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骗大作战:诈骗高发期来了!大学新生要警惕“学长学姐”关心
大学新生第一课:打击欺诈
7月初,一篇文章写道:“通过二级考试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携带录取通知书和家庭困难证明到市工会领取2000元秋季助学金。低收入家庭新生到教育局二楼报到,每年补贴1万元的消息。” 该消息在湛江市某高中毕业班的QQ群和微信群中流传。 公告称,申请助学金只需携带低保、录取通知书、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随后大学防骗,该市教育局助学办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湛江市从未设立过秋季助学基金,也不存在低收入家庭大学新生可以获得每人1万元补助的说法。年。 工作人员提醒:“如有类似消息,学生和家长切勿相信,避免上当受骗。”
当高中毕业生离开家乡去上大学时,他们就过上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生活。 一些大学新生缺乏社会经验,防范能力薄弱,骗子可能会抓住新生思想单纯、对居住地不熟悉等弱点,冒充新生接待员,在他们面前设下“陷阱”。
网上交流时要小心
在内蒙古某高校官方迎新QQ群中,“管理员”发帖称:“必须在9月15日之前识别‘官方平台’二维码,并在平台上用学校本地一张二维码激活。”通知。” “电话卡”的提示信息。激活电话卡的目的是为了接入校园网,如果不激活,将无法接入校园网,也无法接收学校消息。“管理员”补充说,激活电话卡的会员,交话费的团体名片后会打上“B”标记,截至8月19日,该团体542名成员中,有315名团体名片上有“B”标记。
据了解,官方欢迎QQ群公告中提到的“官方平台”是一家软件开发公司,而不是学校。 官方欢迎QQ群是学校和某公司联合建立的,但没有学校老师或专职人员监管。
该校大三学生李耀透露:“事实上,电话卡与校园网没有任何联系,群里的‘管理员’之所以允许新生开通电话卡,就是为了赚取‘代理费’。” ' 每激活一张卡大学防骗,即可获得30元奖励。”
王一凡是浙江某大学二年级学生。 2016年夏天,她用QQ关键词找到了一群她所在学校本专业的新生。 很快,她就在群里遇到了自称是隔壁班的楚婷婷。 楚婷婷私下加了她QQ。 聊了一会儿,王一凡觉得她和楚婷婷兴趣相同,性情也相似。 而且,他们还是同一个专业。 “我觉得我交了一个好朋友。” 王一凡说道。
临近开学报到,楚婷婷以无法转入学校银行卡为由,要求王一凡转5000元给她周转,并承诺见面时将钱还给她。开学。 出于对同学的信任,王一凡立即将钱转给了楚婷婷。 钱转完后,王一凡发现楚婷婷屏蔽了她的微信和QQ账号,并退出了职业QQ群。 王一凡立即报案。 警方调查后发现,隔壁班没有一个叫楚婷婷的人,是一个冒充隔壁班同学的骗子。
警惕“前辈姐姐们”的担忧
刘石是湖北某大学的大三学生。 他记得,2014年9月军训午休时,一位背着黑色背包的小伙子走进他的宿舍,微笑着跟他们打招呼:“好热闹!学弟学妹们,军训辛苦吗?” 刘石和舍友们赶紧请“学长”们坐下,询问“学长们”大学生活怎么样。 “学长们”热情地将大学生活的“经历”传授给学弟学妹们。
聊天中,“学长”话锋一转,打开书包,拿出一份报纸,推荐给刘石和室友们。 “前辈们”不断劝说他们,如果想学好英语,就应该买来试试。 报纸直接送到学校,每期都会有专人送到宿舍。 刘石和室友看到后,没有兴趣,拒绝了这位“前辈”。
“我对面宿舍的同学订了一份报纸,但最终12期报纸只送了两期,‘学长’也失去了联系。” 后来,刘石听学校学长学姐们证实,“学长”就是送报纸的人。 他们推荐报纸的“前辈”并不是本校的学生,而是前来宣传的其他学校的学生。
2015年9月,在天津一所大学,一名自称“师姐”的人敲开了吴宇的宿舍门。 “师姐”介绍自己住在吴宇宿舍楼一楼。 她目前正在实习。 实习单位有活动。 单个人原价购买100元图书,即可获得书店会员资格。 卡,以后在这家书店买书可以享受折扣。
当时吴宇想着反正也要买书看,而且能办优惠卡也好,就挑了书,付了钱。 吴宇买了三本书,《天使与魔鬼》、中英双语《傲慢与偏见》、《人性的弱点》,总共一百多块钱,足够领一张优惠卡了。
“师姐”记下了吴宇的宿舍号和名字,还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 她确实每隔几天就给吴宇寄书,并答应寄一张折扣卡。 但等了很久,“师姐”却没有送出优惠卡。 吴宇打电话试图联系他,却发现原本可以拨打的电话号码已经无法接通了。 后来吴宇发现,自己住的宿舍一楼的人并不是学长。 至于我收到的三本书,错别字很多,印刷质量也很差。 这些显然是盗版书。 随后她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
推销报纸杂志、四六级教材、推销打折卡、购物卡、推荐不知名的化妆品、清洁喷雾等生活用品、介绍兼职、推荐补习班……这些“套路”屡见不鲜在大学新生季节。
反诈骗战,时刻关注
“凡是涉及到金钱交易的时候,都需要更加小心,不要贪图蝇头小利。” 浙江某大学新生助教任川说:“对于开学时异常热情找上门的学长,你首先要了解他们的情况。如果有的学长说他们住在楼下。你可以询问他们的房间号并核实。最好不要与老年人进行直接的金钱交易,并警惕不熟悉的工牌和不熟悉的口音。”
作为刚刚离开父母保护、进入独立生活的大学新生,他们中的一些人,有一种不拒绝见到的每个人、不清楚别人、信任别人的心态。 他们个人信息保密意识淡薄,贪图小利,急于找工作、急于赚钱。 安全防范意识缺乏,很容易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新生季可以说是舞弊高发期,不少学校都提出了解决方案。 东南大学第一课教学生识别诈骗——发送录取通知书时附上安全手册,提醒新生增强防范意识; 陕西师范大学通过网络微信平台、电子公告栏发布网贷、传销等领域的反诈骗知识和信息。 诈骗案例让新生了解诈骗分子常用的诈骗手法、申请奖助学金和缴纳学费的流程,提高安全意识和甄别能力; 昆明理工大学与呈贡分院合作拍摄三部“大学生反诈骗防盗微视频”,真实再现大学城电信诈骗频发案件,提醒青少年学生提高安全意识;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反电信诈骗支援团”师生冒充“骗子”。 对入学时“反电信诈骗考试”未通过的新生进行回访...
防止大学新生受骗,需要大学、新生等各方共同努力。 北京印艺学院教师左晶说:“新生进入大学后,我们要让他们明白,除了对世界保持善意之外,还要对世界保持一定程度的警惕。高校在提供新生迎新教育时,应增加相关内容,防止舞弊。”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受访学生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