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技巧 正文
  • 本文约2091字,阅读需10分钟
  • 93
  • 0

科技发展下网络成生活一部分,安全隐患凸显及诈骗手段演变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年4月28日 09:10,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骗局:刷单返利类诈骗、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冒充公检法类诈骗、冒充熟人类诈骗就可以不闻不问,其实很多诈骗手法并不高明的骗子就是利用了涉世未深、防骗意识不强的孩子。那么如何给孩子,特别是中小学生,灌输关于网络诈骗方面的知识呢?

科技不断发展,网络在我们生活里变得必不可少。可是,网络的便利引发了一系列安全问题。

近日 一则新闻引发广大家长与学生关注 一个小朋友玩奶奶手机时 不慎泄露验证码 差点致使家中近30000元财产受损 此事件再度提醒我们 网络安全意识重要性不容小觑

01

网络诈骗的“前世今生”

电信诈骗主要手段如下 利用发放传单的方式 还使用冒名申请的电话卡 声称受害人在刮刮乐等奖励活动中中奖 诱骗受害人拨打指定电话号码 或者诱骗受害人进行转账

技术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电信诈骗手法持续演变。起初是电话诈骗,如今是网络诈骗。处于移动互联网风口,骗子只需一部手机以及获取的个人信息,就能轻易实施骗术并提款套现。比如通过假冒社交媒体账号、虚假在线购物网站、诱导转账信息等实施诈骗

02

“免费”才是最贵的代价

骗子是怎样针对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策划骗局的?

小学生

骗局:购买游戏虚拟道具被骗

今年3月 尹女士急忙到公安局反诈中心报警 称她10岁儿子小林 在课余时间 于一款网络游戏中 被骗了5000元

游戏里的“好友”称购买游戏币要扣款,诱骗小林说把手机号获的验证码发给“好友”就能免扣钱,还会免费送小林游戏币。这个“好友”通过某手短视频账号又和小林加为好友,之后与小林视频,指导小林操作自己的微信以及尹女士的支付宝。尹女士绑定支付宝的银行卡被划走5000余元

中学生

骗局:社交诈骗,主要存在QQ、微信盗号

骗子盗得学生微信号、QQ号等社交媒体账号信息。之后冒充学生本人向同学、朋友借款。或以学生发生交通事故、生病需就医等为由发送遇事求助信息。取得好友信任后。要求转账汇款。

小刘化名今年15岁是达州市某学校的学生。今年暑假期间他在网上提交暑期兼职简历后接到自称某平台客服的电话。对方告知加入指定QQ兼职群就能进行线上兼职。还说每天能赚300元到500元不等。

小刘靠做“兼职话务员”赚了110元。想接着赚“零花钱”的小刘,借了同学小杨的手机去做“兼职”。结果刚做两单,就因涉诈被关停。9月15日,达州通川警方找到小刘时,他才知道自己“兼职”拨打的电话,是在为电信网络诈骗引流。小刘边流泪边写下了5000字的“检讨书”

“话务经理”教小刘的“话术”

大学生

骗局包括:刷单返利类诈骗。还有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以及冒充公检法类诈骗。另外还有冒充熟人类诈骗

大学生们开启独立生活,他们在网络上的活动愈发频繁。然而由于社会经验欠缺、信息来源单一,面对不断涌现的诈骗手法,容易被诈骗分子利用。骗子会把刷单返利类诈骗、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冒充公检法类诈骗、冒充熟人类诈骗这四种方式当作主要行骗手段,对大学生实施诈骗

蟹卡骗局

这种“蟹卡”带有二维码。你扫描卡上二维码后,多数是“入群再领礼品”“引导下载 app”“做任务”之类页面。有时对方自称客服,会将你拉进群。进群后会被要求做任务。若你按对方要求做任务,就会一步步掉进骗局。这本质上就是刷单诈骗!

03

家长如何加强孩子防骗意识

对家长来说,让孩子上网绝不是把手机扔给孩子就不管了。实际上,很多诈骗手法并不高明的骗子会利用涉世未深、防骗意识不强的孩子。那么,怎么给孩子灌输网络诈骗方面的知识呢?特别是中小学生。

在此,提供以下几条建议供参考:

在手机上别随便添加陌生人微信。也别随便添加陌生人QQ。更不要和陌生人聊天。

家长要定期检查孩子在线活动情况。教育孩子别随意点击不熟悉链接。教育孩子不在网络上和陌生人交流。家长要定期更新升级家中网络安全软件。

2. 不给任何陌生人提供自己的密码、照片,保护好自身安全。

如今不少孩子都拥有自己的手机。孩子们借助手机聊天交友实属正常。为人父母者需留意处于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要是为防止孩子交到不良朋友,便没收孩子手机使其无法接触防骗知识有几种,那孩子必定不会乐意。

正确的做法就是指导孩子用手机的时候注意规避网络危险。

告诉孩子,未经父母或家里监护人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自己照片。因为你根本不清楚对方会用你的照片干什么;若网上有人发暗示、挑衅威胁信息,告诉孩子千万别理会防骗知识有几种,同时要立刻告知父母或家人;要是有人与孩子聊天低俗,别反驳或回应,删除或拉黑对方,情况严重可报警!告诉孩子 由于通过网络联系 见不到真实的人 因此跟你聊天的人 极有可能所有信息都是假的

不要去扫不明确的二维码。不要点击陌生的链接。不要在没有大人指导时操作。

家长需提升手机支付安全级别,严格把控微信、支付宝钱包内的存放金额,防止未成年人受骗后轻易转出钱财。要教导孩子别随意轻信网络广告,特别是那些宣称能提供稀有物品的广告。另外,可为孩子设定月度游戏消费限额,以此降低潜在损失

电信诈骗是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它还在不断演变。伴随技术进步。随着社会发展。电信诈骗手法持续更新。

中小学生安全使用网络,家长最为关键。要向孩子灌输没有不劳而获的观念。如此一来,孩子被骗的概率便会下降。

家长能够运用控制软件。像不少软件具备的“青少年模式”。借此限制孩子访问不适宜的内容。

微信青少年模式

家长应与孩子一同设定设备使用时间。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还要确保孩子有充裕的户外活动时间。这是最为重要的。

编辑|刘红艳

初审| 陆红梅

审核| 曾学群

审发| 吴剑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