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案例 正文
  • 本文约5617字,阅读需28分钟
  • 205
  • 0

剖析近几年金融骗局:从泛亚贵金属事件看骗局防不胜防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年3月31日 13:13,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近几年金融骗子利用了老百姓的投资热情,用各种花样翻新的金融骗局让没有金融知识的普通投资者很防不胜防,最终血本无归。下面小编就剖析一下近几年的一些裹着各种外衣的金融骗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民间资本链条崩裂之后,一批投资人开始讲述他们投资“原始股”,从一夜暴富的美梦骤然深陷惊魂乃至血本无归的经历。

投资原油骗局揭秘_原油套路_原油骗局很多人血本无归

近几年,金融骗子利用了老百姓的投资热情。他们用各种花样翻新的金融骗局,使得没有金融知识的普通投资者很难防范,最终导致这些投资者血本无归。下面,小编就剖析一下近几年的一些金融骗局,这些骗局都裹着各种外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骗局

泛亚贵金属事件

原油骗局很多人血本无归_投资原油骗局揭秘_原油套路

2015 年 9 月 21 日下午 13 点 30 分,有超过 1000 位泛亚投资人从全国各地赶来。他们聚集在证监会门口进行维权。这些投资人身着白色 T 恤,T恤上印有标语。他们拉起横幅,还高喊“活捉单九良,还我血汗钱”等口号。监管方面的缺失以及人性的贪婪,使得这家号称世界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能够延续数年疯狂的围猎资本游戏。最终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情况,22 万投资者来自 20 多个省份,他们的 430 亿元资金难以讨回。

事发后,有一位北漂码农在微博上撰文,讲述了自己与泛亚的悲情故事。在那之后,“你贪的是利息,人家要的是你的本金”这句话在一时间传遍了朋友圈。

警惕

骗局

[id_187481514]

投资原油骗局揭秘_原油骗局很多人血本无归_原油套路

[id_1388894329]

2015 年 9 月底,在北京金融街上的中国平安集团北京分公司楼下。近百名投资人聚集在此向平安集团维权。他们称有 60 亿投资款不翼而飞。并且表示购买了中国平安北京分公司兜售的理财产品出现了兑付危机。而这背后是产品发行方深圳金赛银基金的倒闭。

回头来看,金赛银通过以下花招哄骗投资者的信任。其一,装门面,在深圳租了一个极为高档豪华的会所,让投资人觉得它形象“高大上”。其二,傍官员,以政府项目名义进行推销。其三,以平安保险担保为幌子,有投资者爆料称有 200 多名平安保险业务员参与其中,许多投资者因以为是平安保险产品而购买。四是关于挂牌的情况。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觉得很厉害,但实际上在上海股交中心挂牌的门槛是非常低的。它比新三板的门槛要低很多,就更不用说和创业板以及主板相比了。

事后,平安保险对此次事件作出了回应。平安人寿业务员存在私下违规推介金赛银产品的情况,其规模约为 1 亿元。平安保险表示会积极配合调查,不会推卸责任,将一切等待警方的调查结果。

警惕

骗局

MMM金融互助

原油骗局很多人血本无归_原油套路_投资原油骗局揭秘

月息为 30%,依靠发展下线来维持运作。它许诺给予高回报和高抽成,没有经过政府的核准,没有正规的公司组织,只有一个极为复杂的网站。早在 20 多年前,就已被定性为世界上最大的庞氏骗局之一。先是骗了印度,之后又跑到中国来行骗……

但是有很多人纷纷参与,甚至投入大量资金。他们怀着侥幸的想法,认为赚了钱就赶紧离开,都十分自信地觉得自己不会是那个接最后一棒的人。然而,往往是那些擅长的人更容易遭遇不幸……

警惕

骗局

民间借贷崩盘

通常以年利率 20%、30%乃至更高的回报作为幌子。投资者起初投入几万,尝到“甜头”后就追加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最终导致借款人逃跑,企业倒闭。

比较出名的当属四川汇通担保事件。汇通担保的注册资本为 9 亿元,它是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注册资本较大的股份合作制信用担保专业公司之一。该公司伪造了众多借款项目,注册了上百家空壳公司,还通过数十家投资理财公司从民间筹集资金,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据媒体报道,涉案金额约为 100 亿。事发之后,其高管潜逃至境外。

汇通之后,不仅四川民间金融余震不断,老板跑路、失联、被抓成为四川民间借贷圈里的常态。并且,陕西、甘肃、河南等地也有投资公司、担保公司“跑路”事件被曝出。

警惕

骗局

[id_1157364670]

如今,您手里要是没有一点儿原始股,是不是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呢?在“没有股权就不会富有”这种投资概念的冲击下,一场场关于原始股的售卖大戏开始集中性地上演。除了有高回报、能够一夜暴富等收益方面的诱惑之外,“上市公司”这些虚幻的光环给非法集资披上了更显得光明正大的外衣。民间资本链条崩裂后,有一批投资人开始讲述他们在投资“原始股”方面的经历。他们曾有一夜暴富的美梦,然而却骤然深陷惊魂之中,最终甚至血本无归。

报道较多的有上海优索环保以及河南的几家公司。它们都是在登录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之后,便开始售卖原始股,接着就出现人去楼空的情况。媒体将卖原始股形容得如同卖白菜一般……

谨记:挂牌≠上市,四板≠三板,天上不会掉馅饼!

警惕

骗局

银行理财“飞单”

银行飞单是这样一种情况:银行员工被投资公司的高佣金所吸引,他们私自与其他投资公司进行联系并“勾结”在一起。然后,这些银行员工以银行的名义去出售投资公司的理财产品,同时还过分夸大收益,以此来蒙骗投资者,最终导致投资者上当受骗。

几个月前,多位市民表示在农业银行北京通州支行次渠分理处的客户经理李某那里购买了理财产品。然而,到期之后,本金和收益都没有得到兑现。此事件一共涉及 17 人,金额达 2248 万元。这是一起典型的银行飞单案。

在这里教你三招认清银行飞单:

首先,要仔细看清相关理财产品的合同条款。要明确合同方是否有银行参与,是否有银行印章。同时,还要留意鉴别印章的真伪。

第二,要对理财产品的收益进行仔细辨别。当下银行的理财收益通常在 4%上下。

第三,要认真阅读理财产品的说明书。要明确知晓该产品是否保本。要清楚了解募集资金具体投向何处。要知晓收益情况。要知晓期限等相关信息。

此外,要注意一些银行销售兜售的所谓理财产品,它们的本质是分红险或者投连险。这类保险整体保障功能不强,整体保费较高,期限较长。同时,分红险中的分红并不保证,投资者需要加以分辨。

警惕

骗局

高额贴息存款

前些天,萧山日报有消息称,在一年多以前,有 16 位分别来自萧山、杭州、宁波等地的存款人,将高达 2.88 亿元的巨额资金存入了中国工商银行甘肃省临夏东乡(县)支行。到如今,存款已经到期超过一个多月了,然而竟然无法从银行获得兑付。

当地一家大型民营企业的负责人是魏某。他先以高额贴息的手段吸引浙江等地的储户到东乡县工行存款,金额达 3.12 亿元。接着他勾结银行高管进行骗贷。有多个资金中介人从中获取了数额不等的佣金,这些佣金远高于存款人的贴息幅度。魏某组织相关人员伪造了上述存款人的大额存单,之后又用假存单作质押,从银行骗得巨额贷款。

目前警方已经抓捕了一部分涉案的主要人员。涉案的资金已经被冻结了,警方表示,倘若当事人能够证明存款的资金来源是合法正当的,并且经过调查核实之后,才会逐步将存款解冻……

警惕

骗局

张冠李戴的假信托

要么在公司名字里加入信托字样,以此误导投资者;要么盗用信托公司的名字,进而发布虚假产品。

要记住投资原油骗局揭秘,全国仅有 68 家信托公司;正规的信托公司所推出的产品,能够通过信托公司的官方网站或者客户服务热线来进行查询;信托产品一般都是以百万为起点进行投资的。

警惕

骗局

假民营银行

宣称已获取或正在申请民营银行牌照,以民营银行的名义编造发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的情况。现今,民营银行仅有 5 家,分别是微众银行(腾讯)、华瑞银行(均瑶集团)、金城银行(正泰集团)、温商银行(天津华北集团)、网商银行(阿里巴巴)。其余的均为虚假的。

警惕

骗局

10

假基金

设计出虚假的基金网站,接着在网络上广泛张贴广告信息,并且承诺会有高回报,之后就跑路了。投资者在网络上购买基金的时候,务必前往基金公司的官网、银行的官网以及正规的第三方基金销售公司。

警惕

骗局

11

假券商

使用虚假身份来冒充国内知名的证券公司,然后开设钓鱼网站。这些钓鱼网站带有“内幕消息”“代理炒股”“炒股软件”“包赚不赔”等特征的炒股信息。并且要知道,股票开户必须要到正规的券商机构营业厅或者其官网进行操作。

此外有一些行为,这些行为打着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的旗号。它们假冒或虚构国际知名公司,设立网站。并且在网上发布销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开发高新技术等相关信息。

以投资养老公寓以及异地联合安养作为名义,凭借高额回报和提供养老服务当作诱饵,从而引诱老年群众参与“加盟投资”;又或者通过举办所谓的养生讲座,开展免费体检,组织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等方式,引诱老年群众投入资金。

警惕

骗局

12

打着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旗号骗钱

原油骗局很多人血本无归_原油套路_投资原油骗局揭秘

以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为旗号来骗钱,或者假冒以及虚构国际知名公司并设立网站,还在网上发布关于销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以及开发高新技术等相关内容。

警惕

骗局

13

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

原油骗局很多人血本无归_投资原油骗局揭秘_原油套路

以投资养老公寓以及异地联合安养作为名义,凭借高额回报和提供养老服务当作诱饵,从而引诱老年群众参与“加盟投资”;又或者通过举办所谓的养生讲座,开展免费体检,组织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等方式,引诱老年群众投入资金。

警惕

骗局

14

现货白银投资

原油骗局很多人血本无归_原油套路_投资原油骗局揭秘

用高额回报来诱惑客户开户,接着向你介绍现货白银。称现货白银交易更为灵活,既能双向买卖,涨时可做多,跌时可做空,盈利空间较大。开户后,有专业老师带着操作,做了几天或许能赚些钱。之后会说你的钱太少,赚钱速度慢,进而让投资者增加资金量,最终导致无休止的亏损。

实际上是一场对赌游戏。交易软件被后台进行人为操纵。交易所、会员以及代理商都层层设置了陷阱。行情处于高位时无法平仓。本该下跌的白银价格,在交易软件上却呈直线飙升的态势……势单力薄的散户们要想赚到钱,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他们亏损的钱都被代理商赚走了。

参与白银投资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平台来进行操作和交易软件的使用。并且,正规的平台都具备模拟盘,这样能方便投资者进行模拟实际操作。

多地出现贵金属乱象之后,监管层下定了整顿的决心,开始采取严厉措施整顿交易所乱象。对于经营“贵金属现货”的交易场所,将会进行集中清理整顿,最终在全国范围内,这类交易所将被削减到 20 家左右。

警惕

骗局

15

网络“地下炒金”

地下炒金公司常利用投资者对投资规则不熟悉、对相关金融法规不了解这一点,以“炒外盘”“高杠杆”作幌子,声称能直接参与国际黄金市场,号称可炒“伦敦金”“纽约金”“香港金”,以此来诱惑投资者。实际上,这些地下炒金公司根本不会给客户在境外开户交易,而是占用客户资金投资原油骗局揭秘,利用公司户头在境外进行炒金、炒股操作。公司盈利时就鼓动客户增加投入,亏损时就利用虚假交易数据让客户以为“是自己炒亏了”。在与投资者签订合同的时候,签约方通常会署名为其所代理的境外交易商(实际上并未获得授权)。当投资者想要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时,根本无法找到责任方,也就无法进行维权。并且很多时候会将公司注册在境外,或者把网络服务器搭建在国外,一旦有任何动静就会立刻逃跑。

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黄金交易所或从事黄金交易平台管理的通知》。目前,经国务院批准或同意开展黄金交易的交易所只有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交易所。这意味着,境内的其他任何机构、网站或个人都不可以设立黄金交易所和各类黄金交易平台。上述两家交易所实行会员制,并且它们不直接接受个人投资者去开立黄金投资账户。

警惕

骗局

16

现货原油“导师”

最近两年,炒现货突然涌入我国。它一发不可收拾,乱象重生。从前几年的贵金属中的白银、黄金,到现在的现货原油,笔者经常接到推销现货原油的销售的电话。所谓的原油现货交易,实际没有实物交割,纯属挂羊头卖狗肉。专家指出,其实质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它给我们操作的实际上只是一个虚拟账户。我们的资金只是进入了交易所公司账户,并没有流入石油市场,也没有进行交割。

这些交易平台通过与我们投资者进行对赌,平台和交易者的盈亏情况是相互对立的,利益也是相悖的。你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分析师在喊单时每次都很准,但一旦真实下单,就每次都与走势相反。这是因为他们的佣金提成等收益都来自客户的交易手续费和亏损,客户产生的手续费越多、亏损越多,他们挣得就越多,所以他们有足够的动力促使客户遭受巨大损失。

投资者参与地方交易场所交易活动之前,要对其交易规则和交易方式进行仔细了解。如果发现是采用集中交易方式来开展标准化合约交易的,就不要参与其中,这样能避免给自己造成财产损失。

警惕

骗局

17

“虚拟货币”类的传销

比特币被热炒,身边看到的虚拟货币逐渐增多。一些不法公司利用虚拟货币的名义进行诈骗,像维卡币、摩根币、百川币、MMM(马夫罗币)等。它们以高收益加推介提成的方式吸引众多投资人,然而实际上并未进行任何投资。投资者所获得的利润其实都是后来加入的玩家的投资本金。一旦后面没有接盘的人,资金链就会断裂,从而让所有参与的人都损失惨重,血本无归。

这些“传销币”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它们吸收了互联网这一元素,也吸收了金融这一元素,还吸收了投资理财这一元素。它们被包装得一本正经,然而本质上却呈现出传销的面目。

警惕

骗局

18

买房理财

楼市近期持续分化,房企非法集资手法翻新,这些手法已被法律明令禁止。一些不法企业把住宅、商铺以及车位,用“理财产品”的名义进行发售。当前房地产领域涉嫌非法集资有两类手法:其一,房企与中介相互串通,以投资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为名义,发售所谓的“理财产品”,从而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其二,在取得预售许可证之前,以内部认购、发放 VIP 卡并获得返利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据了解,高息返还房款以及给予现房回报,是各类理财骗局的主要诱饵。这些违规理财产品的目的并非是销售房屋,而是通过一种类似“击鼓传花”的方式来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的情况,那么投资者的本息就将无法得到保障。

法律人士指出,多数房地产公司以及养老公寓经营企业,根本未持有向公众公开发售理财产品的相关金融牌照。在诸多案件里,开发商的合同存在造假情况,预售证也存在造假情况。还有一些“理财产品”,利用投资者对法律法规的不了解,宣称以住房、商铺、车位等不动产作为担保物,并且声称“还不上钱就给你现房”。但实际上,受害者往往根本无法获得产权。

警惕

这些金融骗局不管披着怎样华丽的外衣,其实都是因为骗子抓住了人们“渴望发财”以及“一夜暴富”的心理才屡屡能够得逞。所以我们绝对不能被高收益所迷惑,在每次进行投资的时候要多问一些为什么,要清楚自己的资金投向。那些听起来很好,而第一感觉又不太靠谱的,基本上是存在猫腻的,往往就是骗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