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案例 正文
  • 本文约1884字,阅读需9分钟
  • 178
  • 0

找工作,务必警惕这些风险与骗局!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年1月2日 10:03,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求职者如果落入骗局,请切记保留好相关证据,及时向有关部门求助,涉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违法违规的可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投诉举报。

求职路上有很多机会

但其中也有很多陷阱

@正在找工作的朋友

警惕这些风险和骗局!

非法职业介绍所

一些未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或冒用、伪造相关资质的“黑中介”非法从事岗位介绍、岗位招聘等中介服务活动。他们中的大多数无法提供真实合法的“可靠”工作机会,常常冒充介绍人。他们以工作为幌子,以“轻松高薪”、“快速升职加薪”为诱饵,利用各种手段骗取求职者钱财。

预防提示

选择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求职时,应查看其是否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最好选择诚信度高、操作规范的服务机构。

不要只相信口头承诺,而应在确认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签订正式的服务协议。

未经许可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黑中介”是典型的违法行为。求职者一旦遇到,请保留相关证据并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投诉。

非法招聘收费陷阱

一些犯罪分子许诺高薪和轻松的职位。他们往往以押金、保证金、认证费、服装费、材料费等形式收取金钱,然后用各种苛刻的要求迫使求职者放弃求职或离职。所缴纳的费用不会以任何理由退还给求职者。

一些机构声称与世界500强、大型国企等知名企业合作,并拥有内部推荐权。求职者只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通过特定渠道成功获得优质offer。然而,这些所谓的“内部推荐”和“保证报价”的承诺往往很难兑现。

一些不法分子与无良网贷平台勾结人力资源公司招聘骗局,“挖掘”车贷、美容贷、培训贷等新招聘陷阱,欺骗刚毕业、步入职场、急于找工作的求职者。

预防提示

求职者应提前通过第三方平台等渠道查询拟应聘企业的相关资质。如果企业在求职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需要租用或购买各种工作设备或支付金钱或贷款,则可以安排职位。 ,应果断拒绝,以免上当受骗。

“内部推荐”、“保底优惠”等收费大多是虚假宣传,涉嫌违法违规。求职者千万不要抱着“走捷径”、“靠关系”的心态相信骗子的言论。

如果求职者陷入诈骗,请记得保留相关证据,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如果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违反法律法规,您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投诉。

以招聘名义实施诈骗等违法行为

犯罪分子通常会在一些知名网站、论坛以及各类网络服务平台上发布预制的招聘信息,并使用“高薪紧急招聘”、“无需学历”等词语来博取关注。

求职者一旦点击链接,就会被要求通过添加QQ、微信等方式进一步“单聊”或“详细讨论”,求职者一旦落入陷阱,轻轻松​​松就能赚到几百元通过前几次刷单,然后预付更多金额以获得更高比例的佣金。直到相当数量的自有资金转入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后,才会被对方迅速封杀。

一些传销机构在招聘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以“勤工助学”、“兼职招聘”、“高回报”为诱饵,吸引求职者。一旦求职者落入陷阱,传销组织就会要求支付一定费用或购买某种产品,并布置各种“促销任务”。

预防提示

求职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擦亮识别骗局的“眼睛”,掌握防范陷阱的“招数”。 “招聘信息,一定要提高警惕、多查、多问、多防,避免“踩雷”、“掉坑”,谨防不法分子借招聘之名实施诈骗等违法行为。

一旦求职者受到欺骗或伤害,请及时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如果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违反法律法规,您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投诉。

窃取求职者个人信息

一些不法分子以招聘为名人力资源公司招聘骗局,打着“高薪兼职”、“点击返现”等幌子,进行电信网络诈骗,诱导应聘者办理银行卡、手机卡或注册APP账号。

这些银行卡、手机卡或支付账户将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洗钱等非法活动。一旦涉及相关信息,持有人将受到直接牵连,带来个人信用损害或相应法律责任等风险。

预防提示

求职者应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求职尤其是网上求职时,应认真阅读相关须知,谨慎使用授权,遇到“天上掉馅饼”这样的“好事”要保持警惕,保护好自己的个人身份。防止证件号码、银行卡号、支付账户等敏感信息被不法分子非法收集和利用,造成财产损失或其他不良影响。

一旦求职者受到欺骗或伤害,请及时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如果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违反法律法规,您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投诉。

劳动合同暗藏“猫腻”

一些用人单位在达成用工意向后,以各种理由拒绝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些雇主在签订合同后不向雇员提供合同文本副本。有些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中缺乏岗位、劳动报酬、工作条件等具体信息。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劳动者上班后的合法权益将得不到保障。

预防提示

劳动者在加入公司前必须仔细阅读并签署劳动合同,特别是涉及个人权益的关键条款。这是对他们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

对于兼职,可以签订口头协议,但应注意保留最初签订协议时的相关证据。

如果您因故无法签订合同或发生协议纠纷,您可以及时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寻求帮助,通过正规渠道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