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学徒骗局 我理解的侯孝贤电影
郑州·年终大放映|侯孝贤《悲伤城市》(4K数字版)
点击图片跳转至活动推文
指导
语言
2023年10月25日,侯孝贤罹患阿兹海默症的消息引起朋友圈一阵遗憾。然而几年前,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侯孝贤导演的近况,朱天文等人也辟谣了。从目前的说法来看,他停止拍电影是事实。
话虽这么说,我最后一次见到侯导还是2017年在台北的事了,可惜当时我已经处于一种支离破碎的状态。有趣的是,有朋友去抽烟,还拍到了他和侯孝贤在电梯里的照片。不过,我真的不会有任何期待偶遇的记忆。
探索期
这就是她(1980)
风吹过 (1981)
河边草绿(1983)
转型-
我儿子的大娃娃(1983)
成熟期
风柜人(1983)
寒假 (1984)
童年往事 (1985)
风中之恋 (1986)
转型-
尼罗河的女儿(1987)
高峰期
悲伤城市(1989)
梦想生活(1993)
好男人好女人 (1995)
再见南国,南国 (1996)
海之花(1998)
转型-
千年曼波(2001)
总结期
咖啡时间(2003)
最好的时光(2005)
红气球之旅 (2007)
电气馆(摘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电影》,2007 年)
金弦(选自《10+10》,2011)
明志/绝唱
刺客聂隐娘(2015)
18部故事片。应该说,在电影大师的世界里,侯孝贤的作品数量算得上中等产量。然而,电影行业的席位和音乐椅竞争实际上并不是以产量/产出为最终依据。因此,很多“八个半”的导演(比如杨德昌)也能获得第一。对于最固执的人来说,电影本身并不是以奖项、名气、票房来评判的——只要你喜欢侯孝贤的一部作品,你就会喜欢侯孝贤的所有作品——我就是这样的粉丝观众。或多或少,都没关系。
几乎从成为影迷开始,我就是侯孝贤的粉丝。没有理由这样做。看来我会被新的台湾电影所吸引,就像我被侯孝贤和杨德昌吸引一样。迟早,它会发生。
一开始对分期的理解和导演的简历清单没有什么区别。时间已经给了它自己的秩序。但有趣的是,侯孝贤总是留下一个关卡,一次不太成功的转型和探索(重点是我个人的看法),给人的感觉是他有几个胃,能反省,就像电影界的老黄牛一样。图像的意思。可能与侯孝贤作品的不同阶段、台湾社会、世界潮流、合作伙伴、依赖演员的关系有关。侯孝贤就像一面铜镜,是一个能够及时反映这些变化的导演。换句话说,他非常善于学习、转化和产生自己的风格。作品看上去都是长镜头,也有变化。
在电影制作初期,侯孝贤的基础,无论是眼界、品味,还是电影知识的积累,都不如杨德昌。这从侯孝贤对杨德昌的支持也可以看出。早期,新导演的根据地就在杨德昌家族周围。但侯孝贤的优势在于,他是从片场学徒做起的。他踏实、顽强、喜欢思考。因此,杨德昌很快完成了女孩的希望-学校成长-白领社会-婚姻考验,进入了与年龄同步的现代都市家庭情感的成熟思维。侯孝贤也通过《风》、《冬天》、《孩子》、《爱》这四部我认为是他成熟期的作品,完成了他的成长、蜕变、振翅飞翔的过程。他的成长就是成熟的过程。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品的缺点甚至比杨德昌留下的还要少。
关注欧罗巴的人应该都知道,我最喜欢的侯孝贤现在还处于这个成熟阶段,然后溢出到了《悲伤城市》和《梦想人生》。
下面通过一些图片和文字简单勾画出我的印象和记忆。这些经历的动员是如此顺利,因为二十年来它们从未真正随着电影而结束。
面对观众与背对观众
据说,《风归来的人》从第一幕起就给很多著名导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一时代,后来的科长如今已是电影界的新人。总而言之,从一个镜头就能看出,这个导演完全不一样。
电影中两个场景最有趣的对比来自于青年团/野孩子在海滩上为镜头跳舞,以及到达高雄后目睹彩色宽银幕。它们准确地呈现了面向观众和背对观众的对比。侯孝贤已经了解了时下的流行词汇。
我在电影院看过第一幕的两个版本咖啡学徒骗局,一个是李宗盛的配乐,一个是杨德昌建议的《四季》。不说审美,古典音乐的加入意味着侯孝贤的电影具有国际视野,带来的体验就是镜头离人物如此之近咖啡学徒骗局,产生了情感上的距离(相反,本土的配乐仍然遵循电影的叙事表达)。就像你现在无法想象一部电影使用《月光奏鸣曲》一样,也很难想象它是其他的东西。
第二幕对电影框架的理解,意味着侯孝贤对电影的理解不再是才子佳人的鬼混。我怀着向往的心情上去,却发现是一个骗局。生活进入了他的电影,或者说,他的电影是从生活的概念中截取的。残酷、破碎的梦想、笑话、黑暗,都是不言而喻的。观众不再只是坐在座位上享受与现实生活无关的梦幻投影、纯粹的套路模板、心灵按摩。看似求远的艺术选择,实则让侯孝贤走向世界,一鸣惊人。
儿童式,以儿童的姿势站立
《东东假期》似乎是一部退到孩子位置,退到乡村,让孩子们自己去看世界,谈论自己调皮天真的事情的电影。电影一开始,一个小学毕业生的演讲是一种起鸡皮疙瘩、深情的语气,孩子们根据大人的影响,抒情地说话。影片根本不是那样的,也和这个岛上丰富的儿童喜剧电影不同。
无论是河边的疯子,还是暴力发生时疯狂的岩石,侯孝贤对场面的处理都是明快、巧妙的。这当然与暑假作业和童年回忆的温馨设定密切相关,但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认为(幼稚的言语肆无忌惮,孩子有最纯洁的眼睛等等),但不会想那样拍照。因为题材太小了。就连大人的傲慢都已经深入到了他们的骨头里,解释彻底之后他们觉得小孩子的世界还是一样:只有大人才懂事。
回头看三遍,不回头
三人回顾《童年往事》。他们是:
童年时期关于父亲阿晓去世的黑猫的恐怖传说,让他感到困惑和恐惧。
当我母亲去世时,她唱了一首赞美诗:“一切归于主,直到永远。”哥哥转过身来,说:“那你也哭吧。”
家里最后一位长辈,我的祖母去世了。兄弟俩往门口望去,收尸人用杀了他们的眼神看着他们,说:“这些都是不孝子孙。”
从电影之外,大家都知道,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奶奶来自于侯孝贤的亲身经历。当奶奶一次次走在大陆通往梅江大桥的乡间小路上时,侯孝贤似乎也会想着跨过那座梅江大桥,在时间的洪流中与奶奶在一起。原本完全不同的生死世界,终于以超越电影的方式重新连接在一起。又或许他只是跟随刺客聂隐娘,向新罗、未知的迷雾、历史的深处出发。
被遗漏和失去的爱
《爱情与艳遇》留下了一系列特别精彩的剧照,所有这些剧照似乎都来自于已经拍摄过但最终没有被使用的镜头。不过剧照艺术家随后出面表示,剧照的创作也超越了电影,不局限于电影的故事,增添了痴迷影迷的想象力。
无独有偶,《恋恋风尘》也有不少遗漏。你只能推断故事之间还发生了什么。比如,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如果没有牵手、接吻就没有爱情,那还能叫爱情吗?你只能想象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然后想想他们的家庭,他们在矿区的生活背景,以及他们进入城市所面临的困难。获得金门奖等在今天看来是一种特殊的、个性化的青年经历,却是当年台湾农村年轻人的共同点。
为自己拍一张照片,为自己说话。
《悲伤城市》设置的众多关键词对比中,上面是我随机找到的两个:摄影和台湾。这部电影还回答了它提出的问题,而保留答案是有代价的。
对我来说,它最令人兴奋的特点来自于文庆聋哑人的身份,模仿无声电影风格使用字幕卡。 《红蜻蜓》和《罗蕾莱》的场景我都单独看过很多次。我写了更多的解读和上半年看HKIFF的经历。
想到这里,李沧东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他的电影偶像是深受《尘埃里的爱情》影响的侯孝贤。是枝裕和反复观看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才明白父亲记忆深处到底藏着什么秘密。还有内地影迷熟知的贾樟柯的话:《风归来的人》在学习电影的过程中给了我很多启发。
1993年,阿巴斯盛赞侯孝贤并获奖,1996年,科波拉和《电影手册》愤怒地盛赞他,后来贾木许等人轮流上台致敬。侯孝贤的名气已经达到了顶峰。我还真数了《海上花》里的长镜头有多少个,一一观看。但如果我看到有人说《咖啡时间》是侯孝贤的巅峰,甚至《最美好的时光》是他的巅峰,我就很难接受。人的喜怒哀乐确实是没有联系的。
以古装片《刺客》结束自己的电影生涯,实现了侯孝贤导演的梦想,他渴望成为侠客、酒国英雄,渴望年轻的沉从文去旅行。作为一名战士前往首都。
· 结尾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