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出分后谨防诈骗:揭秘高校培训招录及奖学金骗局
“高考出分,骗子出动”
随着全国高考成绩的公布
一些诈骗分子早已耐不住寂寞
向目标群众“摇晃”高校培训
招录、奖学金等“橄榄枝”
实施诈骗
近日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对
高考招录类诈骗进行调查和梳理
案例:名牌大学培训名额从天而降
6 月 14 日 16 时前后,李女士住在厦门市思明区。她突然接到“儿子”通过 QQ 发来的消息。“儿子”说学校邀请了“清华大学”的教授开设了一个培训班。该培训班的课程培训费用是 43200 元。此时只剩下 4 个名额了。“儿子”催促李女士赶紧报名。儿子称自己在上课福建警方防骗咨询热线,没法接听电话。接着,他把李女士拉进一个 QQ 群。群里的“张老师”说名额只剩 1 个了,还鼓动李女士赶紧付费报名。
李女士向“老师”提供的指定账户转账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因为“老师”提供的账户涉嫌诈骗,所以李女士的转账被直接冻结了。未收到转账的“老师”发来语音通话催促,李女士赶忙前往银行查问。
银行柜员察觉到李女士好像受骗了,于是向警方寻求帮助。民警很快赶到现场,经过确认,李女士遭遇了“冒充亲友”这种诈骗行为。接着,民警联系上了李女士儿子所在学校的班主任,班主任带着李女士的儿子来到银行,向其说明了事情的真相。警方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李女士儿子的 QQ 被盗了,幸运的是,没有导致资金方面的损失。
无独有偶
福建省公安厅刑事侦查总队
也批露了一起类似的名校培训骗局
福建的吴先生收到了一个自称是女儿的人的 QQ 好友申请,他通过了这个申请后,就被拉入了一个 QQ 群。在这个群里,“女儿”说自己的手机损坏了,并且发来了一张清华大学培训通知书的图片,还说要报名三门课,每门课的费用是 16500 元,由“张老师”负责报名。之后,吴先生又被拉入了另一个群,群里的人催促他转账,于是他先转了一万元。“女儿”和“张老师”接着催款,吴先生联系了班主任,之后他意识到这是一场诈骗。
针对此类高校培训骗局
福建警方防骗咨询热线提醒广大家长
要对信息进行多方面的核实,以防止盲目进行转账操作。倘若有人以孩子的名义,通过 QQ 或者微信等这类渠道来添加父母或者与父母取得联系,那么家长务必通过电话、视频或者当面的方式与本人取得联系,进而确认其身份。
孩子本人联系不上时,可借助同学以及学校班主任等去进行核实确认,切不可盲目相信他人发来的好友申请。
以学校名义要求向个人账号缴纳报名费、培训费等额外费用的情况,必须要向校方核实确认。不要轻易向陌生人转账。若遇到可疑情况,应及时报警求助。
高考前后
也是各类涉考涉招诈骗的高发期
近日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
解析了8种高考招录类骗局
查分短信“木马”骗局情况如下:不法分子会伪造查分的“钓鱼”网站,或者发送带有“木马”病毒的手机短信,以此来入侵考生的电脑或手机;他们还会谎称存在“特殊渠道”能够提前查询高考成绩,并且会附上“查询分数”的网址链接。通过这些手段,不法分子能够盗取考生的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资料,进而盗取网络支付账号,实施诈骗行为。
黑客能“改分”的骗局情况如下:不法分子会散布诸如“考试未过,可内部操作”以及“内部加分”之类的诈骗信息。他们还声称能够借助技术手段来修改高考分数,并且以此为理由收取费用,从而骗取钱财。
“特殊渠道”入学存在骗局:不法分子假冒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以及知名大学培训班等身份。他们谎称自己掌握高校的“定向招生计划”,称有“特殊渠道”能够“特批”,还能换取“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并且可以获取补录名额等。这些不法分子以“交钱就能录取”为借口,索要所谓的“指标费”“录取费”等费用,骗取钱财后就逃跑了。
“虚假大学”有招生及售卖假文凭的骗局。这些“虚假大学”常使用易与知名大学混淆的名称,以此迷惑他人来招收学生,还会胡乱发放文凭。这些学校不具备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涉嫌伪造并售卖虚假学历文凭证书,也涉嫌非法招生或进行网络诈骗。
- 同时向考生和家长收取高额的咨询费、辅导费、大数据平台使用费等。
虚假申领“助学金”的骗局情况如下:不法分子会冒充高校老师或者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宣称能够对困难考生或者成绩优异的考生提前进行助学金、奖学金的申请或者发放;还会以“再不领取就过期”这样的名义,要求考生提前支付“手续费”“报名费”等费用。
虚假录取通知书骗局:不法分子邮寄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把学杂费打入指定银行账号;他们故意混淆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区别,用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等入学通知书来蒙骗考生及家长。
虚假“提前招生”“定向招生”骗局情况如下:不法分子借助国家定向招生政策,吹嘘能够获取某大学的定向招生计划,或者假冒高校招生办,宣称学校提前招生,称交“定向费”或提前缴纳学费就能保证录取;以普通高校“自主招生”以及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国防生”为幌子,骗取钱财;还虚假承诺艺术生“交钱帮过”。
高考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制度,它极其公平且严肃,绝不存在任何捷径可走。倘若有人宣称能够给考生提供此类捷径,亦或对未来的专业做出准确预测,那么考生和家长就应当提高警惕,因为这很有可能是一个骗局。
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
认准官方渠道,莫信小道消息;
志愿辅导有陷阱福建警方防骗咨询热线,理性填报不迷信;
内部指标是骗局,特殊渠道不存在;
甄别录取通知书,提防“野鸡大学”;
疑似作弊是圈套,高考补贴实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