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宇舟| 攻守之势正在改变:2025等待回答的四问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家江宇洲】
刚刚过去的2024年末,成为了广大军迷们前所未有的狂欢。短短一周,多架新型战斗机“批发”飙升,076“川舰”雄伟出坞,“福建舰”再次起锚,全球首个军用5G网络可同时连接数万台机器人……而这只是2024年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军事成就的绚丽乐章。一整年,显然见惯了军事装备爆炸的广大军迷一次次被官宣和“泄露照片”兴奋不已,跳上跳下互相诉说,却吃尽苦头,不少新武器加速变“酷”。女士”。
我相信,任何一个曾经陪伴国家走过世纪之交“三大耻辱”的上了年纪的朋友都会说:“别想三十年前,甚至五年前,我们都不会想到,我们会度过如此幸福的一天。”
那些日子里我无法掩饰我的微笑。上周,我在《军事评论周刊》上看到了洋基先生的照片,特别是圣诞树上的“挂灯笼”。我什至靠在桌子上笑了。几分钟的尊重。想想那些年,真是“一把苦泪”。如果我能回到过去,告诉自己今天的盛况,我一定会认为这是“一派胡言”。作者自己的
2024年的最后一周,将会有如此密集、令人兴奋的成果展示。这只是巧合还是有意义?是研发进度的自然重叠,还是由于斗争预测而产生的连锁反应?我个人认为两者都有,但不是全部。这或许和最近的洲际导弹试射一样,都预示着时代重大转折的到来:
十年来的经济大变革,正迎来破茧成蝶的时刻,冷战以来一超级大国的局面将被彻底打破;人类空前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信息化力量将在太阳升起时崛起。来自东方。中国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从追赶者转变为领导者。
1. 为什么说我们正处于战略转折点
在战略拐点来临的时刻,我们将有序推进自身发展,为国内外同志和合作伙伴提供鼓励和保障;另一方面,我们将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迎击一切挑衅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挑衅的成本会越来越高。
军事装备生产只是一个国家制造技术水平的体现。更何况,中国的军费开支占美国GDP的一半还不到,而且步伐更加从容。越来越多领先装备的出现,只是整个制造业发展的冰山一角。
在几百年的历史中,我们已经习惯了西方等同于先进的事实。如果一个产品不采用西方,它就不是高端的。如果管理模式不采用西方,就不会是完美的。如果这个观点有非西方的依据,那就相当于一个错误的论点。就连我们的内生模式取得的进步,也被一些人解读为在西方市场化指导下的复制粘贴。本来是对人类一切优秀经验的平等吸收和篡夺,结果却以学术研究的名义进行。 PUA。
转折的标志之一就是我们正在打破这种意识形态印记,表明中国正在逐渐从产品甚至制度的追赶者转变为领先者。越来越多的类似证据将会不断出现。这既是七十多年发展的积累,也是新时代奋力拼搏的加速。
距离有人宣称“现在是投降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八年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新八年抗战中,我们不仅保卫了这个十亿人口的工业化国家,而且推动了它继续前进。
众所周知,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世界工厂。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总量的30%。双边直接交易进出口总额占世界总量。 12.4%,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平均在30%左右,超过七国集团国家的总和。
面对新旧动能转换、打压贸易战、加紧技术封锁、新冠肺炎疫情等艰难困苦的挑战,我们不仅守住了独立自主的底线,而且也极大拓展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
对比《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目标和实施情况,基本已经超额完成。作者自己的
我们的经济发展不仅仅是数量上的简单增长,而是创新的深化,实现“创新提高质量”。全国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定点企业比例超过20%,产业数字化规模达43.8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2023年,我国高端制造业出口值将达到10.65万亿元,占全年出口交货值的72.84%。 2020年以来,海外高端制造业贡献率连续四年保持在70%以上,并持续创历史新高。
荷兰格罗宁根增长与发展中心数据显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已从2022年(美国=1,下同)的0.36提高到2023年的0.44。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增速已位居世界前列,不少发达国家近年来甚至出现负增长。例如,德国同期下降10.7%,日本下降12.8%。追赶势头愈加明显。
1997年至2021年中美全要素生产率之比。中国所占份额已从本世纪初美国的五分之一左右增长到如今的近一半,相当于美国的67%日本同期的份额。差距正在加速缩小。 《中国宏观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国际比较》
“创新提质”的背后是技术的全面突破。并且走出实验室,形成大集群,不仅有力支撑了生产力的发展,也促进了各地区的共同发展。
关于这个话题,本文无意复述雷蒙多等人感叹封锁失败的“一家人的故事”,而是更愿意用宏观数据来说话。例如,清华大学与自然研究情报团队联合研发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显示,中国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跻身全球十大科技创新中心之列。全球仅比美国少一个,中国共有19个城市(都市圈)入围科技创新中心百强。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20强(都市圈)发展模式图 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
如果按照联合国下属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标准,清华大学的上述统计数据不仅不讨人喜欢,甚至有些自谦。
WIPO历年公布的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单,记录了高速发展的井喷时刻。 2017年,中国仅有4个集群入选;到2022年,这个数字飙升至21个,首次与美国持平。在最新的2024年榜单中,中国大陆有26个科技集群跻身前100名(如果包括香港和台湾,则为28个),而同期美国的数量已降至20个。中国被该组织认定为“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唯一的创新领导者”。
根据WIPO公布的2024年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名单及其在主要国家的数量,我国科技发展布局更加均衡。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中国是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唯一的创新领导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如此密集的集群就像一辆配备了动力的马车,驱动着中国高铁高速前进。近年来,“超大规模经济”的概念不断出现在官方媒体中,而从更广阔的历史视野来看,这是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工业化大国,拥有十亿人口,形成了4亿人的中型消费群体,并在信息化、智能化的引领下,向星辰大海全面发展生产力。
上面分别提到了经济规模活力和科技创新活力。生产和消费两个市场、国内外循环将激发出哪些广阔前景?这些前景将激发什么样的生产力激增?这将是创世以来前所未有的。
多个中国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已超过50%。
这种技术与市场的结合就像一棵巨大的榕树。茫茫景象中万千枝叶的绿荫下,有粗壮的树根,对应着不断成长的生产制造组织、管理和经营结构。 、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质量控制体系、商业运作模式、技术标准推广广泛的、全球的资源和信息采集……最终将有一条高度敏捷的供应链贯穿其中,这将不断刺激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和更新。随着看得见的“铁水公路”路网的延伸和无形的无线电波数据的交织,意味着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正变得日益一体化。
工业技术正在以以前难以想象的速度整合。仅2022年,我国已建成150多个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联网工业设备数量超过7900万台。到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1.35万亿元,同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个,不到一年时间翻一番,联网工业设备数量超过9600万台套。
过去六个月,“三驾马车”特别是投资和消费的情况,世界银行
这种连接实体与虚拟、国内与国外的“滚轮式发展”模式,是奠定我们经济发展基础的压舱石。而在近十年内外部形势的不断挑战下,“压舱石”不仅坚强,而且不断成长。这就是为什么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成,相当一部分朋友的痛苦还会继续(甚至包括笔者本人),但我们仍然敢断言,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已经有了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在事实上,悲伤和快乐都可以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