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寰宇资讯 正文
  • 本文约3037字,阅读需15分钟
  • 235
  • 0

合川老农民:未来四年,美国农业在中国市场的失据会更进一步吗?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年12月24日 10:04,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一、美国农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失据这一举措立即对美国农产品出口产生了巨大影响。同年,中国对美国猪肉加征25%的关税,导致美国猪肉在中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下降。中美贸易战的直接结果,就是美国农产品大量丢失中国市场,对于美国的农业从业者来说,特朗普的再度上台,势必让他们雪上加霜。

“依靠别人永远不如依靠自己,你不坚强,别人就不会看不起你。”

2018年以来,中国致力于农产品进口多元化,大幅降低对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的依赖,不断强化国内粮食供应安全。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中国抵御贸易战风险,同时有能力对在美国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农产品出口实施反关税措施。

在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之际,中国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才能有充分的信心应对即将到来的特朗普冲击波。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家合川老农民】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战爆发,对全球贸易格局,特别是美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美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流失

2018年7月,中美贸易战正式拉开帷幕。美国宣布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对此,中方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对包括大豆在内的美国农产品加征同样的关税。此举立即对美国农产品出口产生了巨大影响。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总额从2017年的195亿美元骤降至91亿美元,其中大豆出口从122亿美元大幅下降至31亿美元。

大豆是中美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美国曾是主要供应国之一。贸易战后,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5%关税,导致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失去竞争力。中国买家已转向巴西等其他供应商,巴西已从中受益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美国豆农受到重创,不少农场陷入困境,甚至面临破产风险。

虽然2020年初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双方同意降低部分商品关税,美国大豆进口量有所回升,但这得益于进口多元化中国已建立的渠道以及中国买家对美国大豆的需求。风险预期使美国大豆进口量仍处于下降趋势。

合川老农民:未来四年,美国农业在中国市场的失据会更进一步吗?__合川老农民:未来四年,美国农业在中国市场的失据会更进一步吗?

图1:2010年至2024年,美国大豆占我国进口大豆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

随着贸易战进一步升级,2019年中国继续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美国玉米对华出口大幅减少。中国买家正在转向南美和其他地方寻找替代供应商。截至2024年10月10日,2024/25年度美国玉米对中国(大陆地区)出口出货量仅为6000吨,同比下降99.3%,几乎已达标。边缘清晰。

同年,中国对美国猪肉加征25%的关税,导致美国猪肉在中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下降。尽管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中国国内猪肉供应出现短缺,但美国猪肉因美国挑起贸易战而无法填补这一缺口,市场机会被欧洲、加拿大等国家抢占。

_合川老农民:未来四年,美国农业在中国市场的失据会更进一步吗?_合川老农民:未来四年,美国农业在中国市场的失据会更进一步吗?

图2:美国猪肉

2019年下半年,中国对美国高粱征收高额关税,导致美国高粱对华出口大幅减少。中国买家正在转向阿根廷等其他国家寻求替代供应,而美国高粱生产商面临库存积压和销售困难。

2020年初,尽管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双方同意降低部分商品关税,但美国乳制品对华出口并未明显恢复。中国对美国乳制品的关税仍然很高,而且随着中国国内乳制品市场逐渐饱和,美国乳制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不断下降。

2020年下半年,中国减少了对美国棉花的进口,​​转而增加了对印度、巴西等地的进口。美国棉花生产商面临市场需求下降和价格波动的双重压力。正是在这个时期,美国和西方对新疆棉花的抹黑,可以看作是中国市场份额受损后的压力反应。

合川老农民:未来四年,美国农业在中国市场的失据会更进一步吗?_合川老农民:未来四年,美国农业在中国市场的失据会更进一步吗?_

图3:2020年新疆棉花保卫战

2021年,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虽然包含有利于美国牛肉出口的条款,但实际出口量并未达到预期水平。部分原因是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中国买家对美国牛肉的信任度降低。此外,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牛肉产品因其更高的品质和更稳定的价格成为中国市场的首选。

2022年,包括杏仁在内的美国坚果作物对中国的出口将下降。中国买家正在转向澳大利亚等其他供应国,以寻找更具成本效益的产品。美国坚果生产商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利润率下降的挑战。 2023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同比下降24%至291亿美元。其中,大豆、玉米、棉花和高粱跌幅最大。

中美贸易战的直接结果是美国农产品失去大量中国市场。对于美国农业从业者来说,特朗普重新掌权势必让他们雪上加霜。

对我们来说,未来四年充满变数,新贸易战将加剧并重塑对外粮食贸易结构。为了更好应对未来,我们应该回顾现在和过去,寻找中国应对美国粮食霸权的思维路径。

2.中国国际粮食贸易多元化

在农业领域,美国对华贸易战的第二个成果是促进我国对外农产品贸易多元化。

面对美国农产品供应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迅速调整进口策略,积极寻找新的贸易伙伴。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以及俄罗斯等东欧国家从中受益,进一步促进了金砖体系的巩固。

2018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大幅增加,达到6610万吨,占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75%。巴西大豆以其高品质和相对低廉的成本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

_合川老农民:未来四年,美国农业在中国市场的失据会更进一步吗?_合川老农民:未来四年,美国农业在中国市场的失据会更进一步吗?

图4:巴西大豆成为2019年我国主要进口国

2019年,中国与阿根廷签署大豆进口协议,进一步增加自阿根廷大豆进口量至690万吨,同比增长44%。

2020年,中国自乌克兰进口玉米大幅增加,达到290万吨,同比增长137%。乌克兰玉米因其良好的品质和价格优势,成为中国市场的热门选择。如果不是俄乌战争的影响,我国与乌克兰的粮食贸易依然会呈上升趋势。

同期,中国增加了从加拿大的小麦进口。 2018年,这一数字约为110万吨。 2019年,中国自加拿大进口小麦增至150万吨。随着中美贸易战持续,中国进一步增加自加拿大的进口。 2020年,中国从加拿大进口小麦进一步增至200万吨,2021年为250万吨,占全年进口总量的四分之一。

2022年2月,中俄达成协议,取消对俄罗斯全境小麦和大麦的进口限制。这一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俄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今年一季度,俄罗斯向中国供应粮食1.2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自俄罗斯进口小麦9.7万吨,同比增长1840%;进口大麦2.9万吨,同比增长924.1%。随着中俄贸易改善,预计未来相关农产品出口量将进一步增加。

中美第一波贸易战爆发的四年内,我国粮食进口结构发生重大调整,美国农产品占比快速下降。通过多元化进口渠道,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对于大豆、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中国已成功找到多个替代供应商,避免了依赖单一市场带来的风险。

同时,实施多元化进口战略有利于“一带一路”和金砖国家体系。这不仅有利于稳定自身市场,也有利于与金砖国家体系建立经济联系。

在美国和西方衰退导致全球经济低迷时期,中国积极调整贸易结构,为多国农产品提供广阔市场,逐步构建独立于美元体系的新型粮食贸易体系。后来又拆掉了美国霍乱世界的粮食武器。

除了贸易之外,从地缘战略角度来看,中俄共同建立的远东农业合作示范园意义深远。

合川老农民:未来四年,美国农业在中国市场的失据会更进一步吗?__合川老农民:未来四年,美国农业在中国市场的失据会更进一步吗?

图5:中国农业机械在远东培育

在中俄建交75周年之际,两国元首再次强调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决心。俄罗斯远东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耕地广阔,土壤肥沃,现代农业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人口稀少、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远东地区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中方在现代农业技术、管理经验、市场开发等方面优势明显,双方合作潜力巨大。

为充分利用远东地区资源优势,中俄决定在该地区建立农业合作示范园区。 “俄罗斯远东农工产业发展基金”将由中俄两国共同出资,为示范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提供资金支持。中国提供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生物技术等先进农业技术,提升远东农业现代化水平。与此同时,园区灌溉系统、仓储设施、物流通道等基础设施也在进行改造。

可以说,俄罗斯不缺土地,但缺人、钱、技术,而中国不缺人、钱、技术,但缺土地。两者的结合是最好的补充。远东深度合作将把中俄两国在经济上联系起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形成牢固的背靠背关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