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信用优良,是我行优选用户”,信用卡营销套路多
“鉴于您的良好信用
已成为我行信用卡首选用户
点击立即申请》
这样的信用卡短信销售每天都会发送到很多人的手机上。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由于信用卡业务竞争激烈,病毒式畸形营销愈演愈烈。
花式营销获客必卡不讨论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人都受到类似于信用卡的“旺销”困扰。近年来,我国信用卡发卡量逐年大幅增长。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信用卡、贷款卡保有量6.86亿张,同比增长16.73%,累计发卡多张。银行存款突破1亿。
目前,信用卡发卡销售的方式很多,而且不限于直接上门或到营业厅销售。比如与商场、超市、电影院、大型展会、热门手游等合作。在人流密集的商场、超市,经常看到银行信用卡“摊位”,吸引消费者持卡办卡或“刷卡”,免年费。
借助互联网,推荐信用卡普及。在微信上浏览新闻、观看短视频,甚至阅读一篇文章,都可能被推送到信用卡广告。一些银行粗暴地采取捆绑强制卡的做法,不少消费者反映,申请按揭、消费贷款时被强制要求信用卡。
郝女士是一名白领白领,在没有同意办卡的情况下上门推销信用卡骗局,直接从家里收到了一张信用卡。 “当时我不在家,也没要求送货就给自己寄了,莫名其妙的就收到了信用卡。”
上海白领王女士,已毕业多年,在我上大学时就办理了信用卡。多年后,该卡过期了。王女士拨打银行咨询卡自动取消。新卡寄到原卡的学校地址。 “银行太随意了,给我办了一张新卡,没有通知我,也没有核实收货地址,万一卡被别人偷了上门推销信用卡骗局,谁负责?”
“免年费”大饼其实是个陷阱
“被礼物吸引,却走进大坑。这样的卡勾引一定要反对,否则后悔莫及。”网友“猫哥”在网上写道,他是在礼物的诱惑下才这么做的。张先生的信用卡,没想到没激活的信用卡也要交年费。如果他不知道的话,他已经被计入了三年年费,导致买房、按揭时需要征信。
据记者了解,大部分信用卡都必须收取年费,有的信用卡开卡后达到交易笔数即可免年费,还有的“霸道”规定年费费用不会受到影响,并且会从卡中扣费。很多信用卡在销售时都会以“免年费”作为促销点,但实际上只是首年费,或者每年到一定金额就可以交易。
另外,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些信用卡如果没有激活,年费就会以欠款的形式记入持卡人的账户,持卡人也不会激活,银行也不会通知用户。欠费。如果用户没有缴纳这部分欠款,就会造成逾期,影响个人征信。
张家口市张女士在“投诉聚集”平台投诉称,去年5月,她通过某银行APP推荐申请了该行信用卡,但并未在APP上说明该卡的特殊性质。收卡时,银行工作人员没有介绍所使用的权利和义务,一直以为是张普通的信用卡。今年5月份,我收到银行短信,说需要在6月2日前花够20万元,否则要收2000的年费。而卡透支金额仅为5万元。一个月怎样才能花够20万元?为了不影响征信,张女士不得不缴纳年费。
“这种隐瞒消费条款,不告知所有权利义务,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太气愤了!”张女士说。
应该加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该行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关投诉和纠纷案件也大幅增加。
河北省信用消费协会今年3月发布的信用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因银行信用卡预约条款、章程规定不到位而引发的银行质疑和纠纷,因信用消费比例不足而引发的纠纷。纠纷发生率为10.53%。
一位信用卡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只要在网上点击申请信用卡的链接,信息就会泄露,所以经常会出现某家银行的信用卡,其他银行也纷纷前来营销。 ”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君俊阳表示,信用卡业务已经成为很多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因此银行都在发力信用卡业务。在银行信用卡销量增加的带动下,“一人多卡”授信极为普遍,也形成了“发卡日即死卡日”的奇怪现象。
事实上,原银监会2009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就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发卡行为规范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并有义务履行必要的收费和风险。信用卡申请人;未经持卡人授权,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在信用卡激活前扣除任何费用。
消协相关人士认为,银行信用卡提示需加强相关解读,加强合同条款的解释和规范,规范信用卡申请过程中的服务规范化加强确保消费者了解应用中的各种注意事项,优化优化使用体验。
苍凉
读
推荐
中国消费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