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案例 正文
  • 本文约2839字,阅读需14分钟
  • 233
  • 0

中银消费金融换帅!净利润二连降,不到1折转让27亿不良贷款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年5月17日 13:05,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据梳理,2021年、2022年中银消费金融的净利润分别为8.44亿元、6.56亿元,对比来看,其盈利水平出现二连降。记者了解到,目前,中银消费金融主要有抵押消费贷款、信用消费贷款两大类业务。记者注意到,今年2月份,中银消费金融连续发布9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不良贷款转让公告。

中银消费金融贷款套路_中银消费金融诈骗_中银消费金融贷款骗局

消费日报讯(记者 卢悦)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核准高伟斌担任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消费金融”)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这是近一年来中行消费金融第三位被更换的高管。

中银消费金融贷款骗局_中银消费金融诈骗_中银消费金融贷款套路

中银消费金融是首批开业的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之一。 根据公司2023年业绩披露:截至2023年末,中银消费金融总资产742.99亿元,同比增长15.91%,2023年净利润53.7亿元,同比增长15.91%。同比下降18.14%。

根据审核,中银消费金融2021年、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8.44亿元、6.56亿元。 相比之下,其盈利能力连续第二年下降。 对于新任高管来说,提升绩效成为首要挑战。

近年来业绩经历“过山车”

资料显示:中银消费金融成立于2010年6月,是全国首批开业的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之一。 初始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原股东为中国银行、百联集团、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

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背景下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银消费金融成立初期经历了业绩快速增长期,盈利能力位居行业前列。 2017年,中国银行消费金融净利润达13.75亿元,夺得当年持牌消费金融净利润冠军。

然而,中银消费金融的经营业绩随后出现波动和下滑。 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04%至50.59亿元,同期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59.35%至5.59亿元。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在中银消费金融2019年跟踪信用评级报告中分析称,在前期消费信贷业务快速发展,资金消耗明显的背景下,中行消费金融的资金约束2018年下半年,中国消费金融积极主动,信贷业务规模压缩,资产规模有所下降,营业收入增速放缓。 同时,信贷业务规模的压缩导致不良贷款率和逾期贷款比例上升,较大的核销规模也导致拨备力度加大,导致不良贷款率大幅上升。净利润和盈利指标下降。

2015年8月和2019年底,中银消费金融两次增资。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注册资本15.14亿元,股东共有六家,分别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42.80%)、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2.08%)、以及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13.44%)、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13.23%)、深圳市博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5.81%)、北京红杉盛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64%)。

从近年来的经营数据来看,增资后中银消费金融加速发展,资产规模明显回升。 2020年至2022年三年,中行消费金融资产规模分别为379.73亿元、544.71亿元、644.03亿元。 元,贷款和垫款规模分别为308.18亿元、482.28亿元、578.00亿元。

中银消费金融贷款骗局_中银消费金融诈骗_中银消费金融贷款套路

从业绩来看,近年来中国银行消费金融收入稳步增长中银消费金融贷款骗局,但从净利润来看,从2021年开始盈利能力出现下滑趋势。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中行消费金融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3.1亿元、53.45亿元、67.58亿元,净利润分别4.62亿元、8.53亿元、6.32亿元。

近日,中国银行公布了2023年经营业绩。作为中银消费金融旗下子公司,最新经营情况也随之发布。 截至2023年末,中国银行消费金融资产总额742.99亿元,同比增长15.91%。 2023年净利润5.37亿元,同比下降18.14%。 相比之下,中银消费金融净利润已连续两年下滑。

记者了解到中银消费金融贷款骗局,目前中行消费金融主要有抵押消费贷款和信用消费贷款两大类业务。 抵押消费贷主要是乐享贷产品,可以线下申请。 信用消费贷款主要是信用贷款和中行消费钱包产品。 前者是线上申请,线下处理,后者则是完全线上循环。 、无担保信用消费贷款。

中银消费金融表示,2020年下半年以来,公司在监管引导下,抓住互联网平台监管下的业务溢出机会,加快线上化转型。 据披露,截至2022年末、2023年6月末、2023年末,中国银行消费金融贷款余额分别为618.03亿元、662.82亿元、719.48亿元,占比网贷余额占比分别为52.24%、55.10%、62.49%。 。

有业内人士表示,线下大额贷款产品比线上小额消费贷款利润空间更大,风控措施也更有效。 中行消费金融近年来业绩下滑是否与线上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关? 就相关问题,记者向中银消费金融发送了采访提纲。 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资产质量承压,贷款纠纷案件超6万起

前文提到,资产质量压力是影响中国银行2018年消费支出骤降的因素之一。中国银行2023年财报并未公布中银消费金融不良贷款情况,而是公布了“中银2023”中银消费金融于2023年底发布的《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披露了部分最新数据。

本次ABS底层资产为个人消费贷款,属于纯信贷资产,贷款余额15.18亿元。 加权平均账龄较长,为19.39个月,平均贷款余额较大,每笔交易8.91万元,池内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高,为20.38%。

中债资信在评级报告中直言,就池内贷款金额而言,属于纯信贷资产,加权平均账龄长、加权平均利率高、剩余期限长,整体基础资产信用质量一般。 据披露,根据中行消费金融内部评级,大部分借款人的风险等级分布在c、d、e三个级别。 此类用户本金余额合计占比66.56%,其中中高风险用户比例较高。 。

中银消费金融诈骗_中银消费金融贷款骗局_中银消费金融贷款套路

发行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行消费金融现有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约618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约3.60%。

记者了解到,在贷后管理方面,中行消费金融将根据不同的逾期期限,分阶段向逾期客户催收。 逾期5天内,客户将收到催收机器人自动提醒,并通过外包催收机构催收。 若客户逾期超过90天,将根据贷款金额、风险特征等因素发起后续诉讼。

中银消费金融诈骗_中银消费金融贷款套路_中银消费金融贷款骗局

企查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涉及中行消费金融的信息激增,法律追诉力度不断加大。 其中,2021年、2022年、2023年以中银消费金融为原告的诉讼案件分别为15,748件、10,984件和14,314件。 也就是说,近三年中银消费金融发起的法律诉讼数量已超过万起。 截至目前,中银消费金融作为原告涉案案件81979件,其中因“金融贷款合同纠纷”引发的案件6万余件。

不良资产处置方面,个人贷款不良处置机构扩容后,据统计,共有24家消费金融公司开立不良贷款转移业务账户。

记者注意到,今年2月,中行消费金融连续9次发布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转让项目不良贷款转让公告。 涉案债权金额(未偿本金及利息合计)27.38亿元,资产数量约2.3万项。 这些资产包的加权平均逾期天数均超过1,400天,最长的逾期天数为1,873.11天。 上述9期债权转让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招标起拍价优惠幅度不超过10%。 转让起始价格最低仅为本息总额的2.49%。

中银消费金融诈骗_中银消费金融贷款套路_中银消费金融贷款骗局

在最新的ABS信用评级报告中,中债资信根据中银消费金融静态样本池测算平均累计违约率为7.97%。 中诚信测算结果还显示,中银消费金融个人消费贷款累计逾期率大多在8%至12%之间。 也就是说,公司个人贷款质量仍面临较大压力。

防控和化解资产质量压力,或许是中银消费金融扭转业绩的关键点之一。 新帅上任后中行消费金融将有哪些新动作,我们将持续关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