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技巧 正文
  • 本文约2250字,阅读需11分钟
  • 332
  • 0

“平安铁牛”林恒伟:竖起一道“防骗安全墙”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年2月8日 13:03,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精准化防范:把“防骗安全墙”立在群众心里林恒伟认为,防骗要做到像设防盗安全门一样,要把“防骗安全墙”立在群众心里,这就需要精准化的宣传防范。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林恒伟开始收集全市发生的案件,建自己的“防骗数据库”。”林恒伟总结道,“社区工作也要有工匠精神,只有比嫌疑人更努力,才能守护好群众的平安。

【人物名片】

林恒伟,男,34岁,中共党员,厦门市公安局湖里分局江头派出所二级警长。 曾荣获“厦门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爱民奉献先进个人”、“厦门市青年五四奖章”、“厦门市优秀少先队志愿者辅导员”等荣誉.,荣获个人三等功3次,荣获个人奖3次。

1985年出生的林恒伟属牛,居民亲切地称他为“平安铁牛”。 办公室里的同事这样评价他:人高马大,威风凛凛,却甘心欺负人; 他很容易相处,就像厨师驾驭牛一样。 他经验丰富,办事心思全面。

林恒伟确实厉害! 在全国虚假信息诈骗案​​件普遍增多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其所辖社区电信网络诈骗报警数量同比下降45.71%。

创新宣传:打通反舞弊宣传“最后一公里”

林恒伟所辖的芦厝、江华社区包含厦门最大的二手手机交易市场,是电信诈骗发生率较高的地区。 但这些地方的居民流动性大,仅靠警察和辅警挨家挨户宣传防范诈骗,很难实现全面覆盖。 而且,居民来去匆匆,很难注意到墙上张贴的反诈骗海报。

如何做好反诈骗宣传? 哪里可以张贴反诈骗海报? 林恒伟开始思考。

“门口刷卡区、电梯、垃圾桶!” 林恒伟分析,居民每天无论乘坐何种交通工具进出小区,都会经过这三个地方。 于是,几天后,辖区内的分类垃圾桶把手、门口刷卡点、公厕门后都出现了一些盾牌状的小贴纸。 他们写道:“记住,赚钱——找工作,建立你的信誉。” 这是欺诈行为; 电话贷款、网络贷款,先付钱属于诈骗; 公诉人和执法机关要求你转账防骗数据库,就是诈骗; 随意扫描别人发来的二维码就是“少”钱; 随意给别人发验证码就是“送”钱。 “短短五句话,就把最新的诈骗手法、最明确的提醒直接传递给居民。

此外,辖区45个小区电梯间的LED屏每10分钟播放一次“防骗五句话”。 林恒伟表示,这种方法即使每次只需要居民几秒钟,也能起到很好的反诈骗宣传效果。

他还联系了大楼物业管理公司,制作了3D防盗地垫。 他把防骗宣传知识打印在垫子上,放在电梯前的地上。 他还安装激光灯,将“五句话”投射到地面上,让居民“抬头不见,低头不见”,实现了防暴全覆盖。欺诈宣传。

“反诈骗宣传不仅仅是‘打通最后一公里’,而是把反诈骗提醒送到家门口,把‘最后一公里’减少到最后一米!” 林恒伟说道。

精准预防:在群众心中筑起“反欺诈安全墙”

要让人民群众信赖,成为骗子的克星,仅仅创新反诈骗宣传方式,让群众防骗意识还不够。 林恒伟认为,反诈骗预防应该像设置防盗安全门一样,在民众心中筑起一道“防诈骗安全墙”,需要精准宣传、精准预防。

那么如何准确预防呢? 这需要了解受害者是谁以及诈骗者使用什么方法来成功欺骗人们。 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林恒伟开始收集本市发生的案件,建立自己的“反诈骗数据库”。

通过分析,林恒伟发现,被骗的人大多是刚到厦门打工的人和刚毕业正在找工作的学生。 林恒伟分析,由于这些人刚到厦门,要么急于找工作,所以就会相信一些兼职骗局; 或者是因为缺钱,所以相信一些贷款骗局; 有些人被骗取了公司财产。

这些刚到厦门打工的人很多,只要是在大卖场或者工厂工作的,都会留在这里。 于是,林恒伟对宿舍、办公楼进行了“楼宇保洁”宣传。 经过六个月的努力,林恒伟管辖范围内的员工宿舍再也没有发生过一起诈骗案件。 而且,辖区内的财富中心写字楼也从去年每月至少一两起诈骗案件到今年实现了“零诈骗案件”。 案件”。

警察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人民的力量是无限的。 林恒伟还发动企业联手防范欺诈,成效显着。 今年国庆期间,兴业银行某网点的工作人员帮助群众避免了4.5万元的损失。

10月7日上午10点左右,林恒伟接到兴业银行某支行工作人员的电话。 原来,银行工作人员接待了一位前来办理业务的女士。 女子想将45000元转给西安的一家公司。 然而,当工作人员问她是否认识转账收款人时,她说不认识,而且钱正在转账。 投资对方。

由于林恒伟经常与银行等企业合作开展反诈骗宣传,银行工作人员发现异常情况后,赶紧给他打电话。 林恒伟随后耐心解释、分析疑点,最终使女子认识到风险,终止交易,避免损失。

近年来,林恒伟已成功拦截20余起虚假信息诈骗案​​件,为公众挽回了近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延伸打击:反诈骗经验助力保障社区安全

社区工作不仅仅是反诈骗,还涉及盗窃、色情、赌博、毒品等。然而,林恒伟不仅仅擅长反诈骗工作。 担任社区民警9年来,共抓获犯罪嫌疑人726名,破获各类案件797起。 仅“飓风扫毒”期间,就有贩毒嫌疑人15名,吸毒人员48名。

“社区里的很多任务都是共性的,只要你认真思考,就会发现‘秘密’。” 正如林恒伟本人所说,通过对反欺诈工作的深入学习,他获得的许多反欺诈工作经验反过来又帮助维护了社区安全。 林恒伟举了个例子,“现在诈骗多是通过电话、网络进行的,贩毒不也是这样吗?”

2018年9月,林恒伟在侦查一起贩毒案件时,利用自己从事反诈骗工作的经验,试图在互联网上寻找突破口。 果然,他发现北京有一个卖家通过网站出售一种看起来像邮票的药品。 顺着这条线索,林恒伟终于破获了厦门首例新型毒品“邮票”贩毒案。

“要准确诈骗,诈骗犯需要掌握受害人的个人信息,那么如果掌握了整栋楼住户的信息,小偷就不敢猖獗了吗?” 为此,2018年初,林恒伟结合“一标三”落实了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在辖区冠宏花园小区的门禁上安装了智能身份识别系统防骗数据库,并不断添加技术手段向社区进行防御调查。 截至目前,该社区财物被盗“零案件”。

“我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犯罪嫌疑人,我们将与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到底。” 林恒伟总结道,“社区工作也需要工匠精神,只有比犯罪嫌疑人更加努力,才能保护群众安全。”

(本报记者 叶小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