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技巧 正文
  • 本文约2531字,阅读需13分钟
  • 195
  • 0

国务院开展全国打击电信诈骗宣传月活动 提高全民防骗意识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年4月20日 10:03,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防骗十个不要近日,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集中宣传月活动。近期高发的十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手段

并不断提升识骗防骗的能力。(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活动期间,各地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会与志愿者一同深入社区开展宣传,也会深入高校开展宣传。同时,还会在繁华商业区等人流集中场所刊登反诈骗公益广告,并且发放反诈骗宣传品,以此广泛宣传反诈骗知识。

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士渠在启动仪式现场。他代表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通过举办防骗讲堂这种形式。结合真实案例。公布了近期高发的十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手段。

包含假冒公检法进行的诈骗,冒充熟人实施的诈骗,借助伪基站发送木马链接的诈骗,与兼职相关的诈骗,涉及考试的诈骗,关于校园贷的诈骗,民族资产解冻方面的骗局,投资返利类的诈骗,保健品购物诈骗,以及引诱裸聊进而实施敲诈勒索的行为,并且针对每一种诈骗手段都进行细致的分析,同时给出切实有效的防范建议。

近期高发的十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手段

骗术一:假冒公检法诈骗

犯罪分子以“警官”“检察官”“法官”等角色的名义进行假冒。他们谎称受害人涉嫌洗钱、贩毒等严重犯罪。接着诱导受害人把资金转入一个所谓的“安全账户”,而实际上这个账户是骗子持有的。此类诈骗导致的损失金额是最大的。

公检法机关更不会通过电话来安排当事人将钱款转账汇款至“安全账户”。

骗术二:冒充熟人诈骗

犯罪分子经由非法渠道,获取了受害人熟悉的亲友的手机号码以及社交账号密码。同时,他们还掌握了受害人的社会关系。凭借这些,他们得以骗取受害人的信任。接着,他们编造出“发生意外急需用钱”“资金周转”“代缴话费”等理由。最后,诱使受害人进行转账。

公安机关提醒:亲友间若涉及借款、汇款等事宜,需先拨打对方常用号码,接着通过视频聊天等方式来核实对方身份,之后再做决定。

骗术三:利用伪基站发送木马链接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运用“伪基站”,冒用银行以及运营商等的客服电话号码,向受害人发送短信。他们以账户积分可兑换奖品等为理由,引诱受害人点击短信里的木马链接。一旦用户点击了,犯罪分子便能够在后台获取到用户的银行账户信息与密码,随后就能盗取其账户中的资金。

公安机关提醒:若收到诸如“银行卡密码升级”“积分兑换”“中奖”之类含有链接的短信,需通过银行的官方网站以及客服电话来进行核实,同时也不能轻易点击短信里的链接。

骗术四:兼职诈骗

犯罪分子在各种网络平台许诺,在刷得消费记录后,会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受害人完成前几单任务后,很快能收到回报。当受害人做更多任务时,骗子就会切断与受害人的联系并就此消失。

公安机关提醒:求职者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那些宣称有“高佣金”以及“先垫付”的兼职工作。同时,求职者也不要相信那些没有留下固定电话和办公地址的招聘广告。

骗术五:考试诈骗

犯罪分子以非法手段获取考生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发送短信或邮件,在邮件或短信中声称“提供考题”“改分”“办假证”等内容,以此引诱考生进行汇款。

公安机关提醒:漏题这种行为本身就是非法的。公安机关提醒:改分这种行为本身就是非法的。公安机关提醒:改档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非法的。公安机关提醒:伪造资格证这种行为本身就是非法的。请坚持用自己的实力说话。

骗术六:校园贷诈骗

校园贷诈骗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其一,以“免抵押、低利息”作诱饵,引诱学生贷款,同时要求其缴纳贷款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费用;其二,宣称可通过培训提升综合技能,夸大培训效果,让学生签订培训合同,进而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其三,与兼职诈骗相融合,要求学生贷款购买手机等产品,充当“销售代理”。这些贷款的利息是比较高的,滞纳金也很高。如果学生不能按照规定的时间还款,那么他们就会很快背上那种他们难以承受的债务压力。

5. 若发现危险,应及时报警。

防骗十个不要_防骗要有假象思维_防骗要担心

骗术七:民族资产解冻骗局

犯罪分子首先编造了一个民族资产秘密流落海外的故事,接着声称自己受国家委托对这些海外资产进行解冻,还号召受害人缴纳手续费或资料费,称一旦成功,每人都可以拿到高额的善款补助。此外,除了“民族资产解冻”这一骗局,犯罪分子还会编造所谓的“养老”以及“扶贫”等噱头,以此来吸引投资从而实施诈骗行为。

公安机关提醒:此类诈骗的受害人有很多是中老年人。他们与社会舆论距离较远,在辨别诈骗方面的能力较为缺乏。年轻人应当多关爱长辈,要及时把安全防范知识传达给他们。另外,要留意父母长辈的网络支付使用情况,以此来保障财产安全防骗十个不要,并且做到及时止损。

骗术八:投资返利诈骗

此类骗局一般会标榜自身具有海外背景,其所从事的行业能够赚取巨额利润,并且声称投资者将会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在投资的初期阶段,犯罪分子会按照约定按时返利,让投资者先尝到一些甜头。然而,当投资者继续追加投资之后,就会面临血本无归的结局。

5. 切勿盲目追求高息回报,谨防被骗。

骗术九:保健品购物诈骗

犯罪团伙伪装成医疗机构的顾问、专家、教授等。他们以给老年人“问诊”为借口来夸大病情。接着,以会员登记、免费体验、国家补贴、中奖等手段来引诱客户购买各类保健品。而这些“保健品”大多粗制滥造,成本很低却以高价进行售卖。

公安机关提醒:要经常给家中的老人讲述一些老人被诈骗的事例,让他们不要对保健品推销产生信任。倘若发现自己受骗了,就应当立即报警。

骗术十:引诱裸聊敲诈勒索

犯罪分子获取被害人信息是非法的。之后,他们通过社交软件来建立联系。接着,一步步地引诱受害人进行“裸聊”。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获取了受害人的不雅照片和视频。最后,以此来敲诈受害人。

公安机关提醒:要与网络不良行为保持距离防骗十个不要,不可向陌生人透露身份方面的信息,也不能向陌生人告知家庭等敏感信息。

防范诈骗须做到“四要四不要”

犯罪分子无论怎样巧设名目、巧言令色,只要能守住以下这些安全底线,就能让犯罪分子束手无策。

“四要”指的是:

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确认;

手机和电脑要安装安全软件;

QQ、微信要开启设备锁及账号保护,提高账户安全等级;

网上聊天时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

“四不要”指的是:

不要连接陌生的 WIFI。有些 WIFI 存在安全隐患,容易致使支付账号密码被窃取。

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

不要将支付密码与账号登陆密码设为同一个;

不要将身份证等个人身份信息保存在手机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