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寰宇资讯 正文
  • 本文约3937字,阅读需20分钟
  • 214
  • 0

欧盟对华电动车关税,怎么突然就松口了?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年11月25日 13:01,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最直接的好处在于,加征的关税将被欧盟相关国家政府拿走,而维持关税但执行最终承诺价格之后,国产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将能获得更高的利润率,这也许足以抵充加价后对销量的影响。

编辑丨何增荣

“与中国的谈判仍在进行中……但就进展而言,我们即将与中国达成取消关税的初步计划。中国企业可以以受限制的最低价格在欧盟销售电动汽车。”

当地时间周六(11月23日)中午,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欧洲议会德国社会民主党议员贝恩德·兰格在接受德国新闻电视频道(N. -TV)他说了一些可以让双方很多企业松一口气的好消息。

不过,兰格在采访中仍然坚称,“此前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的计划不是惩罚性关税,而是反补贴税,完全是为了消除不公平补贴造成的竞争扭曲。”也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所谓“反补贴税”。

其辩称,美国总统拜登不久前专门批准了一项法案,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赤裸裸地将其排除在市场之外。相比之下,欧盟坚决不这样做,因此“我们只想要公平竞争,欧盟立法允许我们在存在倾销措施或非法补贴时征收反补贴税”。

当天中午,贝恩德·兰格离开N-TV前,还不忘用自己的X平台账号发了一条推文:

(中国)不应继续升级(贸易反制措施)。 (我们欧洲反制措施)的目标是(迫使)大家回到谈判桌前。

当然,如果世间万物和谐相处,我们就应该注意不计较功过的态度。毕竟,以商定的最终价格取代惩罚性关税,最终是一件互惠互利的好事。虽然是出于个人感受,但兰格主席的上述一番话,难免让人惊讶,鸭子的壳怎么煮得这么硬,还是这么硬?

_中国动车组出口欧盟_欧盟高铁

最终承诺价格

针对某一类或一类货物的国际贸易争端,除一方或双方撤回最初意见而无法解决的情况外,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解决:一是武力解决,一是民法解决。

“强制”方式自然是突然征收关税,而且通常都会有一个“惩罚”前缀,以强调加税一方的正义。加税后,被征税方相应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后将因关税成本过高而被迫涨价,从而降低其市场竞争力。

图片| 10月份的任务是试图安抚法国,该国一直是电动汽车税收问题上最激进的国家。事实证明,在国际贸易中,欧洲不存在“没有敌人”的国家。

至于“文学”的方法,就是上面提到的,协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最终承诺价格”。

最终承诺价格通常是指争议双方经过谈判、调解或法律程序后就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交易价格达成的最终协议。

要么限制最低价格,要么限制最高价格,或者有时两者都限制。这个承诺的价格具有法律约束力,可以监督执行,这样相关商品甚至某一领域的贸易纠纷就可以得到彻底解决。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面临的情况是,国内车企向欧洲出口新能源汽车时,必须根据协议最终承诺价格对相应产品实行当地定价。我们要千方百计避免出现中国电动汽车在价格上压倒欧洲同尺寸、同级别电动汽车的情况。

例如,德国大众生产的ID.3电动汽车在欧洲的起售价为39800欧元。按照文章撰写时11月24日的汇率计算,相当于人民币30万多一点。上汽大众同款ID.3版本在中国市场的含经销商和企业折扣售价为11.99万元。

图|德国制造的电动汽车价格居高不下,因为大量零部件甚至子系统需要从中国进口,成本难以降低。

价格差距如此之大,以至于即使考虑到此前欧洲进口汽车10%的关税、一万多海里的水运成本以及各级渠道的水龙头,在保留足够利润的前提下,其在欧洲的销售价格也可以轻松达到3万欧元以下(折合人民币约22.64万元)。

我相信,当你这么说的时候,大家都会意识到,如果让你的中国汽车出口到欧洲,当地的工厂将如何生存?这就像一条发财的捷径!事实确实如此。至少在过去的两年里,大众德国一直在担心交叉销售的问题。一直有零散的来自中东的汽车。去年12月,一位德国进出口贸易商甚至在办完各种手续后,直接从中国进口了一批ID.6X,意图赚大钱。一击。这件事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官司在法庭上来来回回多次。

其实上面之所以提到大众,只是因为中国和欧洲生产的同款车型辨识度很高。排除那些在中国有合资企业的品牌,这一差距更加惊人。以上汽名爵生产的MG4 EV为例。这款车在欧洲被称为“MULAN”。由于其性能和定位与ID.3极为接近,因此普遍被视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图片|花木兰汽车在欧洲好评如潮。一直与上汽名爵专门开发性能版,满足这一代欧洲车主对“电动小钢炮”的追求

价格问题最终决定了“花木兰”的胜利,因为这款车配备51kWh容量电池的普通版在英国市场的起售价为2.6万英镑,按目前汇率折合人民币约23.6万元。而即使出口欧洲后的溢价接近70%(仍然是按照国内指导价,而不是目前折扣后的终端价),在面对德国制造的ID.3时,它仍然具有巨大的优势。起价 31,980 英镑。价格优势。这也是上汽在此前欧盟反倾销调查闹剧中,有机会“独享”36.3%加征税的原因。

目前看似已经敲定的“最终承诺价格”是,中国整车厂向欧盟出口新能源汽车产品时,根据欧盟不同国家的不同车型设定了不下限的价格限制。

总而言之,你必须提高价格,才能避免卖掉我生产的汽车。

_中国动车组出口欧盟_欧盟高铁

避免增税的好处

事实上,《公社》上个月报道称,中国和欧盟正在谈判以“最终承诺价格”取代加税。然而,当时由于欧盟的一些非常奇怪的坚持,双方的谈判并不顺利。

图|欧洲议会通常比欧洲政府更具侵略性。

欧盟的要求是,每个品牌和型号的每辆汽车都可以协商最终承诺价格。并且要求能够监督同一车型不同车型的个性化配置调整。而且,每个欧盟国家、每个销售区域都是可控制、可追溯的。

这个要求乍一看似乎没什么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经不起推敲。因为在这个时代,依靠智能制造/工业4.0的理念,汽车也是可以快速、高度定制,使其个性化的产品。

例如,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位车主想购买一辆2025款姬氪001,在经销商的指导下,他下载了APP并选择了ME版本,然后进入了个性化配置菜单——

首先,在车漆方面,此人在七种可选颜色中选择了宇光橙漆,不过还配备了撞色车顶。然后,在七个可选的轮毂中,选择了带有六活塞卡钳的22英寸多辐运动锻造轮毂的选项。在四种内饰颜色中,我选择了蓝色和白色。最后,除了默认的魔毯双室悬挂之外,向日葵旋转屏和7kW智能家居充电套件也被列入选项列表。至于分区调光顶篷、智能感应自动门、电动拖钩、车内卫星通讯和20kW家用充电装置,都空了。

图片| 2025姬氪001,有兴趣的不妨计算一下它的选项可以排列出多少种组合。

综上所述,你不妨思考一下。如果按照欧盟谈判代表的想法,2025年的姬氪001必须商定多少价格承诺?而这只是建立在ME版本默认安装智能驾驶系统并附带相应服务体验的前提下。

如果这种猜测是出于恶意,那么欧盟相关谈判代表的举动无异于浪费时间,毫无诚意,甚至充满敌意。但笔者认为,事情并没有那么严重,只是相关人员的头脑和意识还停留在二十年前的水平。想必从上个月到不久前,双方在谈判和沟通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解释目前的情况。

图片|那些善良的大师们,虽然满嘴都是愚蠢的问题和荒唐不合逻辑的观点,但他们却可以一言以蔽之,决定你的生死——类似于周受子感受到的无助,我想大多数人是无法理解的

这一切似乎都在复制美国国会质询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子的那些著名场景。好在,从目前的进展来看,欧盟的老前辈们似乎终于明白过来,认清了形势。实在是令人欣慰。

事实上,如果这场贸易争端最终通过执行最终承诺的价格来解决,似乎对我方更有利,而不是通过互相加税来伤害双方。最直接的好处是,额外关税将被欧盟相关政府取消。在维持关税但执行最终承诺价格后,国产电动汽车将能够在欧洲市场获得更高的利润率,这可能足以抵消价格上涨。对后续销售的影响。

图片|最终达成价格协议后,对于国内车企和欧洲同行来说可以说是有利有弊。但只有钱包不够的欧洲车主才会遇到大麻烦。

毕竟现阶段自主品牌的优势还远远谈不上性价比。换句话说,即使价格大幅提升,与任何欧洲竞争对手相比,它仍然可以获得一流的性价比评级。

虽然目前的消息体现出整体向好的趋势,但毕竟只是官员在个人采访中发布的信息。未来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而且,相信大家都有同样的疑问——为什么欧洲议会的脾气这么快就变了?

目前的局面是由两个原因驱动和造成的:内部实现最后一点“自治”的希望正式破灭,以及来自外部“价值盟友”的贸易压力。

就在上周五,瑞典动力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在美国正式宣布破产重组。在法庭文件中,该公司表示,它正面临流动性问题,现金只够维持一周左右。但或许是出于安抚投资者的目的,它还宣布已获得2.45亿美元的融资支持,其中包括1亿美元的新增贷款,以便公司能够“维持运营并在明年第一季度完成重组” ”。

图片|对于这家公司,曾毓群曾评价称,电池设计、工艺和设备存在失误,导致其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强行扩大产能的时候,会面临产能利用率、产品可靠性等问题,两三年后还会遇到产品安全风险。

该公司一度是欧洲车企密集注资的对象,被寄托于解决欧洲动力电池供应问题。自2017年开始运营以来,已消耗投资者近1000亿欧元。然而,这个希望最终落空了。公司自2022年批量交付动力电池以来,质量和工艺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直接后果就是难以承受的成本。因此,此次正式宣告破产,也算是一种“决裂”。

以上是内部因素,而外部因素则直接来自我们的老熟人“知王”。他重新掌权的结果在我们看来或许合理,但却是一个远远超出欧洲国家乃至欧洲议会预期的变数。

图片| “沉睡之王”是一个让盟友感到非常安心的人,可惜他的任期即将结束……

毕竟,人是要吸取教训的。因为有了2017年的经验,回归的“理解王”很可能会延续当年“四面夹击”的贸易政策。在这种迫在眉睫的风险之下,失去了俄罗斯廉价能源支持、民生下滑的欧洲国家,却仍在与中国进行贸易摩擦。这显然是极其不明智的...

所以最后祝愿中欧技术团队能够尽快达成协议,达成互利共赢的新合作模式。毕竟,当“理解之王”再次降临时,每个人都有棘手的事情需要处理。

|林登万|

哪里有自由意志,哪里就有 Lindenwa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