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案例 正文
  • 本文约7059字,阅读需35分钟
  • 120
  • 0

泛亚兑付危机最新进展:昆明法院一审判决涉及21名被告人及4家单位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年3月14日 13:06,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泛亚危机:400亿“庞氏骗局”有人说,泛亚投资模式是一个“庞氏骗局”。陈严凯认为,泛亚此举有诈骗的嫌疑。陈严凯相信了,现在,他还有将近100万元在泛亚。

这一投资者群体数量庞大。如今,他们陷入了泛亚兑付危机。泛亚已正式宣告,其有色金属交易所的委托受托交易商出现了资金赎回困难。

对郭枫、张鹏、王飚、杨国红等 20 名被告人分别依法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这起案件涉及人数庞大且涉及金额巨大,属于重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如今终于有了结果。

2015 年 9 月的时候,泛亚出现了资金赎回困难的情况,数量庞大的投资者群体陷入了兑付危机。《中国经济周刊》对泛亚骗局进行了深度调查,并且刊发了封面文章《泛亚危机:400 亿的“庞氏骗局”》。如今,这篇调查文章仍有必要重新推一遍,目的是提醒理财投资者提高警惕,谨防骗局。

泛亚日金宝怎样报案_泛亚日金宝骗局_福建泛亚日金宝受害者

泛亚危机:400亿“庞氏骗局”

一年来,上海的张宁海一直忧心忡忡。

铟的价格出现下跌。在过去的一年当中,铟价从 502 万元/吨降低到了 180 万元/吨,并且看上去依然没有停止下跌的态势。

大约在两年前,张宁海投资了 100 万元,用于购买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下称“泛亚”)的一款名为“日金宝”的资金受托产品。那时,他并不知道铟是用来做什么的。而如今,他被告知,这 100 万元无法拿回来了,或许将会换来一堆他从未见过的铟。

但这并非他所能想到的最糟糕结果。他更为担忧的是,这 100 万元的投资或许什么都无法换回。有许多泛亚投资人也像他一样焦虑,他只是 22 万人中的一员,他们总计有 400 多亿元资金牵涉其中。

这一数量庞大的投资者群体如今陷入了泛亚兑付危机——泛亚已经正式宣告其有色金属交易所委托受托交易商出现了资金赎回困难。

有人称,泛亚的投资模式像是一个“庞氏骗局”。张宁海等陷入恐慌的人开始展开大规模的维权行动。在过去的两个月中,分布于北京、上海、江苏、新疆等地的这些投资者前往云南昆明进行信访、静坐以及报警等行为,但依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获悉,9 月 3 日,公安部针对泛亚事件下发了一个通知,该通知是关于认真做好昆明泛亚公司涉稳问题应对处置工作的,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切实做好昆明泛亚涉稳问题的应对处置工作。

发稿前,除上海和昆明外,北京的公安机关在接到投资者针对泛亚的报案后已进入受理程序;杭州的公安机关在接到投资者针对泛亚的报案后已进入受理程序;广州的公安机关在接到投资者针对泛亚的报案后已进入受理程序;沈阳的公安机关在接到投资者针对泛亚的报案后已进入受理程序;宁波的公安机关在接到投资者针对泛亚的报案后已进入受理程序。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泛亚进行采访,然而泛亚方面却拒绝回答任何问题。

泛亚日金宝骗局_泛亚日金宝怎样报案_福建泛亚日金宝受害者

约 22 万人的投资者群体如今处于泛亚兑付危机之中。泛亚已正式宣布,其有色金属交易所的委托受托交易商出现了资金赎回困难的情况,且这些交易商共有 400 多亿资金牵涉其中。2011 年 4 月 21 日上午 11 时,随着开市锣的敲响,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开始开市交易。

400多亿元兑付危机

泛亚被宣称是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其拥有全球 95%的铟库存。并且,它一直将自身的商业行为定义为以替国家做战略收储为名义。

多位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对此有不同看法。在他们看来,泛亚只是在囤积居奇,与国家战略毫无关联。

泛亚的投资者们有的信了,有的没信,但这并非关键所在。关键是,投资者们都对它推出的一款名为“日金宝”的资金受托产品深信不疑。

泛亚解释称,这是一项供应链金融业务。在这项业务中,投资者以 100%稀有稀土金属货物资产进行质押,并且是以交易为基础,为实体企业进行直接融资。

买理财变买现货:要货给,要钱没有

泛亚投资人张宁海提供给《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一份宣传单显示,泛亚向参与此项业务的投资者作出了以下承诺:能够保证本金;有固定的年化收益 13.68%;设有银行监管账户;收益每天到账;资金可以随时进入和退出。

今年 8 月,泛亚发布了一则公告。这则公告使得张宁海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他们从单纯的财务或理财投资者,变成了泛亚高价囤积的现货持有人。这意味着,张宁海们不但无法获得收益,就连本金也无法取出。他们得到的是一堆高价囤积的铟。

根据《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固定收益率产品说明书》,这项资金受托的行为是:受托方(受托交收申报的交易商)为买方垫资,从而获得融资利息。

受托方在交易平台上能够赚取收益。这种收益是每日货物结算价格的万分之三点七五。并且是稳定的收益。

这里的“受托方”指的是投资者泛亚日金宝骗局,例如张宁海。然而现在,他们被泛亚单方面强制变成了买方。

这让张宁海们感到陷入了骗局,冲突也由此引爆。

张宁海在此之前隐隐有了不安。他在今年 4 月份首次遇到提现困难。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讲述,泛亚资金的进出需依据其公布的“配比率”,若配比率小于 1,意味着平台资金充裕,投资人可排队进入;若配比率大于 1,表明平台资金有缺口,资金退出需排队。2015 年 4 月开始,配比率一直处于较高的状态,并且很快就超过了 1,这表明如果要退出资金的话是需要排队的。

张宁海很紧张,他让自己的居间人去打探情况。居间人在 6 月份去了昆明一趟。泛亚告知说配比率高是因为大家都去打新股。在昆明,张宁海的居间人看到了泛亚的仓库。泛亚方面对他说里面存放的是铟。之后两人都不再有顾虑了。

然而,7 月 12 日泛亚发布了一则公告。这则公告让两人又一次无法保持淡定。在这一天的公告中宣布,从 2015 年 8 月 31 日开始,泛亚原本的现货委托受托业务将会终止。并且,收益将按年进行提取,不再对价格的溢短情况进行处理。

价格溢短被称作是一种举措,这种举措能保护投资人在泛亚相关金属交易价格变动时,使其收益不受影响。一旦取消价格溢短,就意味着投资人的收益会直接受到交易价格的影响。目前交易所的价格虽然没有下跌,但已经高出市场价格数倍了。

张宁海称,实际上在当时,泛亚的交易价格比外面的现货市场要高出约 30%。然而,泛亚告知他们,用外面的价格只能买到 5 斤或者 10 斤。若要大批量购买,就只能在泛亚按照泛亚的价格去购买。泛亚是在为国吸储,一旦占有了全部储量,就能够掌握定价权,之后的收益会更高。

泛亚是否掌握了定价权呢?张宁海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自他们购买产品后,相关金属在泛亚平台上的价格始终处于上涨态势,从未出现下跌的情况。然而,国际市场的价格并不会受泛亚的影响和左右,正因如此,泛亚的铟价与市场价格一直存在着极大的差距。

号称“银行监管”,实为“银商转账”

泛亚投资人陈严凯是金融背景。他觉得泛亚起初宣传的“第三方托管、随进随出”模式契合他的投资逻辑,他在泛亚的投资曾超 200 万元。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称,之后他发觉泛亚向他们宣传的“银行监管账户”只是个幌子,所谓的“第三方托管”压根不存在,他们的资金已经由银行全部进入了泛亚的对公账户。

陈严凯认为,泛亚此举有诈骗的嫌疑。

黄金投资专家唐吉鹤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泛亚所所称的第三方存管属于“类三方存管”模式,其本质为银商转账。在此模式中,泛亚能够凭借与银行的关系进行自我宣传,然而银行仅仅充当资金的通道,不会对资金的去向进行监管。尽管泛亚的危机不会影响到银行,但这却在以一种变相的方式消耗银行的信誉。

一部分投资者通过银行的推销而购买了“日金宝”投资理财产品。媒体报道称,中国银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所销售的“泛亚理财产品(基金)”金额达到 70 亿元。

银行所需要的是流水。泛亚通过银行来售卖理财产品,这样做能够增加银行的流水。由于银行受到存贷比的限制,当流水增加了之后,贷款额度也能够相应地增加一些。唐吉鹤表示,这就是银行参与这个事情的驱动力。

泛亚资金链断裂引发兑付危机出现后,各地的泛亚投资者向不能兑付现金的银行进行抗议,要求银行还钱。

唐吉鹤分析认为,银行销售泛亚的理财产品属于“表见代理关系”。这种表见代理是指在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情况下,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的民事行为,在客观上会让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从而实施的代理行为。按道理而言,若泛亚人员入驻银行并通过银行来销售这种产品,那么银行应当承担兑付责任。然而,中国的表见代理发展时间并不长,在这方面尚未出现权威的判定案例。

陈严凯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在 2014 年底的时候,他就察觉到泛亚存在问题,接着提现了一部分资金。今年年初他再次申请提现资金时,遭遇了提现困难,他警觉地让泛亚授权服务中心的“熟人”去核实情况,这位“熟人”告知他泛亚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因为大家都在提现去参与打新股。陈严凯对此深信不疑,目前,他在泛亚还有将近 100 万元。

陈严凯如今无法再与这位泛亚授权服务中心的“熟人”取得联系。他曾在短信中指责这位“熟人”为满足私欲而不顾朋友。这位“熟人”给了他最后的回复,称是自己的错,以后赚到钱后会慢慢赔给他们。

失联的泛亚人并非仅仅是陈严凯的这位“熟人”。此前,泛亚在全国设立了 400 多家代理机构,这些代理机构负责与投资者签约开户。投资者们反映,危机发生之后,大部分的代理机构都已不见人影,空无一人。

市场出现恐慌泛亚日金宝骗局,泛亚方面发布了《服务机构进行整合的通知》。通知称,代理机构被整合为 41 家。这也就意味着,在泛亚的 400 多家机构里,至少有 300 多家不再存在。

投资者称,有段时间,泛亚董事长单九良处于失联状态,他们担心他已跑路,所有人都在寻找他。

8 月 22 日一早,单九良失联了一段时间后出现在上海金茂大厦,他准备前往机场飞往广州。早已等候在楼下的上海泛亚投资者发现了他并将其围堵控制,然后把他送往了上海浦东警方。然而,浦东警方没有受理该案,称需要向云南警方了解相关情况。

当晚,单九良开始恢复工作。泛亚连续发布声明,对围堵单九良的投资者强烈谴责,称这些投资者为“暴力恐怖分子”,并且表示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坊间流传消息称,单九良以及泛亚的副总裁张子诺等被限制出境了。此消息无法从官方渠道得到证实,然而,这在一定程度上让那些充满愤怒的投资者们的心理有了些许平衡。

资金转移到泛融网,刚性兑付仍未可期

目前,泛亚公告称停止原委托受托业务。同时,仅保留现货挂牌交易。

也就是,泛亚的现货委托受托业务吸纳了数百亿资金,这些资金来自张宁海们,而该业务被终止了。张宁海们该怎么办呢?

2015 年初,泛亚于深圳前海创建了一家 P2P 公司,此公司名为泛融互联网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人们通常称其为“泛融网”。

张宁海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泛亚给他的解释为,依据《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 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2〕37 号)的相关规定,交易所是不可以从事融资业务的。泛亚的现货委托受托业务属于融资行为。为了让交易所能够通过国务院的清整行动,便把这个本质为融资的业务转移到了这个 P2P 平台上。

泛融网官网介绍称,泛融网专注于稀有金属仓单质押业务。它是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能够联动产业链的上下游。此平台将民间投资理财与稀有金属行业的融资需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创造性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在本质上,泛融网与泛亚的现货委托受托业务并无不同。

张宁海同意把他的资金转到了泛融网上。张宁海给《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提供的合同显示,泛融网承诺在一年后“还本付息、刚性兑付”。然而,熟悉互联网金融的人都明白,并没有法律规定 P2P 平台必须进行刚性兑付。

张宁海向记者表明,泛融网给出两种资金退出方案。其一为 180 天,此方案有 10 亿资金额度;其二为 365 天,该方案的资金额度是 40 亿。参与 180 天退出资金的投资人需排队申请以争取 10 亿的额度;若参与 365 天的退出,就需排队申请总额 40 亿的资金退出。但是整个泛亚现货委托受托业务的投资金额比此数额要大很多。泛亚董事长单九良曾公开表明,到 2014 年 10 月底的时候,泛亚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超过了 425 亿元。

多位接受采访的投资者向记者表示,倘若泛融网最终无法实现变现,那么投资者仅能拿回与理财产品投资额相等的 120%的金属现货,之后需在泛亚有色金属交易市场自行将其卖出并套取现金,同时需自行承担盈利或亏损的后果。

周文静是泛亚的投资人,她未同意把自己的资金转到泛融平台。她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我原本是与泛亚签订的协议,出了问题我要找泛亚,将我的资金转到泛融网是不合理的。现在说为了配合清理整顿行动要砍掉我们的委托受托业务,那也应该先让我们把钱拿回来。”国务院 38 号文已经出来很久了,国务院 37 号文也已经出来很久了,难道一直都没有进行清整吗?

周文静需要与泛亚签署一份协议,协议期限为 24 个月,且是刚性兑付协议。投资者可以按年提取相应的利息或者部分本金,年化收益是 14.2%。然而,如果泛亚无法变现有色金属货物资产,那么就只能给予投资者等值于投资额 120%的金属货物,之后由投资者在泛亚有色金属交易市场自行卖出并套现,盈亏由投资者自己承担。

周文静感到悲观。铟的价格一直在下跌。泛亚方面称他们拥有 95%的铟库存。一旦泛亚大量的铟流入市场。就必然会引发持续的暴跌。

她担心,最后换给她的那一堆铟变得一文不值。

————————

起底泛亚董事长单九良

泛亚日金宝怎样报案_福建泛亚日金宝受害者_泛亚日金宝骗局

泛亚董事长单九良 (图片来源 | 泛亚官网)

在百度上搜索“单九良”,出现的情况大多是“泛亚董事长单九良被投资者围攻”。在新闻镜头里,单九良被一群愤怒到极点的投资者围堵并被他们撕扯。

这些人是泛亚“资金受托业务”理财产品“日金宝”的投资人。泛亚出现兑付危机后,他们一方面对泛亚设计了“骗局”感到愤怒,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血本无归而失去了理性。

在全国的很多其他地方,单九良也有被愤怒人群围堵的危险。

泛亚出事之后,有不少投资人在网上找到了考尔公司当年资金链断裂的相关信息。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中,《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进行查询后得知,在 2006 年 11 月,上海考尔煤炭电子交易有限公司(下称“考尔”)在上海成立了,并且目前该企业的状态是存续,其法定代表人名为单九良。

考尔的大股东是上海盛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 2004 年。目前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上已无法查到这家公司。2008 年有媒体报道称,上海市工商局杨浦分局档案室出具的“档案机读材料”显示,盛富的法人代表是单九良。公开信息表明,盛富也是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的大股东,其出资额为 3400 万。据悉,上海盛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进行了更名。现在它的名称是盛富泛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盛富泛亚”)。

考尔的网站现已被关闭,大量信息被删除。不过,《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成功找到了一些有关考尔“现货补偿交易+中间仓”贸易模式的介绍。在考尔模式里:交易商只需缴纳交易金额的 20%,就能进行双向交易。若双向交易不对等,像买入比卖空多的情况,考尔会提供货物;反之,考尔会提供资金来买入货物。

2010 年考尔遭遇了资金兑付危机。当年,在网上还能看到投资人询问如何退出资金的帖子。泛亚投资人陈严凯透露,当年考尔资金链断裂后曾宣称要进行重组,但重组最终失败。公开信息表明,考尔的主要负责人刘立东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处 4 年有期徒刑。

单九良败走上海后,来到了昆明。过去的那些烂摊子似乎对他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他开始推行泛亚模式,交易的标的从煤炭转变为稀有金属。

据公开资料显示,单九良在内地实业投资等领域有着近 20 年的运营及管理经验。他在大宗商品交易及金融领域开始大显身手是在昆明泛亚处于鼎盛时期之后。在 2013 年到 2015 年这段时间里,单九良在上海、天津、云南、福建、江西、深圳等地进行了广泛的布局,想要在全国推广泛亚模式。

公开资料表明,他实际控制的盛富泛亚所投资的公司中,除了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之外,还有天津泛亚供应链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还有天津泛亚电子商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还有天津盛富商业保理有限公司;还有上海泛亚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还有上海盛富泛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

通过这些出资方式,天津泛亚电子商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占股 50%。

2015 年 2 月,厦门泛亚商品交易中心得以成立并开始进行交易。它成为了首批进驻厦门自贸区的企业。泛亚方面宣称,此交易中心会把重点放在开展稀土行业相关的业务上。借助自贸区把境外的低成本资金引入进来,对境外的资源实施有效的掌控,以此来达成中国在稀土和稀有金属行业方面的话语权。在差不多的时间里,单九良在深圳创建了互联网金融公司泛融网,此公司将自身定位为国内首个专门致力于稀有金属行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梁伯韬被称为香港“红筹之父”,他也是泛融网的董事。去年 7 月,身为意马国际单一最大股东的梁伯韬,以溢价 43%的价格,把自己所持意马国际 20.95%的股权转让给了单九良。意马国际是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其主营业务是电脑动画。梁伯韬通过这次转让股权,获得了 5.43 亿港元的现金。

过去两年里,单九良进行了很多大手笔的收购和布局,这些行为引起了投资者们以及业内人士的质疑,他们怀疑单九良挪用了投资者的资金。

陈严凯问道:“收购意马国际动用了 10 亿元这么多的巨资,那这些钱究竟是从哪里得来的呢?”

接近泛亚的业内人士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泛亚很有可能在其运作过程中挪用了资金,从而导致其资金链加速断裂。他们在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 400 亿之后,挣钱的行为已经达到了很离谱的程度,野心也越来越大,开始加速布局,想要成为世界级的公司。然而,质疑者未能提供实质性的证据。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张宁海、陈严凯、周文静为化名。)

《中国经济周刊》于 2015 年刊发了某期内容,该期为第 37 期。

记者 郭芳 | 北京报道

泛亚日金宝怎样报案_福建泛亚日金宝受害者_泛亚日金宝骗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