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缺钱吗?揭秘借疫情诈骗:冒充各大金融平台,已卷走上亿资金!
“疫情期间缺钱吗?”
由于疫情蔓延,大量民众收入减少,资金紧张,整个金融行业的逾期付款也在上升。
与此同时,一些诈骗团伙也开始乘虚而入。
他们冒充各大知名金融平台,向用户发放数万信用额度。
不过,为了获得这些配额,需要缴纳制作费、押金、解冻费等费用。 结果,大量用户被骗,损失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事实上,这个行业在2019年就开始崛起,但在疫情爆发后达到了顶峰。
去年以来,宜信已收到数千起欺诈举报,涉案金额超过千万。
据知情人士透露,保守估计,这些诈骗团伙已经骗走了数亿资金。
01顺势而为
2月下旬,大量用户开始收到一些与疫情相关的贷款短信。
“宅在家里,缺钱吗?XX金融给你5万元授信,点击下载,立即到账。”
“疫情期间,我们来送温暖。”
各大借贷论坛、兄弟群里,大家都在讨论:“金融机构开始放手了吗?”
事实上,其中很多只是以金钱为诱饵的陷阱。
2月23日,因手机短信提醒,梁秋下载了假冒的“捷信金融”APP。
显示梁秋有两万元的额度。
梁秋下载的借书APP界面
“系统提示我联系客服,缴纳1000元制作费才可以提现。” 梁丘一开始并没有怀疑,但是客服给他提供的是个人账户。
这时候梁丘起了疑心。 他问为什么不是公众号。
“现在是特殊时期,我们都在网上办公,这个账号就是捷信金融在这个特殊时期的在线审核通道。” 对方甚至以疫情为理由增加信贷。
梁丘还是有些疑惑。 他通过正规渠道下载了一款“捷信金融”APP,发现两个APP除了名称相同外,内容、界面、APP图标均不同。
“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
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像梁秋一样谨慎,不少受害者都被骗了。
一名借款人通过假冒的“捷信金融”APP申请贷款,金额显示为3万元,“却被骗了1.71万元,钱是我向朋友借的。”
“这个时期很特殊,大家都缺钱,骗子就趁机下手。” 贷款代理人陈志新有几个朋友一直从事“这些生意”。
2月初,疫情爆发,逾期付款开始上升,陈志新发现这些朋友开始行动起来,安排复工。
“而且他们专门针对疫情最严重的地区,转化率比其他地方高出两到三倍。” 陈志新表示,“他们还会针对一些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从业者,比如餐饮服务员。”
事实上,冒充其他金融平台进行诈骗的产业链并不新鲜。 它早在2019年就开始出现。
宜信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1月以来,他们已收到上千起诈骗举报,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
多家金融平台均反映,2019年下半年开始频繁收到此类诈骗投诉。
“几乎所有领先的金融平台都被冒充了,这些人骗走的钱至少有上亿。” 陈志新透露。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产业链? 诈骗者如何设置陷阱来欺骗用户?
02 诱敌深入
熟悉该行业运作的业内人士何琪表示,产业链运作的第一步就是获取“具体数据”。
“一开始,大家都用一些贷款用户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在黑市上买到,至少几毛钱一条。” 何琪表示,拿到数据后,他们给这些用户群发了短信。
“一般此类数据的打开率约为百分之一,安装后被愚弄的概率约为百分之一。因此,成功的概率是万分之一,甚至更低。” 何琪说道。
但我们不能低估这万分之一。 发送一万条短信的成本只有几百元,欺骗一个人至少可以赚“几千甚至几万”。
陈志新说,曾经有一个10人的团队“一个月就刷走了几百万”。
但如果他们想要增加成功的概率,通常需要获得更强大的数据,这就是“实时贷款数据”。
例如,如果用户刚刚在某个金融平台上注册或申请贷款,他可能会立即接到自称来自该平台的人的电话:“用户您好,我们已经看到您刚刚提交的申请,现在我们需要你,配合几个行动。”
“成功的概率会高出好几倍。” 何琪表示,但这样的实时数据并不容易获取,而且价格也比较昂贵。
这些实时的隐藏数据从哪里来?
“他们通常会去短信运营商那里购买。” 何琪表示,用户注册新平台时,会收到短信运营商发来的验证码短信。
一位短信渠道销售人员也表示,可以提供实时的用户数据,“一个电话号码只要2毛钱,一个名贷平台只要30毛钱”。
另一个数据来源来自金融平台数据泄露。
何琪表示,他们甚至会雇佣黑客窃取金融平台数据,或者直接从金融平台的“内部”员工那里购买。
陈志新认为,这些随意出售的数据“是诈骗团伙实施诈骗的前提”。
拿到数据后,剩下的就是“按剧本演”了。
这些人通常冒充来自知名金融公司,如蚂蚁金服、宜信等。
“他们联系用户后,会承诺100%贷款,原因有很多,比如是内部借贷渠道,或者是周年纪念活动。”何琪说。
为了发挥好员工,他们也会充分利用自己的朋友圈。
“他们会在朋友圈发公司年会和颁奖的照片,还会转发公司的一些软文,看起来就像是忠诚的小推销员。” 何琪说道。
假贷款平台连接人们的朋友圈
此外,他们还会伪造一些工作证明,拍照并发送给用户。
“这个一般是最好锻造的,某宝上有各种作品证书的定制服务,几块钱就可以搞定。” 何琪说道。
假贷款平台联系人给受害人开具的工作证
一旦建立了信任宜信贷款 骗局,欺诈就开始了。
一般来说,用户在支付配额之前,会被收取两类费用:
一是生产成本; 另一种是为证明还款能力而收取的费用,即“押金”。
通常,存款费用为借款金额的3%至5%。
例如,限额5万元,需缴纳押金2500元。
不要以为交了押金,骗局就结束了。
一般骗子都会说,交了钱之后,额度降低了就立即返还。 限额降低后,对方会说账户被冻结,需要支付解冻费。 此时解冻费用为借款额度的40%。
例如,限制为 50,000,则需要 20,000 的冻结费。
骗子直接向用户发送“错误银行信息”的屏幕截图
“敌人越陷越深,钱财由小到大,曾骗走一人10万多元。”何琪说。
21Ju投诉显示,目前涉及“制作成本”、“解冻费”、“假APP”等关键词的投诉已超过1300起。
03如何破解
这个骗局已经持续一年了。 疫情爆发后,诈骗分子趁机趁机进行诈骗。
“一年前,一个帮派只有10个人,新年过后,又招收了10个人,据说业务量增加了两倍。” 陈志新说道。
警方也注意到了这一情况。
2月6日,公安部宣布,全国开始严厉打击涉疫情诈骗违法犯罪活动。
这一产业链的崛起无疑对金融机构造成了伤害。
“我们收到这个信息反馈后,就开始配合处理这些案件,但发现有很多困难。” 宜信相关负责人李岩表示。
首先,立案困难。
诈骗的受害人一般分散在全国各地宜信贷款 骗局,只能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但个别案件线索往往很少,调查起来十分困难。
金融机构可以自行举报犯罪行为吗?
“宜信也想过报案,但派出所立案的标准是我们是受害者,遭受了经济损失,但事实上,骗子并没有骗取我们公司的钱。” 李岩表示,金融机构自行报案也非常困难。 立案很难。
即使立案,也很难抓到骗子。
“这些团伙通常都在国外,他们的诈骗网站被关闭后,他们会立即更改域名和平台名称,继续作案。”何琪说。
由于损失难以挽回,受害者开始在各个投诉网站进行投诉。
“这些帖子都直接投诉我们的欺诈行为,对品牌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 一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负责人表示,在这个特殊时期,投诉让他们承受了很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