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骁天、张彬茂:被美国“卡脖子”是什么感受?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家谭晓天、张宾茂】
在21世纪现代医学的疾病诊断体系中,生物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和定量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以开发生物分子定量检测方法为目标的“体外诊断(IVD)”行业自21世纪以来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已成为全球市场价值最大的领域之一。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在检测生物分子的过程中,传感系统会捕获生物样本中特定的目标分子,并将这种分子信息转换成更容易观察的光信号和电信号。在这个过程中,信号检测和分子识别是同样重要的因素。经过中国科研人员几十年的努力,针对微弱光电信号检测问题已经有了相当多的解决方案,基本摆脱了被美国、德国等先发国家“卡住”的风险。
基于高性能抗体的自动化体外诊断设备。图片来自:康耐视公司
对于蛋白质生物标志物来说,临床诊断中最常用的识别工具是一种称为抗体的工具蛋白。由于其出色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基于抗体的蛋白质标记物检测解决方案占所有蛋白质检测应用的 60-70%。在日常的分子免疫检测和病理分析中,因抗体质量问题导致误诊、延误治疗的情况其实时有发生。
可以说,当今时代,抗体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治疗方案的成败。同样,低质量的垃圾抗体也会导致很多科研结论的错误,误导人类知识库的更新。
我们的研究团队长期从事基于抗体的生物分子传感技术的研究,因此一直密切关注抗体行业。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小插曲,可以通过“管中画”的方式反映出中美两国抗体产业科研的一些情况。我会在这里告诉你。
GMP单克隆抗体生产车间。来自创意生物实验室
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分子,能够准确识别并结合特定抗原。然而,高质量单克隆的开发和生产过程相对复杂。首先,需要制备目的蛋白的重组抗原,并将这些重组抗原多次注射到实验动物(常见小鼠、兔子、山羊等)体内。当抗原进入动物体内时,其淋巴系统迅速将这些外来蛋白质识别为外来入侵物质,并拉响免疫警报。
这种信号刺激激活 B 淋巴细胞进入高度活跃的“超突变”状态,从而进化出能够分泌抗原特异性抗体的 B 细胞。这样的B细胞出现后,还需要多轮后续的筛选和性能鉴定。其中,表现突出的将进行测序/细胞系永生化,然后才能用于工业化生产。
随后的抗体生产过程同样复杂。它不仅需要比实验室培养皿大得多的培养罐进行反应,而且需要严格控制细胞培养条件,以保证批次间状态的异质性。最终需要经过多轮多角度的质量控制,最终成为单克隆抗体产品。而且,抗体的质量和性能越高,其生产工艺要求越高,质量控制标准也越严格。
不难看出,抗体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非常繁琐,有几十个工艺环节。正因为如此,抗体虽然是轻工产品,但它是不折不扣的高附加值产品。一些高端产品的价值甚至是黄金的1000倍以上。不客气地说,高性能抗体甚至可以说是工业皇冠上的又一颗明珠。
洁净生产车间配备生产帐篷。来自:FFKR 建筑事务所
得益于先发优势,2020年代之前,美国、德国、英国等老牌发达国家在抗体领域的话语权远高于我国。不仅在医疗诊断抗体领域具有优势,也基本垄断了科研抗体市场。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科研用抗体市场集中度处于中等水平。前四名龙头企业均为国外大型企业,合计市场份额为28%,而国内品牌市场份额仅为9.8%。 。
多年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品牌溢价,这在像中国这样早年本土抗体产业相对薄弱的国家尤为明显(疫情前,国产抗体普遍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作为科研领先的抗体公司,T公司和R公司的产品大部分在国内销售,价格涨幅较大。以癌症研究中常用的肿瘤坏死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抗体为例。美国官网上的价格基本上是每管300美元(约100μg),而国内代理商的报价则高达3-5000元人民币。还有一些比较常用的ELISA免疫检测试剂盒,有很多在中国的价格比美国高出两三倍。一家公司做过的最离谱的事情,就是把一种他们认为很难生产的产品加价一百倍卖给中国(见上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