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隆:普京要的不是“新明斯克协议”,而是“新雅尔塔框架”
当地时间12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举行“现场连线”暨大型年度新闻发布会。在长达四个半小时的活动中,普京回答了60多名记者和民众的提问。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围绕俄乌战争的现状和动向。
普京表示,无法预测战争将持续多久,但俄罗斯正在朝着最初设定的主要目标迈进,俄罗斯在乌克兰有可以与之对话的伙伴。
对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未来的谈判,普京强调,俄罗斯准备与乌克兰的任何合法代表进行谈判,包括泽连斯基;俄罗斯没有预设对话条件,但必须以此前伊斯坦布尔谈判达成的协议为基础。这一立场也是基于当前的现实情况。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俄罗斯是否愿意在乌克兰问题上妥协的问题时,普京表示愿意达成妥协。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但就在发布会前后,几起突发事件也给俄罗斯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最重要的外部变化无疑是叙利亚阿萨德政府的迅速垮台。国际社会关注深度介入叙利亚局势的俄罗斯动向。内部事件是乌克兰对俄罗斯高级军事官员和住宅公寓的袭击。
再往前追溯,11月份有一场升级竞争。美国和欧洲允许乌克兰使用援助武器攻击俄罗斯境内的目标。俄罗斯随后向乌克兰发射了黑兹尔高超音速中程导弹进行报复。虽然此事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争议,但各方的表态中却隐含着一丝默契和回旋余地。美国目前正处于权力交接的过渡期。 “拜登的遗产”还能持续多久?而号称24小时内结束俄乌战争的特朗普又会推出哪些新政策呢?俄罗斯、乌克兰和欧洲都在等待并争夺未来更多的芯片。但距离各方真正坐到谈判桌前还有一定距离,俄罗斯、欧洲、美国、乌克兰之间仍存在棘手的结构性冲突。
近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赵龙在对话观察者网时就俄乌战场局势及战场外的博弈进行了深入解读。 。
当地时间12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现场连线”并举行大型年度新闻发布会。塔斯社
观察者网记者:赵先生您好,我们先来说说最近与俄罗斯有关的一些大事件。首先是叙利亚局势发生剧变。除了关注叙利亚各派别及其支持者之间的博弈外,外界也在观察深度介入叙利亚事务的俄罗斯和伊朗的反应。
普京在12月19日的年终记者会上表示,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反恐目标已经实现,“绝大多数人希望俄罗斯能够保留在叙利亚的军事基地”,尽管目前还不得而知谁提出了请求;与此同时,近期,俄罗斯一些有影响力的政治和知识精英提出俄罗斯应该退出(如卢基亚诺夫,“阿萨德政权的倒台意味着俄罗斯退出游戏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您认为俄罗斯将如何评价这一事件? ?
过去,政治观察家认为,俄罗斯通过在其对外行动中制造小障碍来实现重大战略目标。然而,俄乌战争爆发后,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到阿萨德垮台的冲突似乎呈现出某种系统性。问题是,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实际情况与其各个层面的内外形象和战争目标之间的真实差距是否会凸显出来,是否会影响战局?
赵龙:短短十多天时间,叙利亚局势发生如此巨大变化,应该说是出乎大多数国家预料的。对于俄罗斯来说,虽然从全球角度看,维持在中东的存在仍然具有战略意义,但中短期内显然不再是首要问题。
在俄罗斯国内,“一切为前线服务”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共识。在国际层面,利用有限资源应对包括乌克兰、中东、外高加索在内的“多线程任务”,难度也可想而知。
至于战争的最终目标,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它总是在动态变化,取决于战场局势的变化和各方内外政策的调整。无论如何,它都被迫在其他热点问题上进行有限的收缩,集中一切资源来确保乌克兰战争的利益。推进其实更符合俄罗斯当前的战略环境。这也是俄罗斯政治和知识精英争论的焦点。
观察者网记者:与俄罗斯相关的另一件事是,乌克兰近期连续对俄罗斯发动袭击,暗杀高级军事官员,并用无人机袭击居民公寓。您认为乌克兰此轮行动将对局势产生怎样的实质性影响?影响?普京19日在年终记者会上问及战争将持续多久时表示,俄罗斯在乌克兰有可以与其对话的伙伴。我们该如何解读这句话的意思呢?这是否意味着乌克兰内部正在发生一些变化?
赵龙:无论是最近的“暗杀战争”,还是远程无人机突袭,都表明乌克兰正在强化所谓“非对称战争”模式,将战场从前线推进到俄罗斯腹地,并转移对象从一般前线指挥员到高级军事人员。重视军事技术人员。
这是能力和决心的体现,表明乌克兰在顿巴斯战线相对被动的情况下,仍然有能力以相对较小的成本给俄罗斯造成不成比例的损失,并对冲“领土换和平”的悲观论调。同时,也可以在俄罗斯军政领导人特别是社会中制造恐慌,打破战争与人民日常生活的距离。
乌克兰也希望通过这样的行动向外界证明自己有能力对俄罗斯保持“互攻互守”的状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各方继续援助乌克兰的信心。不过,就整体情况而言,此类行动对顿巴斯前线的影响还是比较有限,更多的是战术和心理上的影响。
当地时间12月21日,两架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首都喀山的一栋高层住宅楼。视频截图
至于普京提到的乌克兰其他对话伙伴,他显然希望乌克兰国内各反对派势力能够“站出来”,对泽连斯基施加政治压力。虽然近期有报道称,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季莫申科等人批评了泽连斯基的政策,但应该说,无论是泽连斯基政府还是反对党和各类政治精英,在“抗俄”的战略方向上都有所作为。在这个话题上没有分歧。有关批评更多针对乌兹别克斯坦国内政治,特别是戒严背景下的政府高层人事调整、乌兹别克斯坦武装部队前总司令扎卢日内的调动以及前外长库列巴的辞职等。 。 ,而不是挑战泽连斯基的总统地位。
对于泽连斯基的“和平计划”,乌克兰反对党和政治精英也认可其最终目标,但批评其缺乏实际执行步骤、过度依赖外部支持、忽视民主化和反腐败改革等国内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未来乌克兰迫于特朗普压力恢复谈判,且谈判涉及领土、主权等敏感问题,乌克兰反对派势力可能会对泽连斯基施压,缩小妥协空间。
观察者网记者:此前,俄乌战场局势变化似乎已经逼近国际社会的心理“红线”。一方面,美国和欧洲给乌克兰开了“绿灯”。拜登作为看守总统允许乌克兰使用美制导弹对抗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国也纷纷效仿。另一方面,俄罗斯也有两个重要趋势。其中之一是普京。签署了批准更新的核理论的法令。其次,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射中程弹道导弹。这提出了两个问题。首先,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两年多。拜登为何在进入看守状态后放松对乌克兰使用武器的控制?他的意图是什么?第二,俄罗斯更新核理论意味着什么?这是否意味着使用核武器的门槛变低了?
赵龙:其实美国、俄罗斯也有相关反应的痕迹。今年年中以来,俄罗斯政府和战略界一直在讨论修改核理论。此后,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外交部官员等高层人士多次就这一问题发声,为此事“预热”,并随后提交俄罗斯国家杜马审批,作为法案,并由普京总统签署并批准。
外界认为,普京选择的签署日期具有特定意义。事实上,这个过程已经酝酿很久了。换句话说,俄罗斯期待拜登政府放松对武器使用的限制,甚至准备了应对计划,这并不奇怪。同样,拜登的做法也有逻辑依据。如果不是哈里斯在选举中被特朗普“彻底击败”,他显然会努力将乌克兰危机继续作为其任期内最重要的外交和安全遗产,但现在显然不可能了。
在无法创造“拜登遗产”的前提下,他将在接下来的过渡时期动用一切资源支持乌克兰。如果考虑到极端情况,释放武器援助乌克兰、攻击俄罗斯境内目标恐怕还不是结局,还会有后续行动。
此前,美国在对乌克兰军事援助的类型和规模、乌克兰对俄行动的约束和限制等问题上拥有“最终决定权”。然而,现任拜登政府可能期望盟友发挥更大的作用。
个人认为,拜登到特朗普的“权力过渡期”可能会导致乌克兰局势非常危险,不排除战事进一步升级。当然,俄罗斯和北约距离直接冲突还很远,因为这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当前各方互动中,默认的“游戏规则”和红线是乌克兰危机不能引发俄罗斯与北约的直接冲突。但与此同时,一些国家认为自己可以在红线之外做更多事情,不断在红线边缘试探,试图找出对方的隐忍和忍让,这很可能导致战略误判和事故。 ,非常危险。
尽管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射中程导弹起到了威慑作用,但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很快就开始讨论,特朗普上台后,如果美国拒绝继续主导对乌克兰的援助行动,欧洲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军事援助小组。英国、法国、波兰(德国较为谨慎)等国家充当“领导者”。关于需要在乌克兰驻扎维和人员、制定可持续的对乌援助计划以及增强乌克兰抵御冲突“二次爆发”的军事能力的讨论大幅增加。
需要看到的是,俄罗斯和北约为避免误判做出了相关努力。例如,俄罗斯在导弹发射前与美国进行了沟通,美国也与盟友分享了相关信息。多国在导弹发射前一天宣布关闭驻基辅使馆,并公开警告俄罗斯将做出重大军事举动等,双方显然保持着某种默契。
“榛子”中程导弹爆炸的那一刻。法新社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最初有消息称俄罗斯发射了“洲际弹道导弹”(ICBM),这将使其成为二战后第一个在实战中使用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这可能会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国家。影响。随后俄罗斯确认发射了“榛子”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担忧,但也表明俄罗斯可能还有后备选择。
总体来看,尽管各方保留默契,希望守住底线,但局势仍可能因“报复-反报复”的恶性循环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