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总统正式阻止这场收购 坑队友,他们早习惯了
关于新日铁计划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美国白宫近日发表声明称,拜登总统正式阻止这项收购,因为这将“将美国最大钢铁生产商之一置于外国控制之下,并给美国国家安全和关键供应带来影响”。链条带来风险。”此举不仅遭到美国和日本两家公司发表联合声明的抗议,还给所谓的联盟关系泼了一盆冷水。
事实上,对于上述收购“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指控并无确凿证据。美国专门监管机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查后,对于该交易是否会构成国家安全风险尚未达成共识。美国钢铁公司和新日铁公司的联合声明还表示,拜登的决定“没有就国家安全问题提供任何可靠证据,违反正当程序和法律,有助于推动拜登的政治议程”。
近年来,美国政府不断拓展国家安全概念的边界,将经济、贸易等其他领域的问题纳入审视。随着外国投资委员会权限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被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这不仅限制了其他国家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并购,也限制了美国企业的海外行动。
是什么推动了这一政策从宽松到严格、从开放到封闭的转变?一方面,在经济衰退和国际关系变化的背景下,美国深感领导力被削弱。这种日益增长的焦虑导致本土主义和保守主义死灰复燃。政客积极夸大美国面临的国家安全威胁,通过采取限制性行动、推行限制性法案来获取个人政治资产和政治声誉。例如,在总统竞选期间,两党都担心被指控未能维护国家安全,因此公开反对上述收购。
另一方面,这也是历史惯性造成的。美国向来喜欢按照自己的标准对别国企业挥舞审判“剑”。例如,1987年,五名美国国会议员站在美国国会山的台阶上,面对电视摄像机,用锤子砸碎东芝收音机,决定对东芝违反美国禁止与苏联进行交易的禁令实施制裁。当时,美国和日本正在半导体技术上展开激烈竞争。此次制裁重创了行业巨头东芝。
讽刺的是,美国不能接受外国收购国内重点企业,却习惯于收购他国关键行业的企业,甚至主动为本国企业前进排除障碍。 2013年,法国电力公司阿尔斯通高管皮耶鲁奇被美国司法部指控商业贿赂,并在美国机场被捕。阿尔斯通被罚款7.72亿美元,并不得不于次年将其电力业务出售给主要竞争对手美国通用电气。
法国能源巨头德希尼布也采用了同样的套路。德希尼布公司因在尼日利亚建设液化天然气工厂的合同中被指控存在腐败行为而不得不向美国支付巨额罚款。这家实力严重削弱的全球能源巨头最终被规模较小的美国竞争对手美光科技“吞并”。
可见,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美国从来没有因为结盟而对其他国家的企业手软。此次受阻收购再次验证了这一事实。负责钢铁行业的日本政府经济产业大臣武藤佳晴表示,“美国基于国家安全考虑做出这一决定,既令人无法理解,又令人遗憾。”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美国追求的是相对于所有其他国家的全面领导力。无论美国如何强调与盟友同甘共苦,如何拉拢盟友纷纷结成“朋友圈”,只要高举美国第一的“旗帜”,就可以发动“无情”的“战争”。随时针对任何国家的“经济战争”。
中国有句古话:“至诚则多,失信则少”。山姆大叔习惯于欺凌和利用弱者。当盟友一次次被“背后捅刀子”时,谁愿意“出卖生命”?
撰稿:翟麦云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美国国际战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