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案例 正文
  • 本文约2472字,阅读需12分钟
  • 202
  • 0

强签协议、高薪诱骗 "培训贷"套路深受骗者维权难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年3月19日 13:12,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培训贷越发隐蔽,受骗者维权更难可实际情况是,受害者、有关行政部门甚至是法律,都难抓到培训贷的把柄和漏洞,想成功维权,着实太难。”王雨琦建议,大学生和职场新人应提高警惕,增强法律意识,在需要签订培训贷款协议时,最好能提前咨询律师。

有的强迫学生签订贷款协议,有的利用高薪工作引诱学生贷款,但监管部门却很难找到把柄和漏洞——

培训贷款变得更加隐蔽,让受害者维权更加困难

近日,想跳槽的长春市民刘先生到市内一家通信公司应聘。 参加培训一个月后,他得知自己必须偿还贷款。 未能按时偿还贷款将影响他的个人信用评分。 他想找工作,却不小心接受了“培训贷”。 年轻人无奈道:“真是太骗人了!”

“真培训,假就业;真贷款,假推荐。” 套路屡屡曝光的培训贷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职场新人上当受骗的情况依然存在。 工人日报记者发现,聚强、百度贴吧等平台上各类培训贷投诉层出不穷,求职者维权越来越困难。

有人被骗欲哭无泪,有人却还想以此创业

7月11日,20岁出头、梦想成为空姐的长春市民秀娜带着一份航空科技公司的培训合同来到广东广和(长春)律师事务所,就协议事宜向王玉琪律师咨询。 有没有问题。

合同中明确就业培训费用及支付方式:乙方须在签订协议时协助甲方申请全额“空乘定向就业培训基金”,并于2019年11月1日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某个公众号或分期APP。 6万元。 这意味着学生只能通过贷款来学习。 同时协议规定还款方式为第一年每月120元,第二年每月6200.4元,总共还款75844.8元。 以此计算,年利率高达13.2%。

王雨绮认为,这种强制贷款“交学费”的方式不合理,建议顾问不要签订合同。 她告诉记者,绍纳比较聪明,知道在签合同之前先咨询律师。 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他们只是认为这种学习技能、找到好工作、而且不用从家里拿钱的方式就是一个好方法。 然而,他们很容易被欺骗,并且在发现自己被欺骗后后悔莫及。 够不着。

北京达内出来的混得怎么样了_北京达内总部地址_北京达内骗局是真的吗

莫名被“借钱”的长春市民徐伟杰,被一家公司聘用,以高薪工作为诱饵,骗他贷款参加培训,结果却成了失业青年。 面对网贷平台即将起诉的短信提示,小伙子无奈北京达内骗局是真的吗,只好早起晚干,在早市摊上卖水果赚钱还贷。 他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在媒体曝光的多起培训贷事件中,很多受害学生都和他一样。 欠下贷款又找不到工作,他们只好夜以继日地工作来还钱。

不过,王雨绮也曾收到过大学生要求写“诈骗贷款”协议的情况。 在得知这个生意非常赚钱、赚钱后,这位大学生其实也想创业,于是请律师帮他起草了一份可以避免法律风险和后果的培训协议。

“我只能向他解释,这种方式涉嫌违法,一是不能强行贷款,二是培训内容必须名副其实,否则可能涉嫌诈骗,或者被追究刑事责任。” ,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王雨绮说道。

套路很深,骗局更隐蔽。

培训贷款方式起源于2006年北京达内骗局是真的吗,当时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戴恩教育”尝试用“先就业后分期付款”的模式来解决学生的学费支付问题。 此后逐渐发展成为众多IT培训机构的标配功能之一,也确实为众多培训机构和学员带来了帮助。

然而,随着网贷的快速发展,在就业难、收入低的就业环境下,不少不法企业开始利用大学生和职场新人急于求成的特点,判断力差。 利用法律漏洞,设置各种套路,采用“真培训、假就业;真贷款、假推荐”等方式欺骗求职者和学生,将培训贷款扭曲成非法赚钱工具。

起初,企业大多以招聘为借口,吸引求职者面试,而后以提供高薪工作为诱饵,贬低求职者的技术能力,洗脑接受价值数万元的高价培训。通过贷款。 虽然基本上都声称是无息贷款,但年利率大多在15%至25%之间。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都在茫然地签署协议,对贷款金额、利率等一无所知,培训内容和质量也马虎。 部分求职者接受培训后,公司并未按照承诺为其提供服务。 他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由于担心影响信用评分,借款人只能偿还贷款。

“培训费一共14500元,公司说等我参加工作后从我的工资中扣除,还说培训期间每月给我1000元的补贴,所以就索要了我们的身份证和身份证。”银行卡,没想到是在我申请培训贷款的‘蜡笔分期’里。” 徐伟杰告诉记者,当时培训讲师只是每天看PPT,学习内容并没有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培训结束后,他被分配到北京一家通信公司担任维护工。 他的月工资只有1900元,根本不够生活开支。 经过沟通,公司陆续向他推荐了几家公司,但要么工作地点太远,要么他没有资格应聘。

如果说,在之前的火爆时期,培训贷还是漏洞百出。 如今,在媒体曝光和求职者投诉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企业玩弄这一招的手段也在不断升级。

有业内人士表示,很多人会找律师起草协议内容,明确需要贷款分期支付学费。 无论培训和推荐就业的质量如何,总有一个正式的服务内容。 即使求职者培训后就业质量不佳,企业仍然有借口向求职者找理由。 这样可以尽可能规避法律风险,也可以进一步模糊培训贷款套路。

学生维权十分被动

陷入培训贷后,不少无法承担追债和还贷负担的受害人向相关部门投诉求助。 但实际情况是,受害人、相关行政部门甚至法律都很难把握培训贷款的把柄和漏洞。 维权成功确实很难。

记者梳理媒体报道发现,只有少数受害者幸运地通过向媒体和相关监管部门举报拿回了部分学费,而大部分都在等待中。 也有受害者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因证据不足而败诉。 如果培训机构没有携款潜逃,公安机关只能帮助协调、调解因培训贷款引发的经济纠纷。 部分涉事企业也“合理”表示,学习会产生费用,如果学生不满意,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有些培训贷事件属于诈骗行为,但如果买卖双方自愿签署了协议,就很难查出什么是违法的。” 王钰琪表示,学生作为成年人,在签订合同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与贷款机构签订的合同和贷款条款合法有效。 同时,只要学员参加培训,就已经享受到了服务。 很多公司还会保留学生的视频、照片等班级信息,这会导致学生以后想要维权的时候非常被动。

另外,欺诈的前提必须是企业主观上明知自己不具备所承诺的相关资质和资源,客观上捏造师资队伍、培训效果、高薪职位等。申请人未履行的,只能视为违约。

“诈骗屡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盈利,‘利润’巨大。同时,学生和职场新人警惕性很高,识别诈骗的能力还不够。” 王钰琪建议大学生和职场新人要提高警惕。 增强法律意识。 当您需要签署培训贷款协议时,最好提前咨询律师。 作为成年人,签字时一定要考虑法律后果,不得随意将身份证、银行卡借给他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