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培训暗藏骗局:宣称无门槛拿证、高薪挂靠
号称“取证无门槛”、“高薪挂靠”,收取证书申请费、电子档案费、证书保管费……记者调查发现,新职业培训暗藏新骗局
如何保持对“不受限制”的新职业认证市场的控制
阅读技巧
碳排放管理者、家庭教育导师、组织者……新职业催生培训认证热潮。 但一些机构夸大证书的作用,用假证书一步步诱导求职者缴纳高额费用。 求职者发现自己被骗后,陷入了维权的困境。 专家指出,在人才评价体系尚待完善的同时南开大学招生骗局,劳动者对相关领域的就业机会和薪资条件仍不了解。 这种“信息差距”给诈骗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当第一次听说碳排放经理证书时,来自山东的小伙子管宏觉得自己捡到了大便宜:他只需要缴纳1980元,无需参加考试即可获得碳排放经理证书,还有年费不少于3万块钱……他决定给自己办一张证明南开大学招生骗局,我的妻子和父母各拿一份。 交费没多久,管宏就意识到有诈骗行为,但在他要求退款后,培训机构却“消失”了。
在逛投诉平台维权的同时,官宏召集了遇到类似情况的受害者,成立了“证兼职讨论群”。 群里200多人被各种新职业巨大的“钱”前景吸引,被诱导报名参加认证。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仪式》。 与2015年版本相比,此次新增职业155个。 由于许多新职业尚未形成统一的技能标准和考核机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劳动者求证的心理,将所谓的新职业证书变成诈骗的新“道具”。
“拿到证书,你就拥有了一份金工作。”
2021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18个新职业,“碳排放经理”位列其中。
人气很快就蔓延到了训练场。 网络上充斥着碳排放经理证书的招聘广告,“无门槛拿证”、“赚加盟费”的宣传让关宏兴奋不已。 培训机构的“王老师”告诉他,该证书是“中国国家人才培训网”颁发的,是碳排放领域的岗位证书。
对方再三催促官虹报名,称“现在有政策奖金,可以走免试路线”。 他还发了一张新闻网站截图,显示“某单位租赁证价格已涨至每年7.6万元”。 他还经常在朋友圈发布加盟的成功案例。 管宏经常能看到“一手交证,一手收钱”的签约视频。
经不住诱惑,官虹支付了近8000元。 然而,在等待领证的过程中,警方报案的一桩证件诈骗案进入了关虹的视野,套路十分熟悉。 他突然意识到,之前培训机构发来的视频和消息可能是假的。
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1日,中国国家人才人才培训网发布公告称,确实已授权相关机构开展碳排放管理者培训,但相关证书仅作为培训经历证明,并没有授权相关机构开展碳排放管理者培训。不具备评价功能,且从2022年1月30日起,所有涉及证书申请的培训项目均停止招生。
今年1月,《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后,一大批“家庭教育导师”证书涌现。
记者调查发现,两家“培训机构”均声称颁发“管理科学研究院”证书,但给出的考试时间不同。 当记者询问考试细节时,一些机构含糊其辞,转而强调行业前景和证书有效性,声称“金饭碗”、“月薪过万元”。
南开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副教授刘俊珍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大量新职业涌现,但技能要求和职业标准的发布相对滞后。 由于人才评价体系尚待完善,劳动者对相关领域的就业机会和薪资状况仍不了解。 这种“信息差距”给了欺诈者可乘之机。
你离高薪总是“一步之遥”
记者发现,一些不法组织在取得受害者信任后,设立“串号局”,将“蛋糕”做大,同时设立各种项目收取额外费用。
在某投诉平台上,针对新职业证书的投诉较多,高频词是“诈骗”、“虚假宣传”。
在一次针对某组织“组织者”培训的集体投诉中,有55人参加。 一名学生表示,她今年2月份支付了2980元获得中级证书,但中介机构立即以“优先派遣”为诱饵,说服她继续报考高级仓储师,于是她又支付了5000元,并且后来被告知实际表现不达标。 ,还需缴纳3000元复试费。 她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要求退款,却被“拉黑”。
“证书兼职讨论群”受害人张涛被组织一步步诱导,用信用卡申请50余张“假证书”,金额达62万元,涉及电商工程师、预制件建筑工人等新职业。
“先是‘培训机构’收取申请证书的费用,然后‘配套公司’表示可以签订加盟合同。但到了约定的日期,对方却表示加盟政策发生了变化。”并要求我交一份电子档案费,然后凭证入库。”张涛说,每次交钱,他都感觉自己离“高薪加盟”又近了一步,但又是一项“新政策”。很快就出来了。 为了不让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他不得不继续付费,但他却始终没有拿到所谓的加盟费。
一位受害人告诉记者,她最近考取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证书后,北京一家公司打电话表示愿意每年缴纳500元的加盟费,随后居然转了500元给她。 这让她对培训机构彻底放下了戒心,她先后缴纳了3万多元的各种费用。
“近年来,从属行为助长了认证热潮,也让犯罪分子频频得逞。” 北京卓普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谢艳平告诉记者,对于证照归属,很多地方都要求证照登记单位和社保缴纳单位必须联合。 在建筑行业等一些传统行业,也有明确规定,注册建造工程师不得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执业。 因此,求职者应警惕培训机构做出的隶属承诺。
监管和公共服务亟需跟上
近年来,为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正逐步从政府直接参与、授权背书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向市场主导的社会第三方体系转变。承担职业技能鉴定职能的评估机构。 。
新职业不断涌现,如何治理“不规范”的认证市场?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惠良认为,政府部门不能“就这样退缩”,而必须从直接评估者转变为把关者和监督者。 在加快制定职业标准的基础上,严格筛选合格评价机构,实行常态化、全程监管,确保职业培训和证书颁发在法治范围内规范运作。
今年3月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开展了打击技术技能类“假证”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假冒鉴定机构和注册的鉴定机构的鉴定认证活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对违规使用相关文字标识、虚假夸大宣传、非法培训、非法收费、故意混淆概念、炒作误导社会、涉嫌欺骗诈骗等行为进行全面检查,建立培训机构、评估机构“黑名单”清单”系统。
“要减少凭证造假的生存空间,必须加强对劳动者的服务和指导。”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鑫告诉工人日报记者。 一方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职业科普和信息公开。 及时发布新职业的真实就业和薪资状况; 另一方面,可以鼓励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或其他公认的社会机构为新职业颁发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公信力的技能证书,为劳动者提供参考。
朱慧良提醒职场新人,拿到证书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 应根据自身能力、兴趣和职业发展合理规划,在报名前明确证书性质并核实发证单位资质。 (记者陈曦)(关宏、张涛为化名)(陈曦)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