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货到付款,不能为欺诈留缝
日前,北京某公司前台小胡收到一份广东寄来的货到付款的“重要文件”。 收件人姓名为“陈妍希”,需支付28元。 拆开一看,是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疫情防控管理工作的通知》。 上面没有签字,是新冠脑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签字的。
他怀疑这份莫名其妙的“疫情防控文件”是一场披着防控外衣的“骗局”。 对此,快递公司回应称是“系统对接错误”。 记者深入调查发现,在这一堆28元的背后,隐藏着一条“盲送快件”的黑色产业链。 对此,钱江日报时事新闻评论员有话要说。
货到付款存在漏洞
需要严格的初审机制
本报评论员高璐:货到付款需要严格的初审机制,谁能发起? 有什么资格要求吗? 尤其是大件快递,门槛要高一些。
快件实行实名制,寄件时需要身份证。 那么,新闻中的陈妍希是谁呢? 快递公司是否履行初审责任?
一张A4纸冒充防疫重要文件货到付款骗局,还标明28元的价格。 可见,快递公司并未对货物进行实质性初审。 发送地址与实际地址不同。 是否需要更严格的初步审查?
这些都可能形成漏洞,被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 快递公司所谓的“系统对接错误”难以令人信服。 这个漏洞也说明货到付款很容易被利用,需要在收件人、货物、支付方式、结算方式等方面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
盲送,收件人可能分散在全省各地,但寄件人相对集中。 对此进行良好的检查将有助于从源头上防止欺诈行为的蔓延。
监管加码
切断这种灰黑色的产业链
记者陈江:事实上,货到付款正在成为快递投诉的新焦点。 但是,这些新骗子每单的金额一般都不大,通常也不符合民事结算的标准。 然而,骗子在大面积的盲发上结伙,以量取胜,获取可观的利润,以至于近年来有更加猖獗之势。
快递包裹从天而降,看样子是糊涂了。 如果想一想谁是最终的受益者,就不难理解其背后的手段。 首先是客户个人信息的泄露,不法分子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个人信息。 后期在流通环节,盗贼团伙或个人联系快递员,将廉价物品或“重要文件”寄出。 团伙或店铺在盈利的同时,快递员也会得到相应的提成。
要切断这种灰色和黑色的产业链,必须加大监管力度。 一方面,加大对非法收集、使用、出售个人信息行为的打击力度; 另一方面,督促快件实名制管理到位货到付款骗局,从源头上堵住盲目快件被盗渠道。 虽然,推出“货到付款”服务的初衷是为了让用户体验更好。
借疫情防控谋利
不能容忍
本报评论员向荣向荣:需要强调的是,疫情防控事关全民健康和社会稳定,是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社会。 ,应从严从速取缔。
说到报道,可见民众对疫情防控的重视,甚至还借用了“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的名称。 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疫情防控秩序,污蔑了政府有关部门。 绝不能容忍。 .
更有什者,为了挪用28元签约费而盲目发放“防疫重要文件”,堪称前几年一系列货到付款骗局的升级版。
这些手段看似骗取的钱很少,但造成的不良后果却很大。
对此,有关部门要及时取缔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让这些骗局动脑筋时有所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