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技巧 正文
  • 本文约823字,阅读需4分钟
  • 162
  • 0

浙江公安与工商大学揭示反诈宣传三大漏洞:老年社区、科技社区与混合社区成重灾区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年4月22日 10:07,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近日,浙江公安与浙江工商大学数智反诈实践队历时8个月,对浙黔两地11市356个社区展开专项调查研究,并通过对27名社区负责人和11名公安部门人员的访谈,揭示反诈宣传存在三大致命漏洞。

近日,浙江公安与浙江工商大学数智反诈实践队花费了 8 个月的时间。他们对浙黔两地的 11 市 356 个社区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并且通过对 27 名社区负责人以及 11 名公安部门人员的访谈,揭示出了反诈宣传存在的三大致命漏洞。数据表明:老年群体聚集的传统社区、白领集中的科技社区、混合型且终身学习的社区,已经成为了诈骗的重灾区。调查研究表明,那些采用了定制化策略的社区防骗数据库,其诈骗报案量降低了 58%,并且止损效率提升到了原来的 3 倍。

致命漏洞一:传统社区“关怀空窗”

在老年人口占比超过 40%的社区里,电话推销类诈骗的占比达到了 63%。多数老人会把上门宣传的民警误认为是骗子,并且轻易相信电话里的“专家”。研究团队察觉到,在这类社区中存在着子女探望频率较低(每月平均 1.2 次)以及社区活动参与率不足 30%的“双重脱节”现象。

推行“菜篮子反诈”,在菜场电子秤上打印防骗小贴士。

致命漏洞二:科技社区“信息茧房”

防骗数据库_防骗数据库官网_防骗数据库里面的电话是真的吗

科技园区周边社区中,冒充领导进行的诈骗以及投资理财类诈骗所占比例达到 71%。让人感到震惊的是,有 87%的受害者在被骗之前都觉得自己“精通网络”。研究人员张毓琪进行介绍,这类群体具有信息优越感,通常的弹窗提醒会被他们直接忽视。

破解方案包括:开发一种名为“沉浸式剧本杀”的游戏,在该游戏中植入真实的诈骗话术;创建一个“反诈压力测试”,每月向白领的邮箱发送定制化的钓鱼邮件;设立一个“智商税公示栏”,以匿名的方式展示受骗者的学历、收入等数据。

致命漏洞三:混合社区“认知错位”

在有老年大学和创业园区的复合型社区里,不同群体的交叉诈骗情况在增加。数据表明:冒充子女进行的养老诈骗成功率提高了 42%,针对创业者的“政策补贴”诈骗增长了 37%。

搭建“跨代反诈联盟”,让大学生去教老人识破保健品骗局,同时让老人帮助年轻人辨别杀猪盘;开发“诈骗方言数据库”,将各地方言版诈骗话术收录进来供居民识别;设置“紧急冻结快捷按钮”,并与银行联动防骗数据库,以实现 5 秒内完成账户冻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