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寰宇资讯 正文
  • 本文约2205字,阅读需11分钟
  • 168
  • 0

雁默:中方君子动口不动手?那如果特朗普演君子呢?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年1月15日 09:03,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特朗普要让对手觉得他是疯子,演法很多,包含突然饰演“君子”。大陆有学者说,对特朗普,中方应“君子动口不动手”,我听了都捏把冷汗。如果对方“动手不动口”,甚至表演起君子呢?那中方是否不动手也不动口?相信大陆的美国专家应该都同意,特朗普表面很好斗,但根本不想闹到鱼死网破。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家严默】

特朗普希望他的对手认为他是个疯子,他使用了很多伎俩,包括突然表现得像个“绅士”。

有中国大陆学者表示,对于特朗普,中国应该是“只说不做的君子”。我一听就出了一身冷汗。如果对方“不说话”,甚至表现得像个君子怎么办?那么中方不采取行动、不发声吗?

我曾经说过,美国更擅长战术而不是战略,而中国恰恰相反。为了弥补战略失误,特朗普会丰富自己的战术策略,其中包括明显自相矛盾的举动,让对手摸不清他的真实意图。

2024年12月,特朗普及其团队对中国的态度明显谨慎,甚至偶尔表现出善意。因此,中国不能排除美国可能在未来四年内对中国采取更加细致的“两管齐下”的战略,态度柔和,但攻击更加恶毒。

比如,在台湾问题上,特朗普就反其道而行之,主动承诺美国将“明确反对台独”,甚至不会对中国进一步“孤立台湾”表示反对,也不会采取任何反制措施来换取中国的支持。对其他问题的支持。如何应对这种让步?

再比如,在科技战方面,特朗普如果允许美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他也会欢迎中国在美国投资建厂,甚至允许中芯国际这样的芯片厂采用先进制程。美国的设备生产尖端芯片。芯片;但另一方面又用高关税切断中国制造芯片的进口(包括第三方转口),实现彻底脱钩。这种方法该如何处理呢?

中国人都知道“棉絮里藏着针”的意思。当然,美国会对中国软硬兼施,但特朗普在操作“软硬互换”方面很可能远比拜登熟练,目的是让中国无力报复和还口。

诚然,特朗普团队能否做到这一点还不得而知,但如果中国早早决定“只言不行”,无疑将推动美国推出更加细致灵活的策略,这将使你哑巴吃黄连。

我完全同意大陆学者的说法,“中国应该探索开放、包容、共享的创新生态系统,让世界与我们合作”。所以我再说一遍,“中国的战略是正确的”。

然而,当正确的战略受到外界的严峻挑战时,就需要引入多元化的策略,以确保其不断向战略目标推进。反击当然是战术之一,但相对于反击,一些大陆学者更倾向于实行“逃避”战术,认为君子用言语而不用双手就能占据“道德制高点”。

根据该理论,规避策略依赖于中国企业“采取措施规避关税壁垒”,例如转口贸易。那么,如果特朗普允许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设厂,是否会是企业规避关税的最佳途径呢?即使中国企业在美国设厂,风险也是不可预测的,但也不能说对中国企业完全没有吸引力。

特朗普塑相_特朗普诗_

2018年,特朗普签署《中国经济侵略》备忘录后,宣布对一系列中国商品征收进口税,每年征税额约500亿美元。路透社

这给北京带来了一个难题:战略上希望中美合作,但也不能忽视风险。当美国打开投资大门时,中国却抓不住门后的陷阱。如果你拒绝,对方就会说你要脱钩,而不是我。

兜兜转转后,我们发现,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这是一个隐藏的秘密。不要低估特朗普的战术灵活性。即使他的命令一夜之间发生变化,他仍然可以保持平静,喘不过气来。仅凭纯粹的战略思维很难对付这样的对手。

这就是为什么说战术需要多样化。回避是一种方式,对策也是一种方式。前者不能用来否定后者,反之亦然。我们经常批评美国的“零和思维”,我们不能犯非此即彼的战术错误。

如果我们不反击,会发生什么?这很简单。会被世界各国视为软弱,被民众视为“无为”。虽然这种直觉不一定正确,但谁真正有兴趣去思考“抓住未来”的大迂回思维呢?

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证明规避策略是正确的。在此期间,由于被各方视为“软弱”、“软着陆”,加上民众对政府失去信心,局势真的能扭转吗?还是只会增加更多的隐患?

如果中国希望拉入其“生态系统”的国家都认为中国软弱,总是屈服于美国的欺凌,我们怎么能指望这些国家加入中国的队伍呢?

因此,需要警惕三个思维陷阱:

盲点一:既然对手错了,我为什么要犯同样的错误?因此,针锋相对的对策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这在逻辑上似乎有道理,但在实践中却没有道理。现实是,只有让对手认识到自己错了,双方才能回到正轨。方法就是以眼还眼。只有当对方感受到痛苦时,才能判断是非。

更重要的是,根据美国的政治制度,它实际上对未来才会实现的“长期痛苦”不敏感,因为它会改变领导层。如果下一届政府会感受到痛苦,为什么本届政府会关心呢?也就是说,中国的策略必须在短期内有效,力争让这届美国政府感受到痛苦。

“不是只争朝夕,而是只争朝夕”这句话并不适用于当前的中美博弈。 “只争朝夕、只争朝夕”是符合实际的。因为中国的政治和政策有连续性,美国不一定,后者可以利用这一点积累“长期的胜利”,实现“一千多年的胜利”。美国只要保证眼前的胜利能够最大程度地拖延中国的伟大事业,就能够满足其永恒的梦想。毕竟,一个政府的任期最长是八年,八年就是一千年。

上述两个例子并不意味着特朗普会效仿,只是想强调,他可能会用类似的策略,一方面给中国想要的东西,另一方面又向中国索要更多。我们不能再把特朗普想象成一个只会打拳的对手。他还会根据需要给予拥抱,而这些往往都是各方都觉得不太可能的“示弱”,让人觉得他真的疯了。然而事实上没有。假装疯狂的目的是为了隐藏自己的弱点或恐惧。

因此,中国只需密切关注美国的弱点,不要被“表演”所迷惑,直击要害,这有时才是上策。与其躲避坑,不如让对方知道自己会被拉入坑。我相信中国大陆的美国专家应该都同意,特朗普表面上很有攻击性,但他根本不想惹事。

如果对手错了,我们也可以犯错误,早点把后果展现出来,让对手避开坑,然后趁势把他拉到正轨上,而不是让自己永远处于被动的状态。防御和闪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