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技巧 正文
  • 本文约5212字,阅读需26分钟
  • 245
  • 0

四川严打非法集资犯罪:1-10月挽回经济损失5.3亿元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年3月12日 10:04,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发布微信、微博防骗预警四川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发布了几个非法集资典型案件,以及20条微信、微博防骗预警。微信、微博防骗预警(20条)警方提醒购买“余额宝”等网络理财产品需注意资金安全。网民在网上进行投资、交易、资金操作时一定要认真分辨网站真假,避免被骗。

12 月 8 日,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马丽报道,四川省公安厅经侦总队昨日进行了通报。今年 1 至 10 月,全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有 6507 起。破获的案件数量为 2905 起。抓获的犯罪嫌疑人数量是 2991 名。挽回的经济损失为 5.3 亿元。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便是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等与老百姓“钱袋子”相关的案件。

起诉3464人非法集资 缴获假币1878余万

今年开始,全省公安机关对非法集资犯罪进行严厉打击。到 2016 年 11 月 30 日为止,全省总共立案的非法集资类案件有 1903 件。当下,已经移送审查起诉的有 1131 件,起诉的人数是 3464 人。同时,按照“关注”“低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这四个等级标准,对 5357 家公司(单位)进行排查。在这些被排查的公司(单位)中,有 283 家被评定为较高风险以上。对于排查出的情况,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发出预警。

经侦今年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打击行动。其中,在打击网络传销犯罪专项行动方面,立案侦查了 14 起,对“虚拟货币”犯罪线索进行了摸排,查获了 12 件重要犯罪线索,立案 6 件;在打击假币犯罪专项行动方面,全省假币案件立案 41 件,破案 31 件,抓获 41 人,缴获假币 1878 余万元;在打击涉烟犯罪专款行动方面,破案 24 起,抓获嫌疑人 46 人,缴获假烟 3 万余条,涉案金额 789 万余元。

“猎狐行动”远赴9国 缉捕、规劝回逃犯21名

四川省公安厅经侦总队予以透露,今年持续深入开展“猎狐行动”。到目前为止,全省公安机关先后从老挝、缅甸、伊朗、澳门等 9 个国家和地区缉捕或劝返“猎狐行动”的逃犯达 21 名,获得了显著的战斗成果。

针对互联网金融的问题,对全省 78 家 P2P 企业展开排查,明确了 19 家为重点对象。对其中 6 家涉嫌经济犯罪的企业进行了立案调查。对资产管理和跨界金融领域进行了摸底工作,确定了 76 家为重点关注对象,并且立案 3 起。对全省 458 家股权众筹类企业进行了排查,确定了 157 家为重点关注对象,对其中 2 家涉嫌经济犯罪的单位进行了立案调查。

教你防范金融违法犯罪 发布微信、微博防骗预警

四川省公安厅经侦总队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且科技不断进步,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法变得更加智能化、诡秘化与隐蔽化,经济犯罪的危害更具诱惑性、传导性和社会性,故提醒广大群众,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里,需保持高度警惕,严防遭遇欺骗而蒙受损失。

如何防止金融违法犯罪给自己带来损失呢?经侦认为关键在于以下两点:其一,不要被“高利息”“高回报”等谎言所迷惑而贪图小利,要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其二,投资存在风险,出手时必须要谨慎。手头资金不宽裕的人,最好别拿出微薄的积蓄(退休养老钱)随意投资。如果确实想投资,要走正规渠道,出手前先向工商、公安等有关部门咨询清楚,以防上当受骗。不要参与所谓的“免费健康讲座”“免费参观旅游”“免费聚餐”等活动,因为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这类所谓的免费好处背后肯定隐藏着谋利的暗箭,所以一定不要参与,不要被他们的热心、热情迷惑,要捂紧自己的钱袋子。总之“任凭骗术千万变,我不掏钱应万变”。

四川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发布了一些非法集资的典型案件,同时还发布了 20 条关于微信和微博的防骗预警。

案例1:

XX投资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基本案情』

2015年经达州通川区公安分局依法侦查查明:

达州 XX 投资公司在达州市通川区开展经营活动期间,其公司招聘的业务员在通川区的繁华地段,向社会上不特定的人员以发放传单的方式进行宣传,招揽投资人前往公司。通过介绍融资运营方的项目,每月给予投资人 1.3 分至 1.8 分的利息作为回报,并且以签订《居间服务合同》的形式,一共向社会群众非法募集资金达 6 千余万元。达州警方全力侦破后,查封了 9 套涉案房产,2 层共 3180 余平方米的商用房,还有 37 套某房产项目住房,追回了 750 余万元现金,涉案的 9 名嫌疑人都已被移送起诉,目前案件已移送法院审理。

『案件点评』

XX 投资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这类企业涉嫌非法集资。它们往往打着政府支持的幌子,想出各种名目,借助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介,大力进行广告宣传,这种宣传极具诱惑力;同时,它们以高额回报作为诱饵,迎合人们想快速发财致富的心理,麻痹人们的思想,具有隐蔽性、伪装性和欺骗性。广大群众需认识到,广告宣传属于商业行为。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识别非法集资的能力,并且依法对自身权益进行保护。

案例2

今盛XX公司涉嫌集资诈骗案

2011 年 7 月今盛 XX 公司成立,到案发时。犯罪嫌疑人陈某某等 13 人设立了市场部。他们发展并招聘业务经理和业务员。虚构了公司投资保险等诸多业务。在宜宾等地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向 40 至 70 岁年龄段经济条件较好的社会不特定人群进行宣传。通过邀请这些人参加招商会议的形式。公开承诺将资金投入今盛公司可获年利息 14%至 18%的收益。参与非法集资人达百余人,被诈骗金额达600余万元。

微信防骗小常识有哪些_网络微信防骗知识_防范微信网络诈骗

2014 年 10 月 9 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件作出了一审判决。其中,主犯陈某某被判定犯集资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同时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主犯黄某因犯集资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并且要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主犯程某某犯集资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需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其余的业务经理被判处有期徒刑缓刑和罚金刑,其余的业务员也被判处有期徒刑缓刑和罚金刑。

『案件点评』

该案是公安机关主动作为的。以该公司的违规现象为切入点,目的是维护社会正常经济秩序,打击非法集资犯罪。公安机关能够准确及时定性,进行立案侦查并控人控脏。尽管公安机关及时介入对犯罪分子进行了打击,但此类案件给集资参与人造成的损失极大且不可挽回。公众面对高利诱惑时,若缺乏良好的辨别和质疑能力,这是此类犯罪得以滋长的主要因素。公众应当增强防范意识,具备法律意识和投资风险意识,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投资环境和回报预期。

微信、微博防骗预警(20条)

1、余额宝火热 警惕资金被盗

警方提醒,在购买“余额宝”等网络理财产品时需注意资金安全。不法分子有可能会通过钓鱼网站来窃取他人支付宝密码,也可能通过植入木马、二维码或者手机软件等方式来窃取,还可能通过异地冒名补办电话卡后更改支付宝密码等行为盗走账户资金。

2、小心山寨网站 别把“李鬼”当“李魁”

山寨网站通过近似的名称或网页来冒充正规的证券公司、网购平台、银行网站等。这些山寨网站会实施诈骗行为。网民在网上进行投资、交易以及资金操作的时候,必须要认真地分辨网站的真假,以防被骗。

3、未激活信用卡也有被盗刷危险

长期未使用未激活的信用卡存在被盗刷的风险,这种犯罪行为值得警惕。犯罪分子会通过网络获取银行开卡人的信息,接着利用伪造身份证等手段前往银行,冒名补办受害人的信用卡,然后进行盗刷。民警提醒大家,对于未使用的信用卡,要及时进行注销处理,并且妥善处置。

4、网上订货小心合同诈骗

网上订货存在合同诈骗的风险。犯罪分子会虚假注册公司,以此来骗取客户的信任。他们通过传真方式签订合同,要求客户先支付预订款才发货。之后,他们冒充物流公司,声称货物已运达某地,让客户需缴清货物余款后才能送达货物。而客户打款后,就会发现钱货两空,此时销售方和物流公司都已无法联系上了。

5、网购限时抢购 别轻信倒卖者

网上对某热门产品进行限时限量抢购。由于抢购难度较大,且该产品市场需求很高,于是专门从事抢购商品后加价转卖的倒卖者便出现了。然而,一些倒卖者会以假充真。而购买者由于对商品有着迫切的需求,在购买前可能会忽略验证倒卖者所售商品的真伪,最终导致上当受骗。

6、投资创业 合同代工、养殖需谨慎

宣扬低门槛且轻松创业的合同代工以及养殖类业务,像圆珠笔芯代工这类业务网络微信防骗知识,还有蝎子养殖公司回购这类情况,很多都存在着合同诈骗的可能性,民众在进行投资创业时需要保持谨慎。

7、私募基金“稳赚不赔” 勿轻信

一些诈骗犯罪以“海外投资”为幌子,用跨国公司来进行包装,以私募股权的形式实施诈骗。通过好友介绍,或者自制网站,宣扬“稳挣不赔”等手段来骗取受害人的信任。警方提醒:投资要谨慎,千万不要轻信“稳挣不赔”的说法。

8、内幕炒股 谨防有诈

不法分子常以某某证券公司的名义向股民介绍“合作炒股”这件事,他们声称只要股民缴纳一定费用,就能获得股票内幕信息,并且稳赚不赔。然而,当股民付款之后,不法分子便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股民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应该保持谨慎,小心不要上当受骗。

9、临进毕业 大学生找工作警惕传销

临近毕业之际,传销组织常常伪装成正规公司,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发布招聘员工或者兼职的信息。或者以熟人的形式,介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去从事高薪工作等。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需要认真地核实公司的情况。

微信防骗小常识有哪些_网络微信防骗知识_防范微信网络诈骗

10、警惕以养老产业为名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国家扶持养老服务产业,在此背景下,有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发展养老地产的旗号,利用虚假宣传以及承诺高额回报等手段来非法吸收公众的存款,民众在参与养老服务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谨慎。

11、警惕以零首付购车办卡为名实施诈骗

“零首付购车办卡”的意思是,犯罪嫌疑人预先帮受害人垫付购车的首付款,并且承诺能够办理下大额透支信用卡来偿还车贷,以此骗取受害人的信任。之后,犯罪嫌疑人会与受害人签订高息的车辆抵押借款合同,从而骗取车辆。等把车辆骗取到手后,再通过黑市将其变卖,最终给受害人留下一身的车贷。

12、警惕以办理“新农保”为名实施诈骗

今年,我省的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有不法分子假冒政府工作人员,他们以办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借口,实施了诈骗行为。此类案件里,犯罪嫌疑人冒充政府工作人员。他们以“内部操作”当作噱头,以“最少的钱获得最高的回报、多买多得”当作诱饵。然后,他们挑选远离城镇且信息相对闭塞的偏远农村作为作案地点。作案对象大多是年纪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农民。

13、警惕网上代购进口小儿药品存隐患

不法分子以“德国家庭常备药品”“德国政府指定宝宝必须服用品”等名义,在网上售卖未获国家食药监部门审批的进口小儿药品。业内人士称,国外药品未必适合中国人体质,且中国人用药量与外国人不同,患者若按外国人用药剂量服用,用药后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有些产品可能为假药,会致使患者病情延误。

14、警惕利用境外公司股权转让实施合同诈骗

不法分子常以境外“咨询投资公司”的名义,开展诸如资本运作、风险投资、创新金融等这类“高收益”的投资活动。实际上,他们会虚夸公司的价值,以此骗取投资人投入大量的资金。警方发出提醒,企业需要增强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以及防范能力。同时,警方也呼吁企业家要进行理性投资。

15、警惕不法分子以挂靠为名骗用群众医保卡实施医保诈骗

犯罪分子以提供挂靠及帮助缴纳“四金”作诱饵,吸引老百姓进行挂靠。接着,他们利用部分医院方便群众代配药的规定,凭借挂靠人员的医保卡到医院代开用于治疗肝脏疾病、糖尿病、抑郁症等病症的昂贵医保药品,然后将这些药品转卖以获取利益。与此同时,他们还冒用医保卡持有人的名义网络微信防骗知识,向医保管理部门申请综合减负报销,并且将这些报销款据为己有,从而非法获利。警方提醒,不要轻易出借医保卡,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牟利。

16、警惕不法分子利用车友会进行保险诈骗

一些不法分子借助车友会(俱乐部)来获取会员车辆发生事故的相关信息。接着,他们与车主取得联系,要求车主保管好损坏的零部件。之后,他们会让车主前往熟悉的修理厂,将这些零部件安装在自己的车辆上。通过这种方式,他们伪造交通事故,从而骗取保费。

17、谨防以提升信用卡信用额度为名实施诈骗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中介机构来诱骗受害者。这些中介机构声称可以帮助提升信用卡信用额度。不法分子骗得受害人的信用卡、密码和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后进行套现。他们的这种行为涉嫌信用卡诈骗犯罪,侵犯了公民财产,还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18、健康知识讲座推销药品 或不可靠

一些所谓专家名医或者公司经常举办针对老年人的免费健康知识讲座,他们借此来推销特效药和保健品。然而,这些讲座常常存在夸大药效以及虚假宣传的情况,甚至有些药品本身就是假药。消费者必须要保持警惕。

19、二维码别乱扫 小心手机中圈套

不法分子利用二维码生成器,把包含病毒、木马或手机吸费软件等的网址生成二维码图形,将其伪装成打折、游戏等信息,以此诱导用户进行扫描。用户扫描后上网,手机就会中毒,进而导致手机信息泄露,话费被扣除等情况发生。

21、投资理财高额利息需警惕

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馅饼。你若打起投资高息回报的主意,那么骗子就会打起你投资本金的主意。不法分子会开设投资理财等公司,推出所谓的高收益率理财产品,还承诺每月有固定收益,以此骗取民众购买。他们通过“后吸”资金来支付“前吸”到期的本息,以此持续进行诈骗。等到犯罪收益达到他们的预期后,就会卷款潜逃,导致投资者的资金被骗得一干二净。警方提醒:对于投资理财的高额利息,一定要保持警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