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寰宇资讯 正文
  • 本文约3105字,阅读需16分钟
  • 142
  • 0

《读者洞察报告》:超9成受访者信任“澎湃明查”,期待提升互动性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年12月13日 13:03,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读者们普遍清晰地认识到明查是一个针对国际新闻进行事实核查的内容生产机构,对“澎湃明查”的信任度非常高,超过九成的被调查者认为“澎湃明查”是可以信赖的新闻消息源。

介绍

2021年9月,澎湃新闻推出国内机构媒体首个全球事实核查项目“澎湃名茶”。 “纸茗茶”通过严谨、透明、逻辑的溯源验证,在国内外社交平台和媒体上进行事实核查。我们对国际重大新闻热点事件以及涉华重大虚假信息进行核查,发布核查报告近800份,涉及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对于以事实核查为基础、致力于国际新闻报道创新实践的澎湃新闻来说,了解读者的新闻消费习惯和偏好至关重要。这份《澎湃新闻读者洞察报告》由《澎湃新闻》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同发起并实施,根据《澎湃新闻》读者问卷调查和部分读者深度访谈数据,旨在揭示国际读者的新闻消费习惯、对《澎湃新闻》的了解以及对后续发展的期望,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读者群体的特征,为《澎湃新闻》未来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提供指导。纸”。

1、读者新闻消费习惯分析

1.关注国际新闻:实时报道、深度分析、话题多样

从新闻关注度排序来看,我们的读者仍然比较关注国内新闻,其次是国际新闻。这一排名反映了读者对国内外新闻事件的关注度和信息需求。国内新闻的高度关注可能与读者日常生活和国家政策的直接影响有关,而国际新闻则满足了读者全球视野的需求。

从对国际新闻内容的偏好和需求来看,读者对国际重大事件及其相关的深入分析和历史背景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调查显示,读者最关心的是有关战争、自然灾害、突发冲突等重大国际事件的报道。通过综合采访数据,我们还可以看到,国外普通人的故事、文化事件、科技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读者将国际新闻报道视为开阔视野、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调查还发现,读者对国际新闻的“质量”抱有较高期望,但认为高质量新闻的供给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可见,及时、深入的国际新闻报道仍然是国际新闻内容产品的基石。在此基础上,拓宽报道视野,涵盖更多人文、科技领域的话题,也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2.获取国际新闻:相信国内主流媒体

在新闻获取渠道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读者很少依赖传统媒体渠道获取国际新闻,社交媒体已成为读者获取国际新闻的主要方式。同时,读者对国内主流媒体表现出高度信任。本次调查中,国内主流媒体是读者获取国际新闻的最重要渠道。

总体而言,读者更倾向于关注社交媒体平台上主流媒体的官方账号,而不是直接下载相关媒体的新闻客户端。与官方微博相比,读者更倾向于阅读主流媒体的微信公众号。根据访谈数据,我们发现读者希望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满足社交、娱乐和信息获取的多重需求,利用碎片化时间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读者对新闻客户端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原因。

在当前的媒体生态中,平台短视频仍然是强势媒体,但我们的读者调查显示,读者很少依赖短视频平台获取国际新闻。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读者对短视频平台的依赖程度较低,但他们仍然更容易接受视频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并认为视频也可以用于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中。

2、澎湃新闻:茗茶:与追求新闻真实性的读者产生共鸣

1、追求新闻真实性的读者:认可专业化、标准化的内容生产模式

总体而言,本次调查的读者普遍认为新闻真实性至关重要——虚假的国际新闻不一定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决策,但也会造成更大的困扰。读者始终对虚假信息保持警惕。他们关注新闻报道中信息来源是否完整呈现,观察图文是否符合基本逻辑,整体写作是否遵循客观中立的原则。

读者重视新闻的真实性,但不太愿意去核实事实。结合采访数据我们看到,只有部分读者在遇到可疑虚假信息时,才会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相关信息,交叉比较不同媒体的报道,进行初步的事实核查。读者通常不依赖社交网络或其个人网络来验证可疑的错误信息。

事实上,在读者看来,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责任更多在于媒体。读者信任主流媒体,高度认可专业记者和编辑的重要性。他们会通过选择值得信赖的主流媒体来减少遇到虚假信息的可能性,满足自己对新闻真实性的需求。

2. 论文:专业、权威的事实核查报告

对新闻真实性的追求,促成了读者与茗茶的邂逅。大多数读者通过明查微信公众号阅读相关内容。他们定期、稳定地关注明查发布的验证报告,并乐于在一个熟悉的小社交圈中分享这些内容。

读者普遍清楚地认识到明查是一家对国际新闻进行事实核查的内容生产机构,对澎湃新闻的信任度很高。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澎湃新闻值得信赖。新闻来源。 《澎湃新闻》在专业性和权威性方面也获得了读者的高度评价,表明《澎湃新闻》在目标受众中树立了扎实的专业形象和相对权威的地位。

读者普遍对《澎湃新闻》的内容和表述感到满意。从报道内容来看,读者不仅关注核查结果,也对《澎湃新闻》呈现的事实核查过程感兴趣。在报告形式上,读者能够接受报告的长度和体积,喜欢图文并茂的事实核查内容。

从内容传播效果来看,《澎湃新闻》也被认为帮助读者拓宽了国际新闻来源,了解国际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读者认为澎湃的报道提高了他们对假新闻的敏感度和对新闻真实性的整体要求,学会了一些事实核查的技巧。总体而言,茗茶为读者提供了高质量、新形式的国际新闻报道,对提高读者的媒介素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读者期望:形式更丰富、渠道更多元、影响力更强

《澎湃新闻》的读者群主要是年轻、受过高等教育、中高收入的男性。他们更喜欢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高度关注国际新闻,看重新闻的真实性。读者对澎湃新闻有积极评价,认为其是专业、权威的国际新闻事实核查机构,愿意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其内容,并向其学习事实核查方法。在此基础上,读者对《澎湃新闻》未来的发展提出以下期待:

1.加强多媒体内容制作和发行

虽然短视频平台在读者中的影响力相对较低,但读者对视频内容的接受度很高。可以考虑加强多媒体内容尤其是视频内容的制作,以吸引和留住年轻观众的注意力,同时在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上更广泛地传播这些视频内容。这样,《澎湃新闻》就能在满足不同用户消费偏好的同时,提高其内容的吸引力和教育性。

2、提高内容的影响力和互动性

读者对《澎湃新闻》给予积极评价,希望《澎湃新闻》能够就更多重要、有影响力的事件进行核实和发声。目前,读者对《澎湃新闻》内容的分享行为仍局限于较小的圈子。因此,《澎湃新闻》可以通过增加内容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来进一步增强读者的参与性,增加读者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分享行为并向澎湃新闻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帮助其在优质内容的基础上优化内容,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3. 进一步加强事实核查教育和媒体素养提升计划

读者对新闻的真实性抱有很高的期望,澎湃新闻的报道也提高了他们对假新闻的敏感度。该报可以进一步加强其在事实核查教育和提高媒体素养方面的作用。在现有“工具箱”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举办网络研讨会、公开课、教育视频和互动工作坊等方式来实现,更好地教育公众如何识别、应对和核实假新闻。此外,《澎湃新闻》还可以进一步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从而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高公众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澎湃新闻和观察者网的比较_澎湃新闻怎么看阅读量_

吕楠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

读者调查样本情况

本次读者调查遵循基本的社会调查规范,在初步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制定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通过澎湃新闻和“澎湃名茶”公众号,获得符合调查目标的便民样本266个。从人口特征来看,男性占78.28%,女性占21.72%。从年龄分布来看,18-25岁读者最多,占比33.71%,其次是31-40岁和41-50岁读者。从地域上看,他们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和广东。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本科以上学历的读者占比最多,占58.05%,其次是硕士及以上学历,占21.35%。从收入水平来看,月收入5000元至10000元的读者最多,占比37.83%。鉴于调查形式和样本情况,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仅限于调查范围内的样本特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