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女生被骗离世 大学新生谨防诈骗
近日,山东临沂一名女孩因被骗大学学费身亡事件引起广泛关注,牵动着大家的心。据媒体报道,18岁的徐玉玉即将进入大学。她19日接到诈骗电话,被骗子骗走了9900元大学费用。据了解,徐玉玉家境贫困,一年中大半时间家里都在凑学费。当得知自己被骗时,徐玉玉无法接受事实,伤心欲绝。母亲的安慰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最终,她因抑郁症而心脏骤停。最终,救援仍无成效。她于21日不幸去世,令人十分悲痛。
暑假即将结束,很多学生即将迎来开学。第一次进入大学的学生难免有些兴奋,并开始准备开学清单。一些诈骗分子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为学生聚会量身定做诈骗方案。 “伙食补贴”、“助学金发放”等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小编特别提醒学生和家长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事件】
18岁准大学生电话诈骗1万元后心脏骤停身亡
徐玉玉已收到录取通知书,预计9月1日到校报到。
徐玉玉,18岁,家住临沂市罗庄区高都街。她是临沂市第十九中学的高中毕业生。由于母亲是残疾人,父亲靠在建筑工地打工挣钱,徐玉玉出身贫寒,生活俭朴大学生防盗防骗案例,学习十分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今年高考,徐玉玉以568分的成绩考入南京邮电大学,她的专业是英语,报名时间为9月1日。
生活中的徐玉玉善良懂事,节俭开朗。
8月19日下午4时30分左右,一个未知手机号码拨打了徐玉玉母亲李女士的手机。对方声称要给徐玉玉发奖学金,而那天是最后一天。因为之前收到过教育部门发助学金的通知,徐玉玉就信以为真,按照对方的要求赶到附近的银行,通过ATM机取钱。
据徐玉玉后来的叙述,她通过ATM操作后并没有成功。对方得知她有交学费的银行卡后,要求她提取卡上的9900元,并将钱转入指定账户。对方随后将9900元连同2600元的奖学金转给了她。毫无戒心的徐玉玉按照对方的指示,随后联系了对方。没想到,对方的电话已经关机了。
徐玉玉意识到家里节俭攒下的学费被骗了后,她冒雨骑着自行车回家。她在母亲面前感到非常自责和悔恨,哭得很伤心。当日19时00分左右,徐玉玉和父亲到派出所报案。从派出所回家后,一向身体健康的徐玉玉坐在三轮车上突然晕倒,被送往医院。 21日晚9时30分左右,徐玉玉经抢救无效去世。医生给出的死因是“呼吸和心脏骤停”。
据了解,徐玉玉已安葬,警方正在调查此案。
【后续问题】
女孩的信息是怎么泄露的?谁该为年轻女孩的死负责?
徐玉玉去世后,在临沂引起很大反响。不少市民对骗子的诈骗行为极为愤怒。大多数人都关心女孩的信息是如何泄露的。可以通过诈骗者的号码识别嫌疑人吗?
无独有偶,8月19日,临沂市河东区塘头街道塔桥村女大学生小琴(化名)被骗子骗去6800元学费。女孩充满悲伤和愤怒,想要退学。这两起事件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最重要的是犯罪分子对受害者的个人信息非常熟悉。
记者了解到,徐玉玉接到的诈骗电话均为“171”开头的号码。涉及170/171网段的电信诈骗已在江苏、广东、福建、浙江、湖南、陕西等地发生。有基层警方反映,由于实名登记不严、实际所在地不明确,170成为诈骗嫌疑人的首选工具。以170/171网段为主要服务平台的虚拟运营商不自己建设通信网络,而是租用实体运营商(电信、联通、移动)的网络开展电信业务。一些基层警方反映,由于实名登记不严、实际地点不明确,170调查很受诈骗嫌疑人欢迎。
经过整理总结,小编发现,在全国警方破获的众多案件中,被警方抓获的大部分都是“二流毒贩”。这些人经常从“赶集网”、“淘宝”信息等社交平台非法购买个人物品。比如去年,北京200万学生和家长信息泄露,犯罪嫌疑人是某教育培训机构内部员工,在网上非法购买。谁在网上传播信息?泄露源头在哪里?警方表示很难追查。
【阴影】
“收集”学生信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到“关键人”
在就此事采访徐玉玉时,记者也询问了许玉玉的多位同学,大多数人都表示曾接到过类似的诈骗电话。 “骗子很清楚我的名字,幸好我小心,没有上当。”一名同学告诉记者。
市民小张曾在一所民办高校招生工作。他告诉记者,他当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获取学生的个人信息。 “有了这些学生的个人信息,我们会回电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我们学校报读。”
“收集学生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最直接的就是举办免费的专家考前辅导会或者志愿者辅导会,吸引学生和家长来听课。”小张告诉记者,“虽然免费上课,但进入前必须填写姓名、学校、联系方式等信息,这样的个人信息是故意获取的。”
小张告诉记者,前一种方法虽然有效,但成本较高,过程也比较麻烦。后来,他们采取了其他更有效的方法,“学校掌握了学生的个人信息,所以我们会通过熟人介绍或者‘建立’关系的方式来介绍他们当中的‘关键人物’。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避免对校长来说,班主任、年级主任等工作遇到困难的,只要找有权限查看学生个人信息的人就可以了,其中校办、宿舍管理部、保卫部都不错。突破”。
小张告诉记者,除了这些之外,获取学生信息的方式还有很多。有时他们也会出售这些信息。未知其他人购买此信息后会做什么。
除了学生之外,其他人泄露个人信息的方式也有很多,比如在钓鱼网站输入个人信息,或者在超市申请会员卡,甚至在微博上“发布”照片,也可能泄露信息。 。另外,现在还有一些黑客利用技术手段入侵一些网站,获取会员个人信息,更是防不胜防。
【调查】
出售学生数据已成为一种趋势。学生信息“最不安全”
由于学生普遍缺乏经济能力、资金不足,因此并不是电信诈骗的重灾区。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群体是安全的。事实上,在记者接触到的各类群体中,学生信息堪称“最不安全”的一类。
近日,记者接触到几位倒卖用户数据的业内人士,其中三人告诉记者:“只要你听说过学校,无论是大学、中学、小学,(他们的数据)都是可用的。”
其中一位人士向记者展示了上海一所知名大学的数据,包括学生姓名、学号、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联系方式、专业等详细信息。此外,该人士表示他说,他可以获得“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学号、学校、入学方式、地址、家庭成员等。该人士表示,“国内学校的数据我有一半。”就算我手边没有 只要你告诉我名字,我可以得到。”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是教育部于2012年实施的网上系统,旨在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学生注册、学生信息维护、毕业升级、学籍变更等信息化管理。全国在校学生超过1.4亿。小学和中学的信息都存储在该系统中。
据不少人报价,“新鲜出炉”、“从未售出”的一手学生数据每件售价约1-2元,大额购买还有折扣。二手数据基本都在1毛钱以内。如果批量购买,1万条二手数据大约需要300-500元。在整个黑色数据行业中,学生数据的价格相对较低。相比之下,从淘宝、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平台流出的一些一手数据售价都在3-5元以上,峰值价格一度达到20-30元/件。此外,在数据黑色行业,电商、银行、股市、车辆交易等数据一应俱全。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买数据的就是坑人的,学生基本不能被骗钱,数据不能高价出售,乡镇学校的数据也不能被盗”。卖。”
十年前的学生数据比现在更有价值。北京一所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倒卖学生数据的漏洞早已存在,不少民办大学会打着法制专业的名义,从事非法成人教育、在线教育招收学生。”每年高考,他们都会从各个省份购买考生数据,当时一个省份的考生数据卖到几十万块钱,每年卖出的名单超过10万份。”
对于开展成人教育、在线教育的学校来说,“分数高的学生数据不值钱,是免费赠送的,分数低的学生才有价值。”拿到数据后,学校安排呼叫小组开始制作打电话过去,几天之内他们就可以招收学生了。” 50-60人。”这位老师告诉记者:“有的学校每年赚取数亿美元的利润。 2006年左右,粗略估计吃这顿饭的人超过20万人。”
“学校、教师、教育局、招生办等多个部门可以获取学生数据,很多人都可能成为数据泄露源。不仅学生数据被出售,学校教师数据也被出售。教师“我每天都会接到很多推销电话,”该人士回忆道:“2008年以后,主管部门发文明确倒卖学生数据属于违法行为,但未能加以控制。后来因为生源减少,公立专业招生不满足,私立专业都在招生。没有了生源,这个生意就会没落。”
【提醒】
开学第一学期,新生成为诈骗对象,需要强化防诈骗、防盗窃意识。
徐玉玉案事件发生后,引起舆论热议。教育部官网就此发布特别通知,提醒考生谨防诈骗。 “无论哪个单位、个人提供资助,都不应该要求学生去ATM机或者网上进行双向互动操作。如果有类似要求,请先与老师和当地政府教育部门协商,请勿擅自按照对方要求转账,以免上当受骗。”
教育部还在通知中表示,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只要大学生有经济困难,政府和学校都会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经济援助。
9月是大学开学,新生报到期也是新生盗窃、诈骗的高发期。由于很多新生尚未真正步入社会,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接触网络较多。不少犯罪嫌疑人利用大学新生心理单纯、无法识破骗局实施诈骗。
敲黑板! ! !开学了,这些防骗指南一定要保存好!
广大返校学生也要注意人身安全,保管好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不要随身携带大量现金,尽量使用银行卡,妥善保管银行卡和身份证件尽可能分开打卡;电脑、手机、相机等贵重物品与钱包应分开存放。妥善保管,防止盗窃、诈骗等。
【反射】
要想彻底斩断诈骗电话的祸害,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实名制吗?
打击电话诈骗最有利的手段就是实行实名制,从源头斩断问题根源。但针对虚拟运营商账户环节垃圾短信、骚扰电话、通讯信息诈骗等问题频发,工信部早在今年4月就发布通知,要求虚拟运营商采取行动对前期未实名登记、虚假登记的1个月内。手机号码完成用户身份信息注册等任务。不知道是因为工程太大,短时间内无法完成,还是因为魔鬼总是走在前面。目前,诈骗者仍在利用第170/171条做出有害的事情,甚至导致一名大学生因此死亡。这确实是真的。真是令人心碎。
手机实名登记的实施,增加了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有效防范了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但不法分子也不会轻易放弃。经过媒体采访我们发现,市场上“身份证不匹配”的手机卡依然存在,但为了利用实名制的优势,其成本更高。可见,面对犯罪分子的伎俩,坐等实名制来完成犯罪分子的成功显然是不现实的。要真正杜绝诈骗电话,电信企业需要主动加强对营销渠道的管控,通过黑名单等惩罚手段规范市场末端,让不法分子难以找到实施电话诈骗的空间。
当然,如果想要彻底斩断诈骗电话的根源,依靠实名制“单打独斗”可能会失败。保护人们免受诈骗电话的伤害和侵扰,需要在信息安全上下功夫,让多种支撑系统协同工作,实现系统和技术上的双保险。从徐玉玉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天教育部门联系她申请奖学金,第二天就接到以奖学金名义的诈骗电话。这种几乎无缝的准确性只是巧合吗?顺着线索寻找泄露学生信息的“内鬼”,可能用不了几天的时间。但如果因为无从下手而撤军,恐怕下一个徐玉玉就会出现。
【警告】
有关执法部门应加强监管,及时处理诈骗案件
徐玉玉被骗事件令人痛心、可悲,也引起我们的警示和反思。我们在希望尽快将这些诈骗分子绳之以法的同时,也应该清楚是什么泄露了新生的信息。骗子是如何掌握如此准确的信息的?小编认为,对于泄露公民信息的人,一定要严查。如今大学生防盗防骗案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考生信息的泄露屡屡被禁止。我们在强化学生防范意识的同时,有关部门要从源头上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防止诈骗者有机可乘。机器。
针对大学新生防范意识薄弱、容易上当受骗的特点,各高校可编制发放《大学生安全防范手册》,随每份录取通知书一起发送给新生,加强宣传。提高校园防盗、防诈骗、防火灾等预防意识,从而更好地教育新生。在开学前的“第一堂课”中,还可以举办讲座等形式,结合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从常见诈骗手段、识别方法、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面对面的防范宣传。 -诈骗手法等。从家庭角度来看,家长应及时引导,增强孩子的防诈骗、防盗意识。从社会角度看,要积极拓展防范和宣传渠道,有关部门要严厉打击网络电信诈骗等行为,全面提高学生识别诈骗的能力,确保学生财产安全。
为了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大力气:必须用法律手段强调和完善经营者特别是虚拟经营者的责任;对违法者要加大法律制裁力度;监管要明确部门和相关职责,使监管更加有效。有关执法部门要切实加强行业监管,及时处理存在的诈骗案件。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么多被网友标记为诈骗的电话仍然如此盛行呢?明知171诈骗电话如此之多,为何仍无法遏制?
加强对侵犯个人隐私行为的执法力度。我国刑法第253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出售、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应同时或单独处以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的权威必须维护,违法者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泄露公民信息的人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只有加强执法、落实法律,才能真正发挥震慑作用。要通过职能部门和媒体进一步加强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提高安全意识,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扩展】
电信诈骗如此猖獗,不要相信以下短信:
(正北网综合齐鲁晚报、沂蒙晚报、21世纪经济报道、光明网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