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谎言揭露70年代美国社会危机:诚实与欺骗的伦理困境
山姆大叔的伦理价值观里,有一条箴言被视为极为重要的准则,那就是“诚实总为上策”。然而,好莱坞电影却对“欺骗”和“谎言”的题材格外喜爱。银幕上下存在着这样强烈的反差,这看起来似乎是相互矛盾的,却清楚地表明了美国人既渴望了解真相,又拒绝了解真相的那种纠结的心态。大卫·欧·拉塞尔执导的《美国谎言》,通过一场精心谋划的连环骗局,这个骗局充满了欺诈以及心理上的较量,以此呈现出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谎言化生存状态。这部喜剧荒诞与真实夹杂,疯狂中闪烁着玩世不恭的讽刺。它通过众多人物的行骗际遇,影射出美国在 70 年代潜藏的社会危机。当时经济萧条,人们变得极为浮躁,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地追逐私欲。剧情讲述的虽是历史往事美国骗局 台词,却能照射出当下美国社会面临的复杂现实。
上世纪 70 年代末,“阿伯斯坎”这一钓鱼执法行动曾在美国引起轰动。《美国骗局》是以这个真实案件为蓝本改编的。故事讲的是超级职业骗子艾文以及舞女出身的情侣行骗搭档,他们为了避免遭受牢狱之灾,无奈之下与 FBI 探员里奇组成了行骗三人组,通过钓鱼执法的手段,成功地揭露了多位政坛要人的腐败行为。大卫·欧·拉塞尔依托于史实但又不拘泥于史实,对一个政治事件进行了精装修,使其改头换面。在保留联邦探员与诈骗专家携手反贪的主干的情况下,加入了许多爱情的戏份和喜剧元素,让这个事件显得贴近生活,使观众看片时能有很强的代入感。片中画面一直是昏黄的色调,时不时响起的是爵士乐老歌。角色们身穿精致复古服装,都散发着浓郁的怀旧气息。充满黑色幽默、针砭时弊的台词犀利,角色们还喋喋不休地争吵纷争,显出一种独特的喜感。
《美国骗局》在某种程度上可被视为家庭伦理片,它揭示出虚伪与欺骗已渗入生活的各个层面。然而从故事情节的角度来看,片中的“骗局”只是个表象美国骗局 台词,人物之间的智斗以及情感角力才是导演着重表达的内容。艾文和行骗搭档西德妮情意相通,艾文与妻子罗莎琳爱恨纠葛,西德妮与联邦警探里奇有情感圈套,这三条感情线对本片节奏起重要作用,“骗中骗”的整体剧情与四个人之间的“感情骗局”并行且不乱,双向推动着剧情纵深发展。片中角色都如同鼻子未变长的匹诺曹,带着各自理由和目的过着行骗人生。西德妮大肆施展情感阴谋,把里奇迷得晕头转向。这使得联邦探员原本机敏的判断力消失不见,里奇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她。而里奇功利心极为强烈,他一步步将骗局扩大。他渴望出名,以抓贪腐为借口,不停地向上司提出各种过分的要求,并且毫不在意地享受着各种高档待遇。艾文将“骗”字发挥到了极致。他对陷入经济困境的人进行无情的贷款诈骗,还能用谎言把政客玩弄于股掌之间。他的妻子罗莎琳以撒娇为武器,用孩子当作诱饵,把在外所向披靡的艾尔骗得团团转,牢牢地控制着骗术高超的丈夫。这些骗子所揭示的核心命题是:生活就是生存与伪装,说谎是人类进化不可或缺的技能。影片最后有一个较为温和的讽刺,艾文和西德妮结束了行骗的行为,开始经营画廊,过上了守法的日子,而真诚的爱情是他们痛改前非的主要原因。这让人看到在尔虞我诈的社会中,还是存在一丝希望和温暖的。
《美国骗局》如同大卫·欧·拉塞尔之前导演的《斗士》《乌云背后的幸福线》那样,依然是一个靠角色、对白以及表演来推动的故事。众多好莱坞实力大咖在影片里相互比拼演技,着实令人惊叹不已,并且他们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演技发挥到极致,对角色都有着深入的理解与诠释。“蝙蝠侠”克里斯蒂安·贝尔过去是美男形象,如今却一改往日,以大腹便便且头发稀疏的邋遢模样展现在人们面前。他通过细致入微的面部表情,将一个骗子在骗局中内心的矛盾重重准确地传达了出来。“超人女友”艾米·亚当斯凭借深沉的表演,性感旖旎,把一个狡黠冶艳的第三者那既脆弱又顽强的内心刻画得十分逼真。“饥饿女孩”詹妮弗·劳伦斯以超越年龄的沉稳与老练,将那个看似头脑单纯、举止夸张,实则内心深不可测的原配妻子塑造得极为逼真,形神皆备。“宿醉男”布莱德利·库柏也将里奇探员那野心勃勃的特质,以及机智且爱臭美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杰瑞米·雷纳饰演的“新伯恩先生”留起了滑稽的蓬巴杜式大背头,他将一心为民谋福祉但最终因贪腐丑闻身陷囹圄的悲情市长演绎得十分生动。罗伯特·德尼罗即便只是客串演出,也把深谙赌场生意的黑帮头目演绎得充满深度与内涵。正是在这些巨星的共同奉献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情绪微妙的精彩群戏展示。
综合来看,《美国骗局》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它的表演很自然,画面富有动感,对话十分精彩,情感也很饱满。值得我们走进影院,静下心来观赏一番,好好看看片中那场关于道德与良心的扯谎拉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