为马立勇。 该公司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单。 据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信息显示,2017年1月12日,广西武宣县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组织、领导传销罪对犯罪嫌疑人马立勇、庄亚民作出逮捕决定。

时至今日,一些消费者仍对其痴迷不已。 他们对逮捕决定感到困惑,并感到龙海和公司正在采用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消费者赵先生表示,“消费返现,也就是说100元,厂家赚20%,龙海和何赚20%乘以60%就是我们消费者了。” 如果消费29亿元,一年可以返利4.05万元,如果消费29亿元,一年可以返利40.5亿元。

现金返还承诺被打破,赵先生直到现在才意识到这是一个骗局,他还在指责警方抓错人。

赵总:像我们这样的会员,花钱在里面总是开心的。 什么都有,太好了!

记者:您在这个平台上花了多少钱?

赵女士:四五十万。

记者:您见过这个产品吗,价格和超市里的价格有什么区别吗?

赵先生:如果你是个小初学者,我们很高兴,钱能赚回来。 消费返现!

记者后来发现,不少消费者依然执迷不悟,主要是因为龙海及该公司的一些员工,在该公司负责人被警方抓获后,继续在消费者维权群发帖,声称公司的做法符合国家新政策“供给侧结构性转变,吸引社会资源创造新供给,让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总体要求,公司采用结合“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F2C+O2O”,不是传销。 而一些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居然相信了这套说辞,以为可以拿回现金,于是不断向警方和媒体举报,指责警方抓错人。

案例2:

有的消费返现变成了网络传销,有的则变成了投资返现。 一些组织以慈善养老为名,引诱老年人上当受骗。 与过去相比,现在很多老年人既有养老金又有存款,经济实力更强,投资欲望也大幅提升。 老年人群体因此成为一些机会主义者的重点攻击对象。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全省不少地区出现了打着投资养老院、老年公寓、承诺高回报、提供优质养老服务、劝说等名义的现象。老年人“参与投资”。 重庆永川的多位老奶奶向《每日315》节目报道,当地数千名老奶奶花了毕生大部分积蓄投资自贡德康养老公寓。 没有任何回报,养老金服务协议就成了一纸空文。

记者与多位奶奶聊天后发现,她们大多希望“几年后能住进养老公寓,有人照顾自己的饮食和起居”,因为孙子们忙于工作,不想照顾自己。减轻负担,还是因为孙子常年不在身边。 。 一位年近70岁的老奶奶告诉记者,成都德康养老公寓又叫乐山安居圣堂德康健康养老中心。 她是2011年从一位一起练习形意拳的拳击手那里了解到这家养老机构的。 养老金和现金返还都可以。 起初她并没有动心,还是等到机构一期竣工,奶奶搬了进来,才开始投资。 奶奶以为自己已经把风险降到最低了,结果最后钱全赔光了,养老服务协议也成了一纸空文。 她说:“第五年了,该撤资了,但是找不到他们公司的主管,电话也打不通。我们拿着协议,去了老人公寓。没有,你必须支付额外的费用,而且价格很高。”

多位老奶奶告诉记者,投资前,这家养老机构营销人员出具了当地民政部门签署的《关于成都安居生堂德康养老中心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批复》,证明这家机构是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合法组织。 因此,今年,在意识到返现停止、入住困难后,奶奶们立即到民政局反映了自己的经历。

据奶奶们介绍,预订座位的人有2700多人,预订资金总额约为1万元。 “现在这家养老院的资金链早已断裂,有关部门也没有回答如何解决。市政府最后责令安居区成立工作组,现在正在以非法手段调查此事。”吸收公众存款。我们觉得这次风波吸收公众存款并不违法,因为它是一个合格的养老中心。”

记者随后联系到了参与处理该事件的当地民政局社会福利慈善促进处处长李伟。 经核实,信息与奶奶们所说的一模一样:该案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由成都市船山区公安派出所立案侦查。

李伟还直言,目前,一些养老金投资或收费行为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协调和监管难度较大。

案例3:

湖南省公安厅刑侦支队此前通报了一种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老马乐”投资消费返现骗局。 不法分子打着造福老年人群体的旗号,打出“花得越多,返现越多”的口号,并以丰厚返现、免费旅游等福利手段邀请老年人加入俱乐部,侵吞资金。 ,强迫老年人从事不合理的活动。 投资消费。 例如,2017年9月,山东济南的王先生家族向“老马”总共投资了20亿元,但后来王先生家族在收回本金和利息方面遇到了困难。

无独有偶,2018年初,广东海门的一位居民也向“老马”投资了18万多元,同样打了水漂。 除了当年商家承诺的高额返现,突然中断,甚至商家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痕迹。 广东省公安厅刑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此类公司本身不具备融资资质,对外宣传、吸收公众资金,这些行为早已涉嫌非法集资。 根据相关规定,参与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风险和责任自行承担; 参与传销属于违法行为,将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案例4:

正如大家熟知共享经济一样,一些投机者也对共享经济虎视眈眈。 他们试图借此浑水摸鱼,损人利己。 对此,记者也做了一些调查。

上海一家名为鑫源共享商城的组织声称,其负责具体落实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依法编制的“国家共享经济创新交易示范中心”建设方案,并表示.商城域名骗局,这将导致消费者关系。 大解放,“消费者”升级为“消费者”,消费可以转化为投资,还能获得高额现金回扣,人人都可以“想买多少就买多少”。 很多人参与其中,还有人买房、贷款投资。 没想到,钱投入后,这家机构在返利没几天就突然停止返利了。 如今,很多人怀疑自己可能被传销欺骗了。

据广州投资人郑先生透露,该机构的总部,即所谓的国家共享经济创新交易示范中心,拟设立在北京。 今年11月初,他陪同同学考察了该机构。 他担心他的同事会落入骗子的陷阱。 结果,到了考察这家机构的那天,他比同学还兴奋,并决定当天加入投资团队。

郑先生回忆道,“他们声称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全国共享经济都由他(鑫源共享商城)管理,并且还申请了全国共享经济网的域名。” 。 里面有一枚军章,还有很多与党员领导的合影。 据说有国家石油和大理石做保障,产业链有48条。 我们现在做的产业链叫共享经济建材产业链。 他们还说,这是为了老百姓的福祉; 如果他们给10000元,他们就会给8.547倍的杠杆点,然后每晚以6/10,000返还给我们。 全国各地的运营商也表示,如果你投资6000元,你每天晚上都会返还108,他们让你快速赚一些钱,然后把赚到的钱放到8.547倍的杠杆点上。 你不相信这些模型,但它们指出他属于这个国家。”

记者:他从哪里给你退钱? 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呢?

郑先生:我无法用三言两语向您解释清楚这个模型。 消费全额回报模式在中国已经存在多年。

记者:每个人都可以返现吗?

郑先生:只要存钱,就可以返现。

据投资方介绍,该共享机构在全省多地设有分支机构。 通过各种俱乐部销售,吸引各行业人士投资加盟,承诺高额返利。 郑先生加入后,该机构确实每天都有返利,但到了明年年初,该机构突然停止了返利,郑先生开始怀疑自己可能是被传销盗走了。 该机构停止返利后,不少投资者开始向其索要本息。 郑先生介绍,为了稳定投资者情绪,该机构部分领导开始在各投资者陌陌群留言解释,但劝说投资者继续耐心等待返现。 几位投资者向记者提供了录音证据。 在录音中,该组织表示,“因为明天的分享会变得更大,而变得更大之后,我们必须避免一些风险。 第一个风险是国家政治层面的风险和法律风险。 因为我们从中国法律上来说这种模式不再起作用是违法的,我们保证所有投资者不会损失本金和利息,同时我们会给他双倍的回报。”

案例5:

骗子之所以总是上演,并不是因为骗局有多高明,而是因为人们难以克制自己的私欲.商城域名骗局,甚至固执地把骗局视为一夜暴富的欲望和自信的偶像。 近日,有消费者向《天天315》节目组反映,一家名为“顺和生活消费云平台”的网站声称“投资2亿元,七年本息可赚10万元”。 很多消费者被误导去投资,但事后却找不到对象。

消费者王先生告诉记者,当她在手机店购买手机并向店员索要折扣时,店员介绍说,她在“顺和生活消费云平台”消费可以返现,她就每天都可以返现。 从此一步步,他就陷入了骗子的境地。 王先生说,当她想买手机时,店家说正常价格是2900元,先付了500元给顺河消费云平台,然后又退给她5000元。 她一开始没在意,后来手机店的人给她打电话,说要带她去徐州白洋淀,不用花钱。 她走后,顺河消费云平台给了他们一份报纸宣传材料,说投资1万元,可以获得10万元。 后来投了500块钱,你真的拿出了900块钱,大家都投钱了。 王先生也决定尝试一下。 他开始投资1万元、2万元、3万元,钱都给了手机店老板,老板随后给顺河消费云平台打电话。

果然,很快回本后,平台还没有赚到钱,平台声称投资1亿元后可以回笼12亿元。 王先生觉得自己要发财了,于是开始对家人的投资产生敌意。 他原本是想和家人一起赚很多钱。 没想到,这一次投资后,她发现平台突然停止了返利。 王先生说:“我也把票投给了我的儿子、奶奶、孩子、家庭、房子、车子,还有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这次我投完票,一毛钱都不给你们。”我就说平台出事了,哪个系统升级了,总之原因很多,就说钱发不回来了,讨厌啊,我就去找他了,后来他在徐州开会,另一个是新能源汽车的会议,仁义道德,还有新招,就是0首付0月供买房,不花钱,送股份、原始股、加油卡,骗大家很多钱。

记者调查发现,顺和生活消费云平台是由安徽省蚌埠市一名叫马龙刚的男子创办的。 这家公司在省内多地开设了分公司,而那些公司却一直空着。 顺和生活消费云平台与之前流行的钱宝网业务模式类似。 主要通过培养下线赚取积分,实现消费返利。 目前,多地公安派出所刑侦支队接到报警后已接案,案件正在侦办中。

宾客评价

夸张的名字、“高大上”的外衣、熟人传销、高额返现诱惑、资本回报短期。 在这种信息的迷惑下,无数轻信高额返现消费模式的消费者被欺骗,涉及资金金额可谓巨大。

目前,在不少地区,有人以高额返现的方式骗钱消费。 为什么此类骗子的“生命力”如此之强?

上海中建律师事务所胡晓律师认为,一是抓住了人性的弱点——低成本高回报; 其次,在互联网环境下,交流的范围和强度更加广泛; 第三,目前立法相对滞后,没有更详细的指导。 总体来说,反映出现有的投资路径和产品无法满足老百姓不断下降的投资需求,但强烈的需求与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不相符,一些前瞻性的立法和更细化的指导也没有得到更好的落实。 颁布。 我希望在立法层面,能有一些更具体、更容易让老百姓理解的文件,方便大家揭露骗子。

记者调查发现,多起此类风波发生后,一些消费者并没有急于报警,而是听取了那些平台的建议,并指责警方抓错了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上海汇嘉律师事务所律师陆云表示,此类平台往往打着所谓共享经济、“互联网+”的名义进行洗脑宣传。 返现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商品的折扣利润或会员缴纳的费用。 大多数平台没有合法的实体经济,也没有与其承诺相符的利润。 而且,消费者自身资金安全也难以保障。 许多商业模式通过线上或线下以预付费或充值的形式吸纳公共资金,挪用的风险特别高。 这些平台迅速吸收公共资金,其中一些平台会收取入场费并吸引人们发展人才。 这里有两种违法犯罪行为:一是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二是传销。 此类行为是法律严格禁止的。 通过央行等六部门印发的《防范消费返现风险避免利益受损》,希望大家对消费返现的本质特征有一个清晰的划分。

什么是传销? 什么是直销? 如何判断机构高额返现行为是否涉嫌非法集资或传销? 上海中建律师事务所律师胡晓表示,如果利润和报酬主要来自于下线的发展,即“领人”的形式一定是传销。 直销首先要看有没有牌照; 其次,是否存在特定产品,与公平市场价值有何差异; 第三,要看返现比例。 如果最后能拿到双倍或者双倍的话,绝对不会亏钱。 肯定是违法的,因为金融监管部门近一三年专门指出,不允许做出保护自然的承诺。 如果发现资金来自于产品的折扣收入或者会员、加盟商收取的费用,长远来看资金链肯定会断裂。 看其资金的安全性,钱是直接打到商店还是托管在第三方。 当托管在第三方的时候,就看平台对它有没有障碍。 如果没有资金就无法保证,平台会直接冲走。 还有虚构的盈利场景,必须向平台收取一定的费用,并且从订购到获得产品的周期很长,这也涉嫌非法集资。

如今,被高返现消费模式欺骗的消费者不计其数。 被骗的钱有办法要回来吗? 陆云强调,它承诺的利润一开始可能会给你一些,但以后不会持久。 事实上,本金和利息都很难收回。 因为此类机构和人员的目的就是偷钱逃跑,扣押大量资金。 虽然能找到责任方,通过诉讼赢得了一纸保证,但这样的机构或人员早已人去楼空,没有资金,甚至没有债务。

今日中午12点15分,《每日315》节目将出炉:让人痴迷的“消费高额返现”。 (第1部分)。

关注焦点如下: 目前,各部门正在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向投资者和消费者发出警示。 各部门发布了哪些警示信息? 高消费返现骗子,花样翻新快,如何辨别清楚什么是正常消费返现促销,什么是高消费返现骗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