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检测仪骗局 北京国奥心理医院专业心理诊疗服务,缓解焦虑烦躁情绪
陈先生是有槽的读者,他由于工作压力大,最近时常会感到烦躁和焦虑。在通过百度进行搜索之后,他找到了位于北京朝阳园区奥体中心的国奥心理医院。从该医院的网站简介来看,这家医院宣称“北京国奥心理医院是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一所具备精神科和临床心理专业的医院。并且开展了心理诊疗、心理检测、心理减压、心理训练以及儿童心理训练等业务。”与网站咨询人员聊了几句后,对方马上判断陈先生存在严重心理问题,认为他应该到该院找专家诊治,并且随即为他预约了具有美国硕士学位的王医生。
国奥心理医院在奥体中心训练馆,占据三层。每层大概有 10 个房间,人比较少。陈先生离去时量子检测仪骗局,都没见到其他病人。和王医生的初次对话很平常,医生询问了他的工作和家庭情况。大约过了 40 分钟,王医生说:“为了评估你的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需要做一个量子共振检测。”这个检测就如同体检一样,通过机器来检测身体状况,进而了解你的心理问题。有些客户在正常对话方面没有问题,然而在身体方面却会显示出很多问题,对于这些客户来说,使用这个检测会更具指导意义,并且检测一次的费用是 400 元。
陈先生看了三页的检测报告,报告上有很多各种生理指标,这些指标密密麻麻地布满着,从血糖含量一直到促甲状腺激素,各种指标都有。陈先生当时察觉到有些异样。他认为年度体检中有这些项目,但年度体检需要抽取好几管子血才能进行,而不是通过机器体外测试就能得出结果。并且据他所了解,临床诊断各种心理疾病,一般需要做抑郁量表、精神量表等评估,让患者自己客观评价一段时间内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然而,他不禁疑惑,这些情绪真的能够通过机器准确测量吗?
陈先生出于谨慎,提出要把报告样本带回去,以便与家人商量后再做决定。然而,王医生断然拒绝了他的这个要求,称量子检测仪的报告从不外带。最终,陈先生选择了不做检测,所以医生也未能给出他是否患有心理疾病的明确诊断。
他告知了自己的这次诊治经过,希望能了解量子共振检测仪的原理以及是否有效果。同时,他也想知道心理医院依靠这种机器来诊断是否合理。
。
。
单手握棒就能检测染色体
陈先生通过百度找到的国奥心理医院存在一些争议,曾有过不少负面消息。2015 年 7 月,《新世纪周刊》报道称多家心理医院借助所谓的“EFG”手段来根治抑郁症和自闭症,事后被证实这是一场骗局,而国奥心理医院就在其中。
凤凰网报道称,国奥心理医院开展了对同性恋人群的扭转治疗。2014 年 10 月 26 日和 31 日,一位名叫小凡的同性恋女士两次前往北京国奥心理医院就诊。在接诊过程中,该院的刘宇医生对小凡说,她的痛苦源于同性恋倾向,只要把同性恋治好,她的情绪就能恢复,不再遭受痛苦。该医生称,他曾使一对同性恋情侣从“弯着进来”转变为“直着出去”。他还告知对方,后天形成的同性恋是可以被治好的,而先天的同性恋则无法救治。
国奥心理医院官网展示的量子共振检测画面
10 月 26 日,小凡接受了该医院为其开展的“量子共振基因检测”。此项检测旨在探究自己的同性恋倾向究竟是先天形成的还是后天形成的。检测期间,小凡手握棒状物达 15 分钟,期间并未提取血液、毛发等物质。报告单显示,被检测者拥有 48 条染色体,然而正常人体细胞通常具有 46 条染色体,这一数字与常识不符。
小凡的量子检测过程及结果令人震惊。它无需取样就能检测基因,还检测出了 48 条染色体。之后,小凡向朝阳区卫生局投诉了国奥心理医院的检测结果,然而此事并未有后续进展。
“量子共振检测仪”是很神奇的。它到底是怎样的呢?知乎网友李雷凭借自身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揭开了它的真面目。
这是检测仪的电脑界面
这就是检测“人体磁场”的金属棒
金属棒拧开后,里面有两根线管和一个发光二极管。两根线分别接在两个外面的金属皮上。当手握金属棒时,人体充当导体,将两个金属外壳联通起来。这就是“人体磁场”所具备的采集装备。你相信用这种东西能够测出多种生理指标甚至染色体数目吗?
奇迹创造者还是骗子
量子检测仪以及其他带有“量子”称号的检测治疗器材,像量子净化水装置、量子生物波检测等,都被统称为“量子医学”。它的始祖是匈牙利人威廉·尼尔森,他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创立了这一学说。该学说号称利用三向量系统(电场、磁场、力场)以及量子物理系统和混沌数学的理论,研制出了人体超速扫描系统,能够了解和测定生物体在疾病中的物理量变化。
2007 年 7 月,美国《西雅图时报》展开调查。调查揭露,威廉·尼尔森是诈骗重罪逃犯,且他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导演了这场保健欺诈。该报的系列文章表明,制造商和运营商运用未经证实的装置,其中有些是非法的,有些甚至是危险的,对疾病进行了不当的诊治,导致危重病人错误地放弃了本可挽救生命的治疗。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国家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表明,到现在这个时刻,量子医学没有给出任何科学方面的证据去证实它的疗效。
尼尔森称自己拥有八个博士学位,其中包含医学和法律博士;他在青少年时期曾为美国太空总署效力,负责解决阿波罗 13 号的相关问题;他还曾是 1968 年美国奥林匹克体操队的候补选手;然而,这些资历均不属实。
尼尔森及其手下的经销商行销手法非常出色,他们借助医师、护士、香疗师这些人员,甚至还利用偶像明星来代言产品。目前,他的商业范围已经遍布 32 个国家,其中有美国、希腊以及匈牙利。尼尔森对他的追随者这样说:普通医师在每次约诊时会让患者快速接受治疗,这些治疗只关注症状,而不关注疾病的根源。EPFX 则可以治疗全身,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不使用手术或药物。)
2009 年,加拿大的 CBC 电视台在 Marketplace 栏目中。该栏目以《Miracle-maker or Money-taker》(奇迹创造者还是骗子)为题。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揭露报道。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这个视频。
量子检测仪真能查出抑郁症?
张海涛是量子共振检测仪国内最早的专利申请者。1999 年进行了开发。2003 年 10 月 1 日开始公告。专利名称为《量子共振检测仪的生物波传感装置》。目前该专利已经失效。
张海涛之后成立了重庆天基权量子医学发展研究院。他开始批量生产量子共振检测仪。在国家药监局官网上,当我们查询量子共振检测仪时发现,只有重庆这家量子医学发展研究院生产的检测仪,其适用范围包含对精神、心理疾病的辅助诊断。该检测仪的注册日期到 2017 年 1 月截止。
原上海市徐汇区永嘉路地段医院内科主任杨鸿智医生在博客上针对人体磁场的说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一般所说的单纯磁场通常指的是静磁场,原因在于交变磁场总是与交变电场相伴。即便人体存在静磁场,倘若疾病能够改变其体位分布,就应当对分布图进行空间检测,仅仅从手心是无法检测到静磁场的空间分布的。测出了孤立的手心静磁场强度数据,也难以将人体微弱的静磁场与强大的地磁场区分开来量子检测仪骗局,并且不可能由此获取所谓几千种的疾病信息。
利用电磁手段能够扫描出身体的状况,还能直接观察到身体内的情况,例如核磁共振。然而,这种检测无需输入数据。而这些医院在使用量子检测仪对您进行检测时,都会要求您输入诸如年龄、体重以及生活习惯等一堆数据。
要知道,若真的是量子化,依据泡利不相容原理,两个电子不能具有相同的量子数。由此引申开来,两个人也不会有相同的量子数。所以无需提供相关数据,直接进行量子检测就能察觉差异。然而在现实中,你所看到的电子检测数据,几乎每个人都较为相近,特别是当提供的必要条件相同时,计算出的波型都会趋近于一样。
当你输入一些较为极端的数据时,例如存在抽烟或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此时,波型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这使人们不禁产生猜测:这些数据或许就是那台机器内部的公式参考值,而真正起作用的是一套依据参数给出预测的算法。
为了深入知晓量子共振检测仪在心理和精神疾病方面的应用,槽进行了查询。通过维普期刊资源,共检索出 10 篇论文,这些论文涉及量子共振检测仪适用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得出的结论表明,量子共振检测仪在各类指标中都具有显著性意义。然而,这 10 篇论文的第一或第二作者都在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任职,其中 3 篇的作者还包含了生产方天基权研究院。
在 Google Scholar 中进一步搜索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的相关论文时,我们仅发现了 1 篇译自上述论文的英文论文。这篇文章在方法论和科学性方面受到了诺丁汉大学、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等院校心理学家的问询。原文作者在回应时表示,由于该种检测仪受专利保护,他们对其工作原理的了解程度与论文读者们相同,也就是了解得并不多。我们完整阅读了上述文献和相关讨论之后,倾向于认为现有的研究不能证明量子共振检测仪在心理疾病中的检测有效性,也不能证明其在精神疾病中的检测有效性。
最后,让我们谈谈心理疾病的规范检测
陈先生在我们的建议下,前往北京某公立医院进行了一次检查。他与医生沟通了大约半小时,完成了量表评估。之后,他得到的诊断结果为:患有轻度抑郁症,无需进行药物治疗,只需定期接受心理疗法。
几位心理医生被有槽咨询,他们所给出的答案几乎相同:精神疾病的诊断需要专业医生凭借病史信息,依靠临床表现,进行精神检查,借助辅助检测这些方面的内容,在必要情况下,还得排除是否存在像甲状腺功能减退这类的生理因素。
有的医生疑惑地询问:“那是什么?”;有的则爆发出如杠铃般的笑声。至于能否通过“量子共振检测仪”这一仪器来帮助诊断心理疾病,他们持有不同的态度。
最后说一句,在国家卫计委官网上进行查询后发现,国奥心理医院那位一开始为陈先生接诊的王医生是没有执业医师资格的。
参考文献:
探索性量子共振光谱仪可作为精神情感障碍的鉴别器。
关于“探索性量子共振光谱法”(张等人,2014 年)的方法学质疑。
作者针对巴格利等人有关使用量子共振光谱仪检测精神症状的事宜作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