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技巧 正文
  • 本文约1861字,阅读需9分钟
  • 216
  • 0

防骗 | 家长群上演无间道?勤奋好学“子女”竟是骗子伪装的!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年1月20日 13:01,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不少网友很疑惑,骗子究竟是如何混进家长群的?虽然这个骗术看似简单,但还是成功“套路”了一些学生家长。另外,也有一些网友分享了防骗的技巧。一般而言,刚入群的骗子不会立刻作案,而是会潜伏一段时间,熟悉群里老师、家长的说话风格,为之后的诈骗做好准备。

网络防骗小妙招_见网友防骗技巧_网上如何防骗

网上如何防骗_见网友防骗技巧_网络防骗小妙招

学生家长群是一个方便家长与学校沟通的平台。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竟然上演了“无间道”。东莞市公安部门近日成功打掉一个诈骗团伙。该团伙成员成功渗透部分学生家长团体,冒充学生对家长进行诈骗,15天内骗走家长6.4万元。

(本文转载自反欺诈大数据:FPData)

文字总数:1753 字

阅读时间:5分钟

见网友防骗技巧_网上如何防骗_网络防骗小妙招

标题图片:资料图

消息一出,立即在网络上炸开了锅。不少网友表示难以置信,甚至有人惊呼:“被骗的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有多少?”

这就是骗子家长的“套路”!

很多网友很困惑,骗子是如何进入家长群的?从公安部门通报的情况看,犯罪嫌疑人先购买了一批QQ号码,然后搜索学生家长群,以学生名义进入家长群,将学生家长添加为好友,并冒充学生家长。他们的孩子,然后实施了骗局。

那么,骗子是如何实施诈骗的呢?从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虎门警方查获的“剧本”可以看出,骗子一般会利用北大、清华等名校教授举办英语口语、计算机编程培训班为借口。 ,高等数学等在他们的学校。受试者收费5000元至8000元不等,并向家长要钱。

为了让大家了解骗子的伎俩,警方举例“了解”骗子实施诈骗的过程。

10月30日,犯罪嫌疑人王某利用其昵称“好好好雪”的QQ账号实施诈骗。他通过家长群添加了一位昵称“小娟”的学生家长。随后,他冒充“小娟”的儿子,谎称自己的QQ号被盗,后又换成了QQ。王见“小娟”并无可疑,立即表示学校要举办培训班,他要补习英语、数学、计算机等课程,每门课程费用为8000元。他想申请英语和计算机课程。看到孩子如此勤奋好学,“小娟”终于答应了,并让“儿子”赶紧把付款信息发过来。 “小娟”收到信息后,立即将钱电汇到所谓的“学校账号”上。 (本文转载自反欺诈大数据:FPData)

据警方介绍,为了增加可信度,该团伙还制作培训通知单并发送给家长,伪装成“培训导师”诱导家长与他们确认培训事宜。

这个骗局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成功骗过了一些家长。经公安部门核实,该团伙实施违法犯罪4起,诈骗金额共计6.4万元。

这些父母与孩子到底有多缺乏沟通?

很多网友都觉得不可思议,竟然有冒充自己孩子的骗子上当受骗。

“这些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有多少?”网友“suyin”说道。

网友“星空杂评”也持有同样的观点:“被骗的都是与孩子缺乏沟通的父母……”

网友“Scarlet_111”对此表达了自己的困惑:“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会被这样欺骗?如果谎言是孩子出事了需要转账,家长无奈才转账,也可以理解,毕竟也是因为担心孩子的病症,我才这么迷茫……我都不敢想象见网友防骗技巧见网友防骗技巧,我怎么能在这个培训班上骗人呢!

网友“静美仙子静美”与大家分享了她的经历:“我收到一条假冒女儿的短信,叫我爸爸,但我是妈妈……”

此外,还有网友分享了防范诈骗的小窍门。例如,网友“卢白江”就科普了一些反诈骗知识:不要轻易向他人泄露自己的微信账号和密码;养成设置好友备注的习惯,帮助识别“克隆”好友;一旦发现自己的微信账号被盗,应及时冻结该账号。提醒其他朋友不要上当。 (本文转载自反欺诈大数据:FPData)

请谨防家长群的“卧底”

记者查阅新闻报道发现,近年来家长群体中电信诈骗事件时有发生,学生家长务必提高警惕。

12月10日,新京报官网在《陕西渭南破获电信诈骗案》报道中介绍了陕西渭南破获的一起电信诈骗案。本案犯罪团伙的诈骗手段与此次东莞被打掉的犯罪团伙的诈骗手段如出一辙。

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冒充被害人儿子,还以参加培训班为由实施诈骗。办案民警分析,犯罪嫌疑人通过特殊渠道购买了部分学校的家长群号码,盗用其中一名家长的QQ进行潜伏。由于不少学校家长团体要求家长填写真实姓名“某某妈妈”、“某某爸爸”,这就给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一般来说,刚入群的骗子不会立即实施犯罪,而是会潜伏一段时间,熟悉群里老师、家长的说话风格,为后续诈骗做好准备。

无独有偶,今年12月6日,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空间站》也报道了一则不法分子冒充班主任骗钱的新闻。原来,12月4日晚上9点左右,江苏南通,一所小学家长微信群遭到不法分子渗透。

不法分子利用与老师同名、头像的账号冒充老师,并贴出“学校通知我们缴纳70元数据费”的告示,要求家长在群里发红包支付。尽管老师发现情况后立即对不法分子进行询问,并在群内提醒家长,但不法分子仍然成功骗取26名家长1820元信息费。 (本文转载自反欺诈大数据:FPData)

据后续调查,犯罪分子以平衡车赠送为诱饵,要求家长将这一信息分享给40多人的群,并反馈微信群二维码。家长上当后,不小心将家长微信群二维码推送给了不法分子。

网络防骗小妙招_见网友防骗技巧_网上如何防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