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案例 正文
  • 本文约7805字,阅读需39分钟
  • 162
  • 0

创业 骗局 女乔布斯的诞生:伊丽莎白·霍姆斯与Theranos实验室背后的故事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年3月29日 09:05,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不仅是已经有男友的她隐瞒了感情状况,她的估值近9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也是一场骗局。而随着媒体的聚焦,这位一度被称作“下一位乔布斯”的创业者和她的创业骗局在2018年末的美国成为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讲述此事的书籍被人们作为圣诞礼物争相购买,整个纽约都一度脱销。伊丽莎白的创业口号是“一滴血改变一切”。

并非所有从斯坦福辍学的人都能在创业方面取得成功,穿着黑色套头衫的人也并非都是乔布斯那样的人物。

记者/刘周岩

骗局创业扶贫补贴是真的吗_揭秘100个骗局创业项目_创业 骗局

2015 年 7 月 23 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在伊丽莎白的陪同下,对 Theranos 在加州的实验室进行了参观。

“女乔布斯”的诞生

2015 年 5 月,亨利·基辛格碰到了点儿麻烦。

几个月前,他亲自参加了伊丽莎白·霍姆斯的生日聚会,伊丽莎白·霍姆斯是他颇为欣赏的年轻人。他加入了她创办的公司的董事会。他还和夫人一起为她张罗着介绍男朋友。2014 年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生日聚会。聚会是在他的老朋友家里举办的,这位老朋友是前美国国务卿乔治·舒尔茨,当时他 94 岁。同时,基辛格 92 岁,而伊丽莎白只有 30 岁。

2015 年,大家开始察觉到,伊丽莎白向那些重量级支持者隐瞒了诸多事情。其一,她已有男友却隐瞒了感情状况。其二,她那估值近 90 亿美元的创业公司是个骗局。她曾宣称研发出一种能革命性改变疾病诊断与预防流程的设备,然而最终证明这种神奇设备并不存在,这一切只是她吹起的一个泡沫。

2015 年期间,基辛格起初悄悄地从伊丽莎白公司的董事会退了出来,主动变为“顾问”。接着之后完全切断了与这件事的关联,不再提及此事。而随着媒体的关注,这位曾经被称作“下一位乔布斯”的创业者以及她的创业骗局在 2018 年末的美国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讲述此事的书籍被人们当作圣诞礼物而竞相购买,整个纽约在那段时间一度出现脱销的情况。

伊丽莎白于 1984 年出生在美国的一个富裕家庭。她的父亲曾担任安然公司的副总裁,之后在美国政府任职。她的母亲在美国国会工作。伊丽莎白从小就对成功有着比常人更强烈的渴求。在 9 岁的一次家庭聚会上,姑姑询问她以后的理想,她回答说要成为亿万富翁。日后在公开采访中,她多次表示:在她年纪还很小时,就坚信私人企业是能产生影响力的最佳方式,它是改变世界的工具。

一个有着这样理想的年轻人,入学斯坦福大学无需犹豫。这样的年轻人,选择入学斯坦福大学无需犹豫。有着这样理想的年轻人,入学斯坦福大学无需有犹豫的举动。斯坦福与其他学校相比,格外强调商业与科技的结合。它地处硅谷的心脏地带,孕育出了无数改变世界的企业,这些企业都是由斯坦福的辍学生或年轻校友创办的,比如雅虎、谷歌、领英等。2002 年,伊丽莎白高中毕业,随后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化学工程。她认为生物科技领域适合自己,因为这个领域既能够促进社会公益,又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

揭秘100个骗局创业项目_骗局创业扶贫补贴是真的吗_创业 骗局

2016 年 8 月,伊丽莎白(右一)已经遭到质疑,然而尚未全面溃败,她仍出现在了旧金山的一个女性领导力论坛上。

伊丽莎白入学才一年,就决定辍学去创业。她这看似疯狂的举动,得到了老师和家人的全力帮助。大家都希望她能成功,也都相信她能成功。斯坦福工程学院的明星教授钱宁(Channing Robertson)成为她公司的第一位顾问,钱宁的博士生成为第一位雇员,父母的朋友以及同学的父母等成为第一批投资人。伊丽莎白仅凭借一份 26 页的商业计划书,就成功融到了 600 万美元。 伊丽莎白有一份 26 页的商业计划书,凭借此计划书她融到了 600 万美元。 一份 26 页的商业计划书,让伊丽莎白融到了 600 万美元。 伊丽莎白凭借那份 26 页的商业计划书,融得了 600 万美元。 仅靠一份 26 页的商业计划书,伊丽莎白就融到了 600 万美元。

伊丽莎白的创业口号为“一滴血改变一切”。她声称要研发出一种便携设备,只需用针戳一下指尖,抽取一两滴血,就能进行全方位的生化信息提取。这种设备体积很小,能够放置在社区便利店,甚至可以放在每个人的家中。数据会通过无线方式传输给医生,医生能迅速收到身体状况报告和诊疗方案,从而可以实现包括癌症筛查在内的数百项项目。她给公司起名为 Theranos,这个名字是 Therapy(治疗)和 Diagnosis(诊断)这两个词组合而成的。

如果能够成功,那么这会极大地提升疾病预防的效率,还会从根本层面改变医疗体系的运行模式,其中包括医院和药企等。在之后的众多演讲里,她会饱含深情地谈起自己舅舅的事情,如果舅舅能够早点被筛查出皮肤癌,就不会那么早离世了。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人因为没有能力承担程序繁杂且费用高昂的血液检测,而错过了治疗的好机会。每当讲到动情之处,她总会流下眼泪。她许诺的未来是这样一个世界:和所爱之人不必早早挥手告别。许多听众都说自己被这位天才演说家身上的“那股震慑人心的力量”给打动了。

斯坦福大学医学教授约翰·约安尼季斯数年前就开始关注 Theranos,他告诉本刊,从理论层面来看,一滴血确实蕴含着足够多的生化信息,简化诊疗过程的这种想法并非是新鲜的,伊丽莎白的想法在理论上是有其可能性的。但若执意进行降低取血量的操作、缩短数据分析流程、使设备小型化等行为,就会面临一系列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从而难以实现相关目标,或者会降低检测的准确性。现行的血液检测从表面看显得繁琐不便,这是因为存在技术上的原因,绝不是医疗机构有意刁难患者。重要的是,在医疗科技这个行业中,不管有多少主流媒体的夸赞,也不管有多少商业逻辑的推断,都无法替代一篇经过同行评议且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上的实验数据论文所具有的价值,而这正是 Theranos 一直无法提供的。

揭秘100个骗局创业项目_骗局创业扶贫补贴是真的吗_创业 骗局

美国传奇律师大卫·博伊斯

但是研发的困难并不能等同于融资的困难。在硅谷有这样一句话,“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投给人,而非项目”。伊丽莎白在各方面都显得极为合适。凭借“斯坦福辍学创业”这个标签、一个精彩的故事以及家庭背景,伊丽莎白吸引到了最初的资金。在设备研发进展较为缓慢的时候,她就开始让各种资源相互叠加、相互背书。在公司估值约为 1600 万美元的一次投资人会议上,她表示在接下来的一年内会有 5 家公司采购 Theranos 的产品,从而带来 1 亿到 3 亿美元的营收。此信息是她编造出来的,然而她却成功地获得了这笔投资。随后,她利用刚到手的投资真的招揽到了数家公司的采购订单,假的变成了真的。

在创业投资领域,存在一种被称作 FoMO 的心态,也就是“Fear of Missing Out”,即“害怕错过”。大企业的机会成本较高,一旦错过一个新兴科技,与对手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伊丽莎白成功地运用了美国第一大连锁药店沃尔格林(Walgreen)高层的这种心理,向他们暗示如果不尽快进行投资,她将会与第二大连锁药店 CVS 展开合作。如果她的科技能够实现,那它将成为连锁药店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因为能够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身体检测,这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2010 年,在还没见到核心技术的确切展示之前,沃尔格林就签下了 5000 万美元的订单,并且贷款 2500 万美元创业 骗局,打算在全国药店网店铺开设 Theranos 的小型检测中心。

2010 年左右,硅谷的投资行情处于高位。金融危机过后,大量资本从楼市和股市等撤离,正在寻找新的去向。这一年正是 Facebook 创造奇迹的时候创业 骗局,年中时它的估值为 230 亿美元,到年底就增长了一倍变成 500 亿美元,很多资本都期望能够复制投资下一个 Facebook 的传奇。伊丽莎白有意营造出自己将成就一番大事业的氛围。

伊丽莎白像滚雪球那样把泡沫越吹越大,从而获得了主流社会的高度关注。她时常登上《福布斯》《财富》等杂志的封面,也入选了各类“改变世界的年度十大企业家”等名单,并且还被时任总统奥巴马任命为美国全球创业大使。舒尔茨对她疼爱有加,他介绍了一众老友加入她的董事会为其背书。这些老友中,除了基辛格外,还有前海军陆战队将军马蒂斯(James Mattis),马蒂斯后来成为了特朗普政府的国防部长;还有前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弗里斯特(Bill Frist)等。

2014 年伊丽莎白 30 岁生日聚会时,这些政商精英齐聚一堂。伊丽莎白迎来了人生的高峰。或许唯一的缺憾在于,她所许诺的“一滴血改变一切”的科技至今仍未研发出来。

揭秘100个骗局创业项目_创业 骗局_骗局创业扶贫补贴是真的吗

《滴血成金》的作者是约翰·卡瑞尤,他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一系列调查报道,这些报道揭开了伊丽莎白创业骗局的内幕。

覆灭

2015 年 10 月 15 日是 Theranos 公司命运转折的一天。《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在这一天刊登了第一篇揭露 Theranos 内幕的报道,名为《一家高估值创业公司的挣扎》,其副标题为“硅谷实验室 Theranos 估值 90 亿美元,但并未在全部测试中使用其自主科技”。这篇报道语气克制,然而其中包含着惊人的信息,它拉开了 Theranos 覆灭的序幕。

《华尔街日报》记者约翰·卡瑞尤向本刊透露,他在 2014 年末首次留意到 Theranos 公司并察觉到其中的蹊跷。当时他读了一篇《纽约客》对伊丽莎白及其公司的正面报道,其中最明显的一点是她 19 岁就辍学创业。人们自然会将在相似年龄辍学创业的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进行类比,然而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存在差异。计算机这个领域能够出现少年天才,而生物医药领域则并非如此。我的直觉让我意识到这种类比是不对的。

卡瑞尤是一位在美国新闻界声誉卓著的调查记者,他在医疗领域报道方面经验丰富,曾两次荣获普利策奖。他对 Theranos 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Theranos 的研发状况不佳,同时他们还通过一系列造假行为欺骗投资人和公众,甚至直接购入西门子公司的大型分析仪,把输出结果伪装成自家小型设备的数据。2015 年末起,卡瑞尤在《华尔街日报》陆续推出数十篇有关 Theranos 公司和伊丽莎白的揭露性报道。2018 年,这些报道被补充形成了《滴血成金》(Bad Blood)一书。正是这本书受到热捧,使得 Theranos 的惊人骗局在 2018 年引起了美国公众的关注。

其他媒体跟进且官方调查机构进驻后,一系列发生在 Theranos 的荒诞情景被披露。2015 年 7 月,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拜登(Joe Biden)被邀请前往 Theranos 的实验室参观。为给拜登塑造前沿公司研发形象,伊丽莎白指挥手下伪造了一个假实验室,让其看起来是全自动化的。为避免出现暴露的风险,她要求实验室中不是亲信的工作人员在拜登参观的那一天不要来上班。她迅速带着拜登查看了那些在视觉效果上极为高端的仪器。之后,她组织了一个圆桌讨论,以阐述她的健康和医疗理念,这正是她最为擅长的部分。拜登也确实“中计”了,在参观结束后感慨道:“这是一个代表着未来的实验室。”

2006 年的时候,Theranos 的首席财务官(CFO)亨利·莫斯利发现了公司存在蹊跷。伊丽莎白带着团队前往瑞士,给制药巨头诺华演示原型设备后回来。莫斯利本人并未去瑞士,也不了解技术细节,然而他察觉到了反常的情况。伊丽莎白说演示大获成功,但技术团队的同事却显得十分低落。一番打探后他得知,设备在瑞士临时出了故障,而伊丽莎白用假数据糊弄了过去。当他向伊丽莎白挑明此事并劝她不要再这样做时,他被当场开除了。

如此规模的造假行为怎能在公司内部被压制下去呢?卡瑞尤告知本刊,大卫·博伊斯是整个骗局能够持续如此长时间的关键人物之一。博伊斯是美国律师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从 90 年代起,他就代表司法部参与了对微软的反垄断诉讼,自此在全美声名远扬。他还曾代表总统候选人戈尔(Al Gore)在最高法院为其对小布什的总统选举案进行辩护,并且参与了涉及数十亿美元的信用卡诉讼案。在美国司法制度中,律师的作用极为关键。博伊斯在此制度下获得了这样的名声:看到他的名字最好直接撤诉。伊丽莎白聘请博伊斯为法律顾问,报酬为 450 万美元,还赠予其股份。从 2013 年起,博伊斯便出席 Theranos 的所有董事会议。

Theranos 的员工从入职开始,就被各种法律条款束缚住了。他们被迫签署严格的保密协议。这样一来,他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与公司管理层一起做坏事,共同造假;二是离开公司,但不能向外界透露任何相关信息,不然就会被博伊斯的团队告到破产。

没有不透风的墙,卡瑞尤能够进行调查,是因为 Theranos 内部员工顶着巨大压力和风险提供了材料。其中最为关键的信息是由年仅 25 岁的泰勒·舒尔茨提供的。他的身份极为特殊,他是 Theranos 董事会成员,同时也是前美国国务卿乔治·舒尔茨的孙子。当初,他因为被伊丽莎白的创业愿景所打动,一毕业就加入了 Theranos 公司,然而后来却发现了其中存在的欺诈行为。“泰勒花费了很大的努力去提醒他的爷爷,但效果并不太好。在他的感受中,老舒尔茨似乎将伊丽莎白视为更亲近的孙女。老舒尔茨坚信科学能够改变世界,这使得他对伊丽莎白的言辞更加深信不疑。卡瑞尤说道。当泰勒开始反对伊丽莎白后,博伊斯的团队甚至向他送去了法律威胁。泰勒的父母动用各种关系,并且花费了 40 万美元的律师费才将此事平息,舒尔茨家也因此变得混乱不堪。

卡瑞尤在持续三年半的调查期间,访谈了 60 多位前 Theranos 员工。《滴血成金》这本书完整地讲述了从 2003 年伊丽莎白辍学开始创业,一直到 2018 年被美国政府提起诉讼的整个过程。由于故事本身具有传奇元素,再加上卡瑞尤有着非常出色的写作技巧,所以这本书一经推出就在全美迅速风靡起来。比尔·盖茨还将此书列为年度五本推荐图书之一。

与此同时,伊丽莎白的形势急转直下,Theranos 的形势也急转直下。2017 年,亚利桑那州起诉了 Theranos,称其在该州销售不合格的血液测试产品。单方面投入超过 1.4 亿美元的沃尔格林连锁药房发起了诉讼。大卫·博伊斯团队最终宣布放弃代理相应案件。2018 年 3 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伊丽莎白提出了“大规模欺诈”的指控。6 月,联邦检察官针对她提起了刑事诉讼。9 月,Theranos 公司正式宣告解散,其剩余资产被用于偿还债务。目前,相关案件正在进行审理。

卡瑞尤顶着巨大压力完成了这场马拉松式的报道。回首整个过程,若抛开此前的艰辛和现在的荣誉不谈,有一个人让他感情复杂,这个人就是他的老板默多克(Rupert Murdoch)。伊丽莎白把传媒大亨默多克也给迷住了,她获得了 1.25 亿美元的投资。这一投资既是 Theranos 所收到的最大个人投资,也是默多克在传媒领域之外做出的最大投资。2015 年 9 月,卡瑞尤的第一篇报道即将见报,而默多克是《华尔街日报》母公司的所有者。伊丽莎白多次去找默多克,让他压下这篇“错误”的报道。默多克给出的答复是:不会干涉编辑部的独立判断。

黄粱硅谷梦

为何会发生这样一场荒诞的骗局?它被揭穿之后,伊丽莎白本人又是怎样去解释的呢?

卡瑞尤称伊丽莎白本人拒绝与他有任何接触。然而据他所了解到的其他情况,日后在法庭上她会如此为自己辩解:这只是又一个创业失败的事例。在硅谷,90%的创业公司都遭遇了失败,尽管各路人士投入的数十亿美元已付诸东流,但她并未上市套现,所以谈不上有任何欺诈行为。卡瑞尤觉得这完全是在狡辩。他指出,医疗行业与互联网不一样,对于软件来说,即便在尚未成熟时推出也无妨,大不了最终以“失败”告终。然而,一旦涉及病人的生命健康,情况就截然不同了。正是由于 Theranos 的检测技术不成熟,导致有些病人的病情一度被延误。

但我可以肯定,15 年前她从斯坦福辍学的时候,确实是想改变世界的。她并非从一开始就有蓄意诈骗的想法。然而,当事情进展不顺利时,她对成功的强烈渴望蒙蔽了自己,从而使她走上了无法回头的道路。并且,有许多人在利用她,一步一步地将她推向了深渊。卡瑞尤这样说道。

伊丽莎白被推向深渊,其中一人是她向基辛格隐瞒的男友萨尼(Sunny,化名),他是比伊丽莎白大 19 岁的巴基斯坦裔美国人。在 2000 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时期,他创办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未实现任何实际盈利,却套现超过 4000 万美元。卡瑞尤进行分析,他指出萨尼热衷于投机。然而,萨尼的“老”这一特征、“男性”的性别以及“少数族裔”的身份,使得他无法获得掌控政商资源的白人男性的青睐。正因如此,他与年轻、漂亮且出身于主流社会的伊丽莎白组成了一对搭档。有前 Theranos 的员工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形容为“二联性精神病”(folie à deux),这种关系在医学上意味着两个患有相似妄想症的人相互印证、相互鼓舞,从而使病情不断加重。2016 年 Theranos 出现要崩盘的迹象时,萨尼便退出了公司的事务,然而他依旧被美国政府列为相关诉讼的被告人。

有意思的是,伊丽莎白和萨尼首次相识的地点是北京。当时正读高中的伊丽莎白参加了交换学生夏令营。她和父母觉得学习中文以后会有帮助,她还曾考虑过向中国出售计算机编程的软硬件服务,因为这是中美在技术方面有差距且中国有巨大需求的领域,只是后来没有时间去实现。萨尼那时正好也在北京进行商业活动,所以二人得以相识。两个投机的人在被称作“巨大市场”的那个国家相遇,这或许不是偶然的事情。倘若 Theranos 的骗局被拆穿的时间再晚一些,那它是否会进入中国市场呢?

2015 年卡瑞尤的文章见报后,伊丽莎白曾试图攻击他,称其患有“厌女症”,认为他是因为看不得女性成功才对其进行诋毁。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确实在利用自己的性别身份,比如有意接近希拉里·克林顿母女,一起出席活动,以此营造自己女性代言人的形象。美国社会普遍期待着这样的人出现。在硅谷涌现的创业天才里,从未有过一位女性。虽然有像 Facebook 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前雅虎首席执行官玛瑞莎·迈尔(Marissa Mayer)等成功的女性企业家,但她们都不是企业最初的创始人。

伊丽莎白特意将自己与乔布斯的形象联系起来。从前 Theranos 员工那里得知,她不但明确宣称公司的产品是“医疗领域的 iPod”,还在一系列行为举止方面模仿乔布斯,像常年穿着黑色外套和黑色套头衫,她把办公室空调温度调低,以此来配合她的这身打扮,因为硅谷所在的北加州四季如春,原本不需要总穿着外套。

《福布斯》撰稿人德里克·利多(Derek Lidow)专门研究创业公司文化,他告诉本刊,伊丽莎白通过模仿乔布斯,获得了一系列“豁免权”。比如她看似完美主义的作风,还有神秘感,以及专断的治理风格,不到最后一刻不让产品亮相等。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乔布斯就是这样的,最终改变了世界。“但这其实是人们对乔布斯的误解。”伊丽莎白与乔布斯在很多根本层面存在差异。其一,乔布斯并非亲自运营苹果公司,他有专门的管理团队,而伊丽莎白是亲自管理,且她没有相关经验。其二,乔布斯尊重技术专家,他会对市场上的产品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而不像伊丽莎白那样试图做出一个底层科技尚未实现的产品。德里克表示。可以佐证的是,在硅谷的投资人里,对 Theranos 产生怀疑并且持谨慎态度的是一批前苹果员工,他们曾和乔布斯密切工作过,或许他们更清楚真正的乔布斯意味着什么。

我和许多人一样,都希望伊丽莎白能够成功。如今的美国需要这样一个人来给年轻女性树立榜样。然而现实情况是,倘若没有管理能力,并且没有技术上的突破,创业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德里克这样说道。

这出大戏已经结束,然而它所引发的余波仍会持续。传奇影业已经买下了这个真实故事的电影改编权,奥斯卡奖得主亚当·迈凯(Adam McKay)将担任导演,詹妮弗·劳伦斯(Jennifer Lawrence)将会饰演伊丽莎白。

在这出活剧中,伊丽莎白并非唯一的主角。萨尼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年长者舒尔茨被蒙蔽了。沃尔格林药房因焦虑心态而着急“上车”。投机者们看出了破绽却仍然在“击鼓传花”。媒体和民众都期待着一位新时代偶像……每一个人都像是演员一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