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防骗六大招
在隐私几乎赤裸裸的互联网信息时代,防范诈骗实际上是与犯罪分子的知识储备竞赛。 新年将至,犯罪分子也开始趋之若鹜,各种诈骗手段也愈发防不胜防。
文/刘振华
随着金融、通信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在全国迅速蔓延,借助手机、固定电话、互联网等通讯工具和现代化手段实施的非接触式诈骗犯罪。网上银行技术也在迅速普及。 由于这种行为根本不使用暴力,而且是在平静甚至“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受害人在防范意识较低的情况下很容易上当受骗。
去年下半年电信诈骗案件的频发,让全民关注个人隐私泄露问题,认识到诈骗者的可恶。 这一系列事件进一步凸显出,目前人们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较低,甚至缺乏最基本的安全知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安全意识,如何构建基础安全知识体系,如何生存在隐私裸奔的信息时代呢?
生活在隐私无处不在的信息时代,保护自己是一个大问题。
48种电信诈骗手法,每种都对应人性的弱点
曾经有人写过一个笑话:自从有了手机,我就从来没有删除过短信。 昨天我得到了不完全统计——中奖奖品137个,资金共计7260万元,各类iPhone手机168部,笔记本电脑136台,汽车27辆。 车辆,获得电视台一等奖56次,考入大学15次,儿子被拐13次,女儿被拐43次,被法院传唤31次,银行卡异常231次,儿子嫖娼被抓103次……请大声告诉我,这辈子我是不是传奇!
虽然是玩笑,但现在看来一点也不好笑。 其中提到的每一项都是骗子经常使用的骗局。 公安机关从实践中梳理出了48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每一种都对应了人性的弱点。
任何骗局都会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通过各种方式取得信任:通过熟人或银行、检察官、执法人员等特殊身份取得信任; 遇到某种灾难时表现得急需帮助; 以薄利引诱。 如果你认真你就输了。
你的每一种不良心理都可能成为骗子的可乘之机,比如虚荣心、不分析的同情怜悯心、贪图小利、轻率轻信、麻痹大意、缺乏责任感、好逸恶劳、心血来潮等。 贪图美的意识、容易受暗示、诱惑的心理素质等。
获得信任是欺诈的关键。
欺诈的第二阶段是交易转移。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也丰富了骗子的资金渠道。
信用卡诈骗:犯罪分子通过报纸、电子邮件等方式发布可申请高限额透支的信用卡广告。 一旦受害人与其联系,犯罪分子便以“手续费”、“代理费”、“押金”等虚假理由要求受害人不断转账。
医疗保险、社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医疗保险、社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的医疗保险、社保存在异常,可能被他人使用或者透支,涉嫌以下犯罪:比如洗钱、制毒、贩卖毒品,然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求伸张正义。 以调查便于核实为由,诱骗受害人将钱转至所谓“安全账户”实施诈骗。
二维码诈骗:犯罪分子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诱导受害者扫描二维码成为会员,但实际上却附带木马病毒。 一旦扫描并安装,木马就会窃取受害者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一个人的隐私变得越来越容易。
你对骗子一无所知,而骗子却了解你的一切
在这个大数据的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很容易泄露。 除非你没有户口,否则没有办法100%防止你的信息被泄露。 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全只能是相对的。
从查获的案件来看,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银行、房产中介、保险公司、快递公司等企业的不法从业人员向不法机构和个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以谋取私利的现象并不新鲜。寻求利润。
《齐鲁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他们找到了一名身份信息贩子,仅用600元就买下了湖北某地6万名学生的身份信息。
骗子是如何获得这些信息的? 人民日报记者调查显示,个人信息泄露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接触数据的工作人员人为泄露信息;三是个人信息泄露。 其次,黑客入侵目标获取数据; 第三,提供服务的第三方(如IT系统服务公司)获取数据。 泄露。 倒卖个人信息已成为一条黑色产业链,特定人群的信息可以轻易购买。
近年来,针对学生的诈骗案件层出不穷。
要知道,即使对方知道你的基本信息,即使一字不差地说出你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也没有任何意义。
许多看似不可能的技术其实很容易实现。 如今连诈骗都实现了“互联网+”,利用数据进行“精准诈骗”。 当电话打来时,你对他一无所知防骗知识有几种,但他却知道你的一切。
我们看到很多表面的东西是可以伪造的,可能不需要太多的技术,但是普通人一般不了解这些技术,往往无法识别。 诈骗者甚至可以在软件中任意填写“显示号码”,这意味着诈骗者输入的任何号码都会显示在用户的手机上。 骗子经常冒充银行、运营商等可信度较高的服务号码来骗取用户的信任。
有些骗子经常冒充公职人员、检察官或执法人员,其成功率极高。
提醒一下,我们可以牢记“六个统一”
所有诈骗通常都是利用人们对某些方面的不熟悉,包括我们的知识盲点和信息不对称。 一般人很少与警察打交道,也缺乏对银行财务程序的了解。 这些知识盲点是诈骗者最喜欢利用的。
例如,警察永远不会通过电话处理案件。 如果有事,他们只会打电话通知你去警察局。 如果信用卡催收公司找到你,无论是真正欠钱的信用卡还是欺诈的信用卡,他们只会告诉你所欠的金额。 对于此事,请直接联系银行。
事实上,很多ATM机上都有警告,公安机关没有安全账户,打电话的人都是骗子,警察也不会打电话办案。 除了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相关信息外,还可以了解公安、银行和政府的一些工作流程,这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法律常识。
很多诈骗手段并不新鲜,甚至是老套,但犯罪分子却屡屡尝试。 这说明公众对犯罪分子的一些诈骗手段还缺乏基本的了解。 了解敌人,了解自己,你就永远不会陷入危险。 要想安全地生活在这个没有信息隐私的信息社会,必须对以往犯罪诈骗的特点、形式、套路有一定的了解。 只有了解你的敌人,才能防患于未然。
公众对犯罪分子所使用的一些欺骗手段缺乏基本的了解。
与其他案件不同,电信诈骗一般较难侦破,主要是因为电信诈骗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涉及面广、发展迅速。 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通过编造虚假电话、短信的方式,大肆发布虚假信息。 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大范围发布,危害范围巨大。
二是破案成本高。 诈骗团伙的覆盖范围一般较大。 该卡常开在山东,诈骗电话号码位于浙江,提款地点在广西。 调查需要走遍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三是诈骗手段更新快。 从诈骗的借口来看,已经从最原始的中奖诈骗、消费信息诈骗,发展到绑架、敲诈勒索、拖欠电话费、汽车退税、奖学金等。 犯罪分子总能想出各种欺骗手段来博取人们的信任防骗知识有几种,进而实施诈骗。
四是团伙作案,反侦查能力强。 诈骗行为通常是团伙作案,套路深厚,组织纪律严密,心理素质较强。 犯罪团伙一般采用远程非接触式诈骗手段。 许多诈骗主犯隐藏在台湾或国外,很难找到。
当然,虽然我们有时知道其背后的原理和心理,但遇到一些事情时,我们往往难免会变得粗心。 为了方便记忆,作为提醒,我们可以记住“六个统一”:
接电话时,无论对方是谁,只要谈到银行卡就挂断电话; 一说到中奖就挂断; 一谈到公安、法律、税务、领导干部就挂断; 所有短信、任何需要点击的链接都将被删除; 微信上不认识的人发的链接不会被点击; 所有以 170 开头的电话将不会被接听。
许多诈骗手段并不新鲜,有些手段您一听到就显而易见。
这是一场与犯罪分子的知识竞赛
如果想要对某一方面的知识建立一个体系,首先要建立一个框架,然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关注相关信息,然后将知识点添加到其中。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必须有一个安全知识体系。 当我们遇到犯罪分子时,我们可以自动启动安全防御,避免上当受骗。
例如,如果您看到欺诈新闻和犯罪事件,您可以将相关诈骗和案例添加到您的安全知识体系中。 事实上,很多时候犯罪分子就是在利用我们的知识储备进行游戏。 我们相关的安全知识越少,受骗的可能性就越大。
为了更好地进行欺骗,犯罪分子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其诈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所以我们的安全知识体系不可能保持一成不变。 犯罪分子的诈骗是防不胜防的,防范诈骗必须与时俱进。
除了个人之外,政府和社会各界也一直在努力打击网络诈骗。 近日,为打击新的电信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山东省公安厅出台相关措施,确保接到电信诈骗案件后尽快录入信息。 经初步审查,所有案件均将作为刑事案件立案侦查。 反欺诈中心实行24小时快速响应,进行资金查询、止付。 去年4月,腾讯宣布成立致力于反欺诈的合作平台“守护者计划”。 发挥腾讯基于大数据技术和海量用户的优势,与社会各方携手打击网络诈骗。 ,推动我国移动互联网生态安全体系建设。
预防犯罪和诈骗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个人、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面。 虽然它很大,但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就会越来越有安全感和踏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