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一倒我家培养孩子的苦水儿(之一)
本文讲六个部分:育儿理论、体育、才艺教育、英语学习、数学学习、语文学习。 本文共19000多字,不喜欢请勿进入!
明天我会和一位外省的父亲聊聊我的女儿。 她家老大从六岁升到了七岁,大姐在四班。 她问的很多问题让我想起了我女儿过去的很多事情。 我在想,无论孩子好还是坏,总有一些想法或观念指引着前进的道路,最终到达明天。 那么,这些东西是什么? 他们怎么偷偷开车送我去明天? 我们为女儿选择体育、才艺和学业训练的原因是什么?
一、相关教育理论
当我老大出生时,我已经人到中年了。 记得当我第一眼看到那个肉色小人的时候,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我要把我拥有的一切都给她,我会因为这份奉献而感到神圣和自豪。 事实上,昨晚她已经是一个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少女了。 其实我常常很讨厌她的所作所为,但我还是常常想起当时的感觉。 我知道,当时的感觉是真的,现在的经历也是真的。
五年半后,当我的第四个孩子出生时,我平静多了。 他出生的时候,我并没有那种把一切都奉献给他的感觉。 第三个孩子是个女孩。 当他出生的时候,我唯一的感觉就是终于有人来继承家业了。 感谢四面八方的神灵赐予了我这个女孩,终于可以让妈妈不那么失望了。 他一生都在为“子孙多”而奋斗,也成就了很多子孙,但孙子的数量却并不如他所愿。
在成为妻子之前,我从未想过要如何面对这个角色。 大孩子出生后,经历了前四年的屎、尿、奶,终于要面对“教育”这个话题了。 我从母亲那里继承下来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早已因时代的变迁而变得过时了。 养育孩子的地方也从农村变成了城市,一切都是陌生的。 在乡下,一切都很安静,几乎没有什么危险; 城市里,到处都是混乱和危险。 各种育儿信息扑面而来,多得让你分不清好坏,而且身边没有老一辈,连参考资料都没有。 虽然,即使老一辈在身边,也会因为乡村与城市、小农与资本的差异而难以沟通。 网络上获取信息很容易,但辨别却很难; 书很容易获得,但内容却不能完全可信。
我记得,市面上几乎每一个育儿理念都曾影响过我:幼儿教育、天才、爱、自由、蒙特梭利、左脑左脑、识字、倾听、一万小时、天赋、运动、自由放养、鸡血、幸福、国学等等等等。 我感觉自己置身于育儿的汪洋大海中。 我不知道大海的边缘在哪里? 不知道怎样才能到达彼岸?
首先,我找到了市面上大部分国人写的育儿书籍,比如《爱与自由》、《好爸爸胜过好老师》等等。 仔细一看,我以为他们写的书要么是美国的。 介绍一些观点,或者从特殊情况延伸到一般情况。 比如爱和自由,父亲对儿子的爱,不仅有一些例外,大部分都是正常的,有没有纯粹的爱呢? 虽然有,但也是短暂的; 再比如自由,什么是自由? 身体的自由还是灵魂的自由? 农村的孩子出生长大,很自由,但这就一定好吗? 我长大的乡村被大自然包围着。 我长大后不但要工作,而且还很自由。 唯一不自由的地方就是吃不饱,但又觉得不好吃? 再比如,一个好父亲胜过一个好老师,但是一个好母亲呢? 坏爸爸又怎样? 老师不好怎么办? 什么样的父亲才是好父亲? 什么样的父亲是坏父亲? 那些书让我蒙蔽了双眼。
我还找到了很多美国的教育书籍,比如《皮亚杰的教育专着》、《康德论教育》、《古埃及教育专着》、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洛克的《教育论文集》等,夸美纽斯的《 《伟大的教学论》、阿德勒的《儿童人格教育》等等,也越来越被骗了,有些书是讲国家的教育的,虽然国家的教育目标自然与家庭的教育目标不一致有些书是在农业社会写的,虽然与昨天的工业社会相去甚远。
后来,我无意中了解到西方教育思想的三大里程碑,这三本书是柏拉图的《乌托邦》、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与教育》。 据说,如果世界上其他的教育书籍都被大雨毁掉了,只剩下这三本书,那么人类教育思想的百分之八十就可以保存下来。 我仔细地读了《乌托邦》和《爱弥尔》,但我又试着读了几次《民主与教育》,但最终还是读不完。 一方面是因为杜威的书主要是讲国家层面的教育,另一方面王成旭的翻译口音实在让我难以忍受。
读完《乌托邦》和《爱弥尔》后,我初步构建了如下的教育理念——
关于音乐教育:柏拉图在《乌托邦》一书中谈到音乐教育时强调:“最重要的是童年阶段的文学教育。孩子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节奏与和声已经融为一体。”进入他的灵魂深处,根扎得牢牢的地方,他就会显得英俊、有礼貌;如果他接受了不好的教育,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关于体育教育:在《乌托邦》中,柏拉图在音乐教育之后强调“年轻人应该接受体育锻炼”。 他觉得“我们的监护人必须从小接受严格的训练,一生受过……因为好的身体并不一定造就好的心灵和好的性格。相反,好的心灵和性格可以造就天生的体质”。是最好的。” 可见,音乐训练心灵之后,还需要保养身体。
关于生命中最危险的时期,卢梭在《爱弥儿》(p106-107)中说:“我可以在这里大胆地提出一条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法则吗?这条法则是:除了时间不应该买来的,必定是白花的。请读者原谅我这个悖论,因为这样的悖论,想一想就必然会产生;你说呢,我宁愿做一个酷儿,也不愿做一个有偏见的人。生命中最危险的时期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因为,当它还在困境中的时候,当你给它火炬时,它看不到你处于心态的时候,而是处于茫茫的思想荒野,它找不到理性引导的道路,因为那条路的踪迹是如此模糊,即使是最敏锐的耳朵也很难辨别。因此,最初几年的教育应该是纯粹悲观的……它不在于教导学生道德和真理,而在于使他的心远离罪恶,使他的思想远离错误。”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洛克的《教育谈话》、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柏拉图的《乌托邦》和卢梭的《艾米的《儿童》,这类书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但是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0-12岁,儿子以抽象思维为主,理性思维要到12岁才会逐渐发展,教育内容要与之相一致;2、身体健康很重要,如何保持;3.培养良好的心灵和良好的品格有很多方法,但早期的音乐教育对此影响很大。这样我就大致有了养育孩子的方向,那是 - -
首先早教革命是骗局,把学习声乐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方面。 一些中级器乐是可以培养的,虽然器乐会受到更替时期的影响,也会受到喉部钢琴品质的限制。 二胡的优劣都是可控的,努力才是关键。 多听一些纯粹的音乐。
其次,学习运动技能作为体育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 运动不是劳动。 如果你工作太多,你自然会做到,但运动技能的掌握需要多年的训练。 另外,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尽可能多的去荒野风景区,多接触这些没有被人类改变的自然风貌。
第三,十二岁之前,皮亚杰觉得儿子主要是抽象思维,但十二岁以后,理性思维逐渐取代了抽象思维。 卢梭用感性的语言直观地描绘了这一事实。 因此,十二岁之前早教革命是骗局,语言学习较多,数学、科学学习较少。 我们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永远把能力的提高放在第一位,把知识的积累放在第二位,因为能力可以成就知识的积累,反之亦然。
这种育儿理论指导着我的育儿实践,决定着我所有的育儿选择。 在掌握这个理论之前,我期待的是一个具体的方法,一个可以立即使用的技能。 从此,我像一个掌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始终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熊宝宝的特殊性)结合起来。 联系实际,因势利导,适时而动,战士们来了盖水盖土,感受到了一种自由自在的境界。 在大哥的整个中学阶段,我们基本上贯彻了以下原则:
总体上坚持体育第一、音乐第二、班级第三;
在学习上,坚持英语第一、语文第二、数学第三;
现在高中,体育和德语完全交给初中,物理排名第一,数学排名第二,音乐降到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