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诈骗瞄准老年人 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保健品欺诈往往针对老年人,不仅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还侵犯老年人的财产权。 为切实保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财产权益,为老年人提供识别典型诈骗手段的平台,华北电力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爷爷奶奶别上当了” ”已上线老年人反诈骗公众号,对保健品诈骗进行研究。 进行了研究。
保健品造假有哪些危害?
保健品是一类特定的食品,通常具有调节机体功能、增强体质的作用。 但保健品不是药品,不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
保健品造假是指一些不法商家利用健康讲座、家庭营销、网络营销、上门推销等手段,欺骗、欺骗、兜售甚至强行销售假冒伪劣保健品、保健品。夸大功效或高价保健品。 等,给消费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身心伤害。
中国保健协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保健品年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占比超过50%,超过65%的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产品。 在保健品获取渠道中,老年人自行购买的比例达到近40%。 可见,老年人对保健品的需求很大,不少骗子就利用了这一点,对老年人进行诈骗。
保健品造假的严重性在于,此类造假不仅夺走了老年人的毕生积蓄,而且通过其推销的假冒伪劣产品,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 如何防止老年人上当受骗? 有必要了解保健品的典型欺诈手段和典型欺诈案例。
保健品造假的常见手法
有些人以“送鸡蛋”或其他小礼物等小恩惠为幌子,引诱老人购买保健品。 这类骗局主要是利用了老年人想占别人便宜的心理。 其主要形式是,诈骗者通常会打着“买保健品、赠送食品和生活用品”的旗号,到社区、公园门口引诱老年人上当受骗。 老人不知道的是,这些捐赠的食品和生活用品很多也是“三无”产品、假冒伪劣产品,对身体有害。
还有一些骗子利用老年人独居、缺乏亲人陪伴、感到空虚孤独的心理。 骗子对老人家进行独家采访,像打亲生父母一样打“亲情牌”。 这样,老人花钱购买产品就更容易了。
此外,有的骗子还会安排一些老人(儿童看护人)出来作证。 这些孩子在服用保健品之前,首先会描述生病的困扰症状,然后称赞某种保健品确实非常有效,服用后原来的不适就会消失。 最后托儿还会怂恿你说有折扣或者让利活动惠民,不买就吃亏。 老年人在看到同龄人“真实”的服用经历后很容易上当。
不仅如此,一些骗子普遍喜欢夸大产品的保健功能、扩大功效,号称“包治百病、立竿见影”,引诱老年人购买。 但我国公布的保健食品功能仅包括增强免疫力、缓解视疲劳、促进铅排泄、改善睡眠、减肥等27项功能。 它们仅对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提高记忆力有辅助作用,并不能替代相应的功能。 药品。
甚至有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退还骗取的保健品金额为由实施诈骗。 他们以国家的名义,到处行骗、欺骗。 老人们一听说是国家机构,就放松了警惕,轻松地把钱交了出来。 2019年1月8日,82岁的秦某被骗。 当天,秦某接到一自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电话,想要退还他的保健品费用。 对方询问其被骗的情况,并表示先退50万元,但秦某需支付5万元现金手续费。 随后,秦某将现金交给对方,但并未收到退款。 一个月后,胡某也陷入类似骗局,胡某及时报案。 警方根据线索逮捕了犯罪嫌疑人。 经查,诈骗金额达23万余元,受害人5人。
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审理此案后认为,犯罪嫌疑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退还保健品费用为由骗取手续费,构成诈骗罪。 秦等人不仅被骗而且选择保持沉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老年人防诈骗意识淡薄,信息有限,很容易被新型、多样化的诈骗手段蒙蔽双眼; 第二,老年人很关心面子。 他们害怕被同龄人嘲笑,害怕孩子知道后责怪他们,就用“赔钱避祸”来安慰自己; 第三,孩子知道父母被骗后,为了让他们心里舒服、安心,也会选择用钱来解决问题。 出现问题,自掏腰包,赶紧解决问题。
当然,有些骗子也会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诈骗。 2019年9月,北京石景山区法院审理了一起“百邦胶囊”保健品诈骗案。 本案中,李某凭借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北京天康同健心脑血管病研究所有限公司,伙同杨某等14人,在石景山引诱老人参加活动。北京市丰台区等地。 “健康讲座、免费健康咨询”活动结束后,“百邦牌天元胶囊”和“百邦牌银杏丹格胶囊”两款保健品被虚构为大医院、名医参与研发的新药,可溶解血栓在短期内。 关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事实。 同时,他们编造贾、张、苏是知名医院专家的事实,以博取受害人的信任。 最后,通过销售人员一对一的贴心服务,将保健品高价卖给灾民。 经查,被告人李某等人通过上述方式,骗取翟某等124名被害人共计93万余元。
本案中,诈骗分子采用了多种诈骗手法,先是提供免费健康讲座引诱民众上门,后以虚构药品为噱头,让保健品看起来像特效药,最后提供上门护理服务进行欺骗。老年人。 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这种行为构成诈骗罪。 由于诈骗公私财物达到50万元“数额特别巨大”起点,诈骗情节严重的被告人可判处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另外,其诈骗行为符合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的情节,法院可以酌情予以严厉处罚。
本案中,石景山区法院以诈骗罪一审判决了15人的犯罪团伙。 他们被判处两年至十二年不等的监禁。 其中两名被告人被判处停职,并处以2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12万元起。
如何避免被骗
保健品欺诈形式丰富多样。 然而,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身体各方面功能均下降,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因此老年人保健品防骗,做好反欺诈工作对于防止老年人保健品诈骗尤为重要。
首先,对于老年人自身来说,提高防骗意识是关键。 老年人应正确认识保健品的功能和作用,多与子女沟通,相信科学,生病及时就医。 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保健品,如一些大型药店、品牌保健品官方旗舰店等,注意看是否有“小蓝帽”或卫生部的GMP认证标志。 前者是消费者辨别保健品真假的专用标志,后者是国际通行的食品、制药企业良好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标准,是我国药品、保健品生产的强制性项目。国家。
其次,孩子要多关心父母,经常回家,避免给骗子打“亲情牌”可乘之机。 我们应该有意识地给父母接种疫苗,在日常交流中告诉他们一些保健品造假的新闻报道,对父母进行防骗教育,防患于未然。 要帮助父母学习一些简单的电子设备和软件的基本使用,拓宽老年人获取信息和新闻的途径。
三是社区等公共场所要做好防范诈骗工作。 在公园等老年人活动较多的场所,悬挂反诈骗标语,设立反诈骗宣传栏。 此外,社区要多组织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社区、街道保安人员要加大日常巡逻力度,提高出入管控水平,确保社区、街道良好的治安秩序。
最后,相关机构要积极完善管理制度。 尽快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规范生产经营者的市场行为,保障保健品市场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 有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要落实“四个最严”,用最严格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责任老年人保健品防骗,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并制作一些相关宣传册。 分发给广大群众,做好这方面的领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