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技巧 正文
  • 本文约3638字,阅读需18分钟
  • 263
  • 0

防骗:金融传销骗局猖獗不休,到底是谁在设局?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年3月30日 13:04,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近日,我们深入金融传销组织内部,接触采访了部分受害者,调查金融传销的运作过程和社会危害,探讨如何防范金融传销骗局。”武长海说,金融传销是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而泛滥的,其中很多是虚拟、玩概念的东西,对其违法行为定性确有一定困难,工商总局曾会同央行、银监会讨论,仍未对“金融传销”定性。

利用微信等社交平台,通过拉“人头”向线下发展来获取虚高利润……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销组织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具有虚拟性、跨地域性、隐瞒、性等金融新特征以及更多的欺骗性。 近期,我们深入金融传销组织,采访了部分受害人,调查了金融传销的运作流程和社会危害,并探讨了如何防范金融传销诈骗。

网络微信诈骗_微信诈骗,qq诈骗等金融骗局的介绍,互联网金融防骗_微信金融投资诈骗

金融传销猖獗——

数百只基金出现问题,数百亿元被骗,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

“投资5000元成为云家会员,不然就白白损失几百万了。” “五元素数字货币已成功接入官网,许可证已发放。” 在内部人士的介绍下,我们加入了一个叫五行币的传销微信群,立刻就收到了很多类似的口号。

一位自称“团队助理”的人士介绍,只要投资5000元购买5000个数字货币,就能获得五元币一枚。 发行限额为5亿枚。 未来,纸币将全面被取代。 经过五轮连续投资,参与者将可兑换数字货币近410万元。

我们发现这个微信群的成员数量每天都在增加。 最高峰时,每天可以新增10名以上的新会员。 有的会员还会在群里推荐“山心汇”、“九吉”、“长青树”等投资项目,让人眼花缭乱。

五行币真有这么神奇吗?

几经周折,我们采访了来自河北唐山的胡欣,她的母亲在春节期间开始投资五行币。 她表示,五行币的收入主要是后来者给它带来的奖励佣金。 “每天都有大量新人注册投资。 每注册投资一个人,之前的会员都会获得其投资数字货币的1%,所以大家都抢着先注册。”

“我妈已经投资了至少3万元,就等数字货币升值了!” 胡鑫表示,以上只是静态收益,五行币也有动态收益。 例如,介绍一个人注册投资,可以获得投资金额10%的现金佣金,称为“推荐奖金”; 如果推荐两个人注册,还可以额外获得25%的佣金,这就是所谓的“匹配奖金”。

“事实上,传销组织还设计了更具吸引力的佣金方式。” 胡鑫提供了一张在五行币群中广为流传的“层级关系图”。 图中,会员分为“Y、S、M”三个级别。“推荐人的级别越高,奖金就越大,有时远远超过10%。 里面的算法就像函数一样复杂,而且每个地区都略有不同。”胡欣说。

胡欣告诉我们,这些奖励其实是为了鼓励会员多登录。 “我知道有人建了9个群,有上百人,现在也开始劝我妈妈登录,说可以拉到很多人。” 回报。”

在网络社区的鼓励下,胡欣的母亲在一个月内招聘了两个人。 “据说有1000元推荐奖金,但我妈妈没有拿到,网上骗子骗她用这些钱去买原创股票。” 胡欣认为,经济损失并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情。 “我怕她知道真相后,我心里会受不了,更怕她把更多的亲友拉入骗局。”

“这种金融传销虽然借助微信、QQ等社交平台打着创新的幌子传播,但并没有改变传销靠吸引人赚钱的本质。” 中国反传销协会会长李旭解释说,与传统传销方式相比,金融传销更加混乱微信诈骗,qq诈骗等金融骗局的介绍,互联网金融防骗,通常具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好处。

静态收益意味着参与者在投资后可以“等等”。 传销系统将分割新投资者的资金,并给予原始投资者利息; 动态收入就是“拉人头”,利用层层开发来获取佣金。 静态收入可以在短期内实现虚假的“增收”,掩盖其欺诈行为微信诈骗,qq诈骗等金融骗局的介绍,互联网金融防骗,而动态收入才是其真正的资金来源,体现了传销的本质。

事实上,随着组织规模不断扩大,五行比的传销行为并不局限于互联网。

孙静文家住北京市西城区,她的父母去年遭遇五行币骗局。 她给我们看了一段短视频:辽宁省凌源市一所小学正在操场上举办活动。 小学生们统一穿着印有五行币组织标志的校服,高喊着口号。

“传销组织实际上以慈善的名义向小学捐款,然后利用无辜的儿童作为宣传工具。” 李旭认为,这些事件表明,金融传销的社会危害并不亚于传统传销,也将成为社会稳定的威胁。 严重危险。

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打着“虚拟货币”、“互助”、“股权”旗号的传销也猖獗。 尤其是比特币的持续炒作,让很多人相信虚拟货币可以快速升值,打着“虚拟货币”名义的传销活动更加普遍。 比较著名的有“星流明”、“欧洲货币”、“珍宝币”等。 以Stellar Lumens为例,传销组织声称Stellar Lumens是“全球十大数字货币之一”。其盈利模式为“线上线下赚的钱”,从“一级”开始,建立了从“矿工”到“三级”的35个级别董事”,已在全国发展会员超过16万,涉及金额超过2亿元。(本文转载自反欺诈大数据:FPData)

中国政法大学首都金融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随着虚拟经济和金融创新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传销活动借助互联网和金融平台进行。 目前该型号的基金盘已有上百只。 问题,数百亿元被骗,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该所副所长吴长海表示,金融传销具有“去产品化”的特点,通过吸收民间资本形成资金池,但其本质仍然是传销。 它利用承诺的高额回报甚至天价回报进行诈骗,违背了金融的本质和金融发展规律,必然威胁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监管存在空白——

前期无人举报,后期也无法取证。 传销平台位于境外,查处难度大。

金融传销如此猖獗,为何难以及时查处?

李旭曾接触过多次金融传销。 他表示,投资者前期会获利,但没有人愿意举报此案。 有关部门很难调查。 当资金链断裂时,交易者就会销毁证据并扬长而去。

不仅如此,由于监管难度大,不少金融传销机构难以“消灭”。 2013年前后,“MMM金融互助社区”开始进入中国。 由于组织者和服务器均在境外,中方有关部门无法单独调查处理。 2015年底,银监会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风险提示,指出此类运营模式违反价值规律,蕴藏巨大风险,平台随后崩盘。

然而我们的调查发现,崩溃后的MMM社区留下了很多“后遗症”。 不少平台更名为“三美互助社区”继续融资,有的“升级”成新的传销模式,重新活跃起来。 五行币头目被捕后,其组织活动依然十分猖獗。 据“团队助理”透露,内部已经组建了新的负责人。

“目前对金融传销的监管存在弱点、盲点和真空,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同时,立法不充分或不完善,影响了相关部门的执法基础,导致无法可依。”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解释。

隐藏巨大风险——

完善立法、完善监管、加强预警是预防和打击金融传销的关键。

金融传销肆意蔓延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

“金融传销是互联网金融马甲下的一颗核弹,危害极大,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金融风险。” 刘俊海表示,很多受害者的财富一夜之间消失,资金从正规金融渠道流失,这也导致实体经济“流血”。

在著名的“U币传销案”中,传销组织涉及23个国家22万名注册会员,国内31个省市3.6万名注册会员,涉案金额高达5亿元。 不仅是“U币传销案”,不少金融传销倒塌时,金额就达到了数亿元。 (本文转载自反欺诈大数据:FPData)

“金融传销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催生了大量境内外犯罪活动。” 吴长海表示,参与者很容易被洗脑,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此外,金融传销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洗钱的渠道。

专家认为,新形势下防范和打击金融传销,完善立法、完善监管、加强预警是关键。

尽快扩大法律保护范围,定性金融传销。

据悉,我国现行关于传销的法律法规包括2005年的《禁止传销条例》和2008年刑法修正案新增的“组织、领导传销罪”。 两人年龄都在10岁左右。 其规定较为宽泛,主要针对传统传销形式,缺乏具体的操作细节,难以适应金融传销跨地区、蔓延快、取证困难的实际情况。

“传统立法并不涵盖金融传销,也没有授权监管部门实施专项监管。” 吴长海表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传销泛滥,而且很多都是虚拟的、概念性的东西,属于违法行为。 确定特征存在一定的困难。 国家工商总局已与央行、银监会进行讨论,但仍未确定“金融传销”的定性。

形成监管合力,提升监管技术。

“举报传销时,是在工商的控制下,只有刑事案件才由公安来处理。很多金融传销是全国性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属地管理的原则,导致举报无从谈起。” 李旭建议,完善举报人权益保护机制。 ,并给予一些适当的奖励。 “目前的监管方式,挫伤了举报人的积极性,受害人担心举报后投入的钱被没收,所以宁愿堵门、砸砸等方式也不愿举报。”

“金融传销主要通过微信等平台完成,监管技术必须与时俱进。” 吴长海表示,微信等社交平台在及时发现和制止传销犯罪的发生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对于金融传销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逃避自我审查和自我控制的责任。

建立政府预警机制,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金融传销的参与者包括农民、下岗工人、白领、公务员、退休人员甚至金融从业人员,数量非常多。” 李旭表示,普通投资者一定要有防范意识和风险意识。 “事情不可能是天上掉下来的,我们需要多去质疑,去相关部门求证。”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防范和打击金融传销,必须“早发现、早预警”,及时建立预警机制,普及更多金融传销知识。 “很多投资者听不进亲友的劝阻,反而倾向于相信政府机构发布的信息。政府机构只有及早介入,才能将投资者的损失降到最低,阻止更多投资者加入。” 李旭解释道。

吴长海建议,应及时制定民间融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保障,降低交易成本和法律风险,同时加强金融、法律知识教育,提高融资质量。投资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