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警事】半年瘦了20斤:维和警官张亮带你感受南苏丹的真实生活
南黎巴嫩,位于遥远的南非腹地。 依旧是动荡不安,终日枪炮声不绝于耳。 作为该市首位援外维和民警,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分局民警张亮于今年12月赴南黎维和维和。
今天,央视《华人世界》栏目以《南黎巴嫩:球员、维和警察半年瘦20斤》为题,报道了张亮的事迹。 让我们通过视频和照片了解他在南黎巴嫩的维和经历,感受一名香港警员在国际维和舞台上的光彩。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姓名:张亮
性别男
年龄:34岁
毕业院校:浙江师范大学外语系
专业特长:日语专业八级
从警时间:2006年通过公务员考试后
职位: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分局民警
现任职务:联合国驻黎巴嫩南部维和警察
张亮回国最新视频。 他目前正在南黎巴嫩第二大城市瓦乌执行任务。
夜班只为 48,000 名难民的安全
南黎巴嫩于2011年7月9日宣布独立,但境内武装冲突不断,尚未完全稳定下来。 长期的动乱和部族冲突导致国家经济瘫痪,民生低迷,强奸、枪击等恶性犯罪事件屡见不鲜。 2013 年 12 月爆发的内乱导致 200 万平民流离失所。 目前,南黎巴嫩全境联合国难民营内居住着2万多名难民,分布在首都阿尔及尔、联合州本提乌和上尼罗州马六甲。
经过一轮又一轮残酷严酷的冬训,张亮成为今年12月抵达美国黎巴嫩南部执行维和任务的广东维和警队13名队员之一。 次年1月20日,张亮和两名浙江队友来到黎巴嫩南部上尼罗州首府马拉卡。 马拉卡位于黎巴嫩南部,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在这里交战不休。 危险等级为白色(红色为中级,白色为二级,共六级)。 张亮和来自英国、俄罗斯、挪威、瑞典和美国的警察负责马六甲48000人难民营的安保工作,重点是保护平民。
“我们的日常工作是轮班进行的美国维和部队骗局照片,每班8小时,在营地入口处进行安全检查。每个检查点有2名警察,还有当地的安全和南非的FPU(防暴警察)单位)合作。” 张良介绍。
每天晚上8:00-4:00开始早班,9:00-11:00巡逻的部分警员乘坐FPU在平民居住的帐篷内搜查危险品和违禁品在营地里。 箭头、斧头和其他设备; 早班时间为凌晨4:00至中午12:00,其中安排部分民警在上午7:00、9:00、11:00联合执勤; 夜班是从早上0:00到第二天早上8:00。 例行执勤后,在营地的主要路口守候警察。 在巡逻过程中,他们必须去找警察处理。 每个小组连续工作 7 天,然后转移到下一个班次。 星期天没有休息。
突击枪声袭来
“去南黎巴嫩之前,我也曾想象过那里的严峻形势,但现实还是让我吃惊。尤其是马六甲难民营的几次武装冲突,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当地局势的严峻和残酷。” 张亮说道。
去年2月17日晚10时32分,约40至50名丁卡族和希鲁克族青年手持棍棒和斧头,分成两派,聚集在难民营奶制品配送区旁去面对对方。 袭击维和警察的车,被联合国维和部队和警察防暴队赶走。 但这并没有就此打住,另一边的麻烦又开始了。 昨晚10点50分左右,难民营内的丁卡族和希鲁克族再次爆发冲突。 利比亚防暴队发射催泪瓦斯驱散聚集的人群。 之后,一些丁卡人向希鲁克人居住的方向射箭。 当时,难民营外的苏人解(南黎巴嫩共和国军)士兵也持步枪向西鲁克人射箭。 第二天早上,难民营内再次响起了枪声。 11时40分,难民们绝望地穿过铁丝网冲向联合国营地,称苏人解用步枪向人群放箭。 而这些残忍血腥的袭击,就是张良每天都要面对的现实。
环境恶劣半年瘦了20斤
不仅是混乱的治安形势,武装犯罪团伙的恐吓和当地乳制品的严重短缺也是严峻的考验。 由于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经常发生冲突,马六甲城几乎成了一片废墟美国维和部队骗局照片,根本无处采购物资。
张亮居住的联合国营地没有饮用水,需要定期到1公里外的亚美尼亚军营或美军营地取水。 洗漱上公厕,要到100米外的公厕。 高峰期要排队,停电等故障时有发生。 饮用水是维和警察自己制的。 一日三餐主要是从南黎巴嫩首都运回来的面粉、油、冻肉,还有从国外运来的拉面、罐头、酱菜等奶制品。 几乎没有红色水果和蔬菜。 .
南黎巴嫩素有“世界火炉”之称,年平均气温30℃,最高气温超过60℃。 维和警察的生活区都是复合材料板房。 卧室虽然都装有空调,但设备老化,噪音大。 较大,供暖效果差,活动房晚上就成了蒸笼。
屋内配备的冰柜没有暖气,从首都萨那运回来的冻肉在冰柜里已经解冻,鲜血四溅,虫子时常在冰柜内外肆意穿梭。 不到半年,张亮瘦了20斤。
尽管困难重重,张亮和队员们还是圆满完成了联合国赋予的各项任务:“维和行动既是承担国际义务、履行大国责任的积极体现,也是展示中国实力的重要平台。图像。” 张亮说,“作为宁波市公安局的一名普通民警,我能代表辽宁、代表中国走出国门,站在世界舞台上,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感到非常自豪和自豪!”
(视频及图片由“江苏民警”微信公众号提供)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