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案例 正文
  • 本文约4607字,阅读需23分钟
  • 116
  • 0

警惕假冒公检法诈骗手法:诈骗分子如何利用假通缉令操控受害人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年4月22日 09:10,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三是在不确定网站是否可靠时,可以在网络中询问网友,如果是诈骗网站,就会有之前被骗的受害者发布此网站为虚假的信息。二是骗子诈骗名目和理由众多,其中不乏众多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诈骗手法解读

诈骗分子假冒公安、检察院或法官等,以涉嫌各种违法犯罪为借口,要求受害人提供账户来核查资金,或者让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骗子还会制作假的“通缉令”,以此来达到操控被害人的目的。此类诈骗通常由台岛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来实施。他们借助台岛与 160 余个国家和地区免签这一便利条件,把窝点安置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的国家。同时,他们还将诈骗的目标逐渐转向境外的华侨以及留学生。

诈骗分子为绕开诈骗电话防范拦截系统,在拨打诈骗电话时不使用“公安局”等敏感词汇,而是以电话欠费停机、快递包裹有问题等作为切入点。在取得受害人信任后,他们立即以添加“警用 QQ”“警用微信”“笔录 QQ”等为由,借助网络聊天工具与被害人展开后续联系。

在这类骗局里,骗子能让受害人深信不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能准确说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以及银行卡号。而这些公民个人信息,都是诈骗团伙通过购买获取的。

现在的诈骗“黑科技”在不断地升级换代。诈骗分子不但会在电话里冒充公检法人员,而且还会诱使受害人去安装那种看起来跟真的一样的“公安系统”APP。这类 APP 是打着“公安部”的名义的,完全由受害人自己来进行操作,从表面上看是公正且公开的,从而更具有迷惑性。

防骗提醒

留意来电号码。在这类案件里,大部分来电是借助改号软件从境外打来的,来电显示上会带有“+”或者“00”之类的前缀。要是出现了这样的异常情况,就能够基本上判定这肯定是骗子。

一是假冒检察官、法官的人员多带有南方口音;二是当对方来电的语言习惯不符合通常情况时,就需要存有疑问。

三是公检法人员不会通过电话、微信通知你核查资金,也不会让你将钱款转移到“安全账户”。公检法人员不会让你上网浏览自己的通缉令或者逮捕令,更不会将此类材料邮寄到个人手中。凡是通过电话、短信等要求进行转账、汇款、资金核查操作的都是诈骗行为,切记不要相信,不要进行转账操作。

二是或者前往距离较近的公安机关进行核实。

八、虚假网站、链接诈骗

容易受骗群体

受害人无明显性别、年龄差异,受害人大多为经常上网人群。

诈骗手法解读

不法分子制作虚假的博彩网站、优惠充值网站、返现 APP 以及提升信用卡额度的网站等。他们通过短信、QQ 群和微信群来进行推广。接着引诱受害人点击这些虚假的网址和链接。之后又诱导受害人输入自己的银行账号、手机号码、验证码等信息。以此来实施诈骗。

防骗提醒

当打开一个网站时,我们可以查看网站底部的网络备案号。接着点击备案号上的链接,此时会跳转到工信部或公安部的网站。在这些网站上,会显示该备案号所对应的网络信息。通过核对备案号是否一致,来判断网站的真假。

一是在搜索网页时,若通过关键词进行查询,需留意所查信息是否为广告推广。二是若为广告推广,大家要特别留意,因为很多诈骗网站会通过付费推广,将自身网站推至搜索引擎的首页或靠前位置。

一是在不确定网站是否可靠时,可在网络中询问网友;二是若此网站为诈骗网站,就会有之前被骗的受害者发布此网站为虚假的信息。

如有疑问,也可直接拨打 110 向警方求助。

九、网游诈骗

容易受骗群体

受害人中 20 至 29 岁的男性占比较多。这些受害人大多是长期在网络游戏里从事账号、装备、游戏币交易的网游玩家。

诈骗手法解读

诈骗分子在虚拟网络中趁势而为,以游戏装备交易、游戏账号交易、游戏币交易等名义,凭借低价等手段引诱受害者进行交易。当受害者表示有“意向”后,诈骗分子会在交易过程中以激活费、解冻金、保证金等为由,进而骗取钱财。

防骗提醒

一是要避免进行线下交易网络商城加盟骗局,像账户充值以及购买游戏装备等行为,应当通过正规的平台来进行交易。

二是凡是需要交纳各种保证金的,一定要谨慎,基本都是骗子。

二是切勿点击网上的不明网络链接,其中有不少是“钓鱼”网站,甚至有一些携带木马,点击后会致使银行卡被盗刷。

十、理财类诈骗

容易受骗群体

受害人以 20 至 29 岁的人员为主。这些受害人大多是有一定积蓄,并且希望通过在网上进行投资来获取高额回报的人群。

诈骗手法解读

- 以现金方式向个人账户、境外账户缴纳投资款。获取受害人信任后,骗取受害人钱财。

防骗提醒

投资存在风险。进行投资理财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平台。在微信群、QQ 群等地方交流理财知识是不可靠的。一旦涉及汇款转账,就需要保持警惕。另外,不要被社交平台上那些所谓高回报的贵金属、原油、期货等投资以及“推荐股票”等说辞所迷惑。

十一、网络婚恋诈骗

容易受骗群体

受害人中 20 至 39 岁的男性占比较多。这些受害人大多是单身的,处于感情空窗期,并且有一定经济基础,他们都急于找到另一半,属于“脱单”人群。

诈骗手法解读

诈骗分子以此骗取钱款。

防骗提醒

网络上的“贴心暖男”以及“温柔美女”,都是由照片和变声软件组合而成的。而他们实际上的样子,是隐藏在电脑或手机背后的诈骗分子。他们的手机都同时登录多个微信号。与陌生人通过微信加为好友后,会朝着男女朋友的方向聊天,或者确定为男女朋友后继续聊天。当感觉对方上钩后,就以各种理由向对方索要钱财,比如最近没发工资、家人生病,甚至没钱买水果等。如果感觉对方有钱,就多要一些;如果感觉对方没钱,就少要一些。直到对方没有利用价值时,他们就会拉黑并失联。

网上加盟被骗了钱该怎么办_网上加盟骗局_网络商城加盟骗局

一是网络交友需保持谨慎。尤其是在婚恋网站、社交网站以及交友 APP 上结识的好友,在进行深度交往时,一定要核实相关信息,以防对方利用虚拟身份进行诈骗。同时,不要轻易相信网上发送过来的图片和视频。

一是不要随意进行转账或汇款操作。当遇到素不相识的网友突然提及财物相关事宜时,要保持警惕,不要被对方的甜言蜜语所迷惑而失去理智。

十二、冒充军警购物诈骗

容易受骗群体

40 至 49 岁的男性在受害人中占比较多。个体商户、私营业主等人群大多为受害人。

诈骗手法解读

诈骗分子借助军警群体在老百姓心目中的正面形象,悄然使受骗者的心理防线降低。骗子冒充消防、武警、武装部等单位,称有工程项目发包、订购食物、集中采购帐篷等旅行物资和日用品等事宜,承诺能以内部关系等名义让受骗人承接。骗子以先打款后发货为借口,让受害人将货款打入指定的银行卡实施诈骗。

防骗提醒

广大商户在网上发布采购信息时,不要将过分详细的个人信息透露出去。对于任何自称是军、警方面人员打来的陌生电话,都要保持警惕和戒心。任何军、警单位都不会轻易与个体商户进行合作,更不会要求群众进行汇款。

一是军警人员采购物资会严格履行书面程序;二是他们都是通过公开依法招投标来进行采购;三是不存在私底下承揽和承诺发包工程的情况;四是切莫相信空对空的电话联系和汇款转账方式。

遇到类似情况需提高警惕。首先要核实身份真伪。在交易中,若无法核实对方提供的供货厂商是否正规,那么应立即中止交易,或者可以到军警部门当面咨询。

十三、电话冒充领导、熟人诈骗

容易受骗群体

受害人以30至39岁男性居多,受害人无特定人群。

诈骗手法解读

受害人接到电话后,诈骗分子直接叫出了他的名字。然后以领导的口吻让他“明天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受害人误以为是某位领导或熟人,便问“是某总、某局长吗?”诈骗分子给予了肯定答复。几天后,诈骗分子再次打来电话,说自己正在开会,找理由让受害人准备现金送给客人。诈骗分子稍后会要求将转账汇款改为向某账号进行,之后会继续冒充领导或者熟人来实施诈骗行为,一直到受害人察觉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防骗提醒

诈骗分子掌握了大量的受害人姓名和电话。他们会面向全国各地的不特定人士打电话。因为电话拨打的次数多了,所以成功的概率就增加了。当受害人遇到某一个特定声音,并且以为是自己熟悉的人时,就会对此深信不疑。事实上,只要受害人陷入对方的圈套,转账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完成。犯罪分子收到钱后会迅速将其转移出去,整个过程通常不会超过三四个小时。

对于此类诈骗,其一,可通过听口音来判断。这类诈骗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犯罪嫌疑人通常南方口音较重。当接到具有这类口音的电话时,应当提高警惕。

二是询问虚实情况网络商城加盟骗局,对方获取了事主的部分信息,然而这些信息是有限的。可以反问对方,询问其是否是身边能够看到的人。如果对方顺口进行回复,那么就能够确认对方是骗子无疑。

一是若无法确定对方身份,可详细讲述具体事件来进行确认。二是当对方称自己是单位领导且不方便直接询问时,能够向同事从侧面去了解领导的相关情况,然后谨慎地进行核实。

十四、补助、退税类诈骗

容易受骗群体

30 至 39 岁的男性是受害人中的多数。这些受害人大多是被诈骗分子非法获取了个人信息的人群,他们急于获取补助、退税等。

诈骗手法解读

诈骗分子会把自己伪装成财政局、民政局等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以办理诸如“困难补助”“下乡补贴”“新生儿补贴”等热点问题为名。让被害人前往 ATM 机处,并按照他们的指示进行操作。最终,通过转账的方式将被害人卡内的现金转走。此类诈骗具备以下特征:

犯罪分子通常会假扮财政局的工作人员;犯罪分子通常会假扮民政局的工作人员;犯罪分子通常会假扮车管所的工作人员;犯罪分子通常会假扮税务所的工作人员。

犯罪分子办理的“退税补贴”类名义有:存在困难补助这种名义;有下乡补贴这种名义;有惠民补贴这种名义;有生育补贴这种名义;有新生儿补贴这种名义;有残疾人补贴这种名义;有社保补贴这种名义。

犯罪分子要求被害人前往附近的 ATM 机处办理相关事宜,以输入“验证码”为名义让被害人输入转账金额,然后通过转账的方式骗取钱财。

被害人完成转账后,犯罪分子通常会以“该卡的信用额度不足”或者“该卡因为无法办理相关业务”等理由,让被害人插入其他的卡,以此来骗取更多的现金。

防骗提醒

遇到收到此类信息或者接到电话时,不要盲目相信。要仔细核查内容,可通过上网查询、到居委会询问以及到民政等部门咨询等方式来辨别真伪。

二是骗子的诈骗名目繁多,理由也不少,其中有很多是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不管骗子给出的理由是什么,都一定不要轻易地进行汇款操作。只要不进行汇款,骗子就不能够达成他们的目的。

三是国家政策补贴、补助会由政府或有关部门通过电视、报纸等途径进行公布,同时也能够在有关部门和居委会等地方进行咨询。政府部门不会以政策补贴、补助等任何缘由向市民索要银行卡等信息,并且也不会让群众向政府部门进行汇款。

十五、机票退、改签诈骗

容易受骗群体

受害人中 20 至 39 岁的人数居多。近期订购机票拟出行的人群中,大多为受害人。

诈骗手法解读

受害人订购机票后,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飞机故障或天气原因航班取消,与客服电话联系。”受害人与短信中的“客服”电话联系,而这个“客服”是诈骗分子假冒的。之后,“客服”会引导受害人在支付宝或微信钱包进行操作,让受害人在“转账平台”上输入自己的银行卡和验证码,从而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钱转到骗子账户。

防骗提醒

在这类诈骗中,诈骗分子首先购买乘客的订票信息。接着,他们会发短信至乘客的手机,告知“您定的机票,航班要取消了,您是要改签,还是要退票,改签或者退票收取 20 元的手续费”。同时,他们会留下一个手机号码,为了让其看起来像客服电话,在号码前加上了“0086”。倘若乘客回拨该电话,诈骗分子就会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退款为名义骗取对方信息并让其进行转账。

对于此类诈骗,其一,当收到航班延误或取消的短信时,应当拨打航空公司的官方客服电话,或者向机场的工作人员进行核实。

一是退票、退款无需输入密码;二是退票、退款无需输入验证码;三是退票、退款不需要先行汇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