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防骗,看这一篇足够了!
你家的老人会买一堆“包治百病”的假保健品吗? 或许他是靠着“高价回购”的噱头,买回了一堆乱七八糟的“收藏品”? 或者你可能会被骗,给冒充检察官的人打电话告知你涉嫌犯罪……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近日,另一名60多岁的退休男子被冒充“公检院”的人诈骗,被骗金额超过300万元,造成重大损失。
本文总结了针对老年人的常见骗局,希望您能够吸取教训! 作为孩子,您有义务提醒老人防范诈骗! 照顾他们应该从基本的欺诈预防开始!
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欺诈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感恩彩票骗局
他们以感恩活动为名,利用抽奖送福利、发放保健品,并承诺购买产品次日在产品包装盒内全额退款,实施诈骗。
2. 刮刮网络钓鱼骗局
购买购买过XX保健品的人信息,邮寄“XX公司庆周年”宣传页,设立刮刮区,都是为了中得二等奖100万,引诱受害人拨打兑奖热线和公证热线欺骗缴纳手续的费用和押金构成诈骗。
3. 买药骗钱免费
他们将保健品冒充心脑血管药高价出售,并通过申请红十字扶贫基金骗取钱财。
4. 黄鼠狼蛋骗局
他们通过散发广告、赠送鸡蛋等方式向老年人宣传公司保健业务,并通过销售保健品套取押金实施诈骗。
5.免费旅游骗局
他们以购买保健品可以参加打折旅游、组织香港旅游、购买股票等为借口诈骗钱财。
6. 军事医学专家诈骗
他们通过免费体检、疾病诊断、冒充军医、用普通保健品充当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等方式欺骗老年人的信任,骗取受害人钱财。
7.传销洗脑诈骗
通过不断播放预先录制的有关中老年人保健的宣传视频,对中老年人进行洗脑,诱惑他们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按摩器,然后再拿更多的钱回来,给老人造成后果。 当您购买产品时获得现金返还的错觉,然后却无法返还。
8、免费讲座、免费体检造假
他们利用“健康讲座”,对与会老人进行所谓免费体检,并谎称保健品是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品。 他们骗取了老人的信任后,以超过进价的高价出售。 给老人。
针对老年人的街头诈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捡钱平分骗局
诈骗者通常与三人或三人以上组成诈骗伙伴。 整个诈骗过程分为“掉落、捡起、分割、缠绕、调整、溜走”六个步骤。 诈骗犯A负责在受害人面前“丢钱”,诈骗犯B则“捡起钱”,然后借口“见面时拿一半”将受害人带到偏僻的地方。 当钱被分享时,诈骗犯A又回来缠着受害人还钱。 C出面调解,调换合同或者直接抢走受害人的钱,然后逃跑。
2、迷信诈骗
诈骗者结成伙伴关系。 首先,一个人询问“神医”或“大师”的地址,并让他带路。 他们一路上趁机夸大“主人”的神通。 最后,“主人”出现,说自己或家人将要遭遇“灾难”,必须用自己的财产“消灾”来实施诈骗。
3、冒充他人,诈骗他人
有各种各样的道具用来假装真实来欺骗人们。 除了假邮票外,还有假珠宝、假字画、假古董、假宝石等。诈骗者通常会冒充中国收藏家协会等知名组织的工作人员,向受害人推销诈骗。
4. 外汇诈骗
利用秘鲁、巴西等国货币冒充其他高比例外币,并选择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的目标进行诈骗。 作案的一般手法是,诈骗犯A以问路为由与受害人会面,因车祸、出国等紧急情况需要紧急兑换个人货币。 骗徒B冒充路过的银行职员,将该货币识别为某国真币,以赚取差价为由诈骗受害人。
针对老年人的电信诈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冒充“检察官”
假借法院名义,公民接到电话通知,将出庭应诉。 此类诈骗电话通常拨打当事人家中或单位的固定电话,要求接听电话的当事人收到诉讼传票。 通话内容通过电话录音播放,并指示当事人按下电话按钮进入下一级内容。 更进一步,有人冒充法院工作人员,先以涉案人员为由威胁该人,最后借口要求该人将其名下的存款转入其提供的诈骗账户。提供“公证账户”。
此外,今年还出现了“冒充公安局2.0版”电信诈骗套路。 与“1.0版本”的重要区别在于,骗子在获得受害者信任后,一改以往仅使用手机远程指令转账的方式。 而是派“公安人员”前往受害人住处,或协助受害人使用网上银行,或陪其去银行转账。在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下,受害人见面会更加信服。上门的“助理工作人员”,让给对方转账变得更加容易。可以说,“冒充公安局2.0版”是骗子精心打造的“线上+线下”诈骗模式,但核心还是需要转账骗钱。
据警方实时监控,广州市反诈骗中心发现,今年7月以来,冒充“公检法”的警察诈骗有反弹迹象,犯罪分子更倾向于针对老年人、因为一方面,老年人普遍诚实守法,稍加“恐吓”,就会“乖乖就范”。另一方面,老年人普遍储蓄较多,“会收获很多”。 “一旦诈骗成功。
2. 购车退税
冒充税务和其他国家官员,要求您提供银行卡号,并通过银行 ATM 转账以获取税款。 当你去银行使用ATM机时老年人保健品防骗,犯罪分子要求你按照犯罪分子的电话提示操作,然后趁机提取你的钱。
3.猜猜我是谁?
首先,他们拨打您的电话号码并要求您“猜猜我是谁”。 然后,相关人员在熟人中猜测该人的身份。 这时,犯罪分子同意了,并表示近期会来看望当事人。 第二天,他撒谎,在拜访客户的途中遭遇车祸,或者被抓去卖淫或吸毒。 他向受害人借钱,并要求客户将钱汇至指定账户。
4.短信直接汇款
“请将钱直接汇至XX银行账户……”犯罪分子经常大量发送这样的短信,试图碰碰运气,进行诈骗。
5、盗用QQ、微信,冒充熟人
通常他们会冒充他人,向受害人的QQ、微信好友借钱。
传统诈骗入侵互联网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与互联网相关的电信诈骗屡见不鲜。 特别是网络诈骗手段不断更新,危害日益严重。 普通网民尤其是老年网民遭遇诈骗的概率和风险逐年增加。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7年6月,我国50岁以上网民数量呈现扩大趋势。 2017年,50岁以上网民比例达到10.6%。 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融入互联网。 他们在接入方面(包括设备、基础设施、技能等)与年轻人有着不同的优势,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但在互联网应用方面仍然比较薄弱。 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构建了独特的网络使用方式,形成了不同于年轻人的网络文化。
虽然互联网极大地丰富了中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交,但由于网络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网络风险多种多样,一些中老年人难以辨别,容易成为受害者。 《中老年人网络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老年人保健品防骗,中老年网民遭遇比例最高的风险包括网络谣言(66.2%)、虚假广告( 52.7%)、网络诈骗(37.4%)、低俗色情(29.6%)等。
欺诈是当前公众最关心的网络风险类型之一。 网络诈骗调查结果显示,30.4%的中老年网民遭遇过保健品诈骗,25.1%遭遇过红包诈骗,24.2%遭遇过彩票中奖诈骗。 与此同时,不少中老年网民遭遇过网络传销(16.9%)、金融诈骗/非法集资(16.4%)、假冒治安违法诈骗(15.3%)、网络购物诈骗(14.9%)等。 %)和游戏欺诈(6.5%)。 %)和婚姻诈骗(6.1%)等。诈骗类型的多样化也值得关注。 选择其他类型诈骗的比例达到6.7%,高于游戏诈骗和婚姻诈骗。
从调查结果来看,中老年网民认为自己对网络风险的识别能力一般。 例如,对于网络传销、非法集资、假冒治安法、食品药品、日常生活常识谣言等表示不了解的比例分别高达36.2%、33.9%和33.9%。分别为33.7%。 当然,这也与骗局本身的复杂性有关。
“防骗六招”提高老年人防范意识
目前,我国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的原因不外乎两个。 一是老年人自身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下降,对迷信、虚荣、贪小便宜等越来越新的伎俩难以识别。 其次,家庭和社会对老人的关心不够,特别是子女对老人的关心不够。 这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尤其重要。 如今,许多老人独自居住在空巢中。 他们的孩子已经很长时间不在身边了。 他们感到内心空虚,迫切需要沟通。 他们很容易被骗子的甜言蜜语所诱惑。
防范诈骗第一步:戒除贪婪,加强心理防御。 不贪小利,不信一夜暴富。
防骗第二招:抵制虚荣心,不爱虚荣,不要因为一味追求别人的赞扬、认可或面子而落入骗子的陷阱。
防骗之三:加强警惕,遇到问题保持冷静。 多调查、多思考。 不要相信或盲目跟随陌生人。 对个人信息保密。
防骗第四招:正规渠道,从可靠渠道获取联系方式,通过正规渠道办事,不要心存侥幸,走捷径。
防骗秘诀之五:多与亲友沟通。 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做出决定。 不要固执己见。 询问亲戚和朋友的意见。 经常与亲戚朋友沟通。
防骗第六招:科学做事,勤奋学习,乐观积极的心态,科学养生,不迷信; 多阅读报刊报纸,开阔视野,提高防范诈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