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寰宇资讯 正文
  • 本文约2619字,阅读需13分钟
  • 133
  • 0

德国为何执意维护欧盟?看似真诚的道歉背后,是不战而得的霸权与生存空间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年11月6日 13:00,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仔细分析德国与欧盟,以及西欧与东欧的关系,我们会发现,这一举动背后其实隐藏着政客们的虚伪与伪善。通过欧盟,德国不仅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还有效巩固了自身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因此,无论欧盟内部矛盾多么尖锐,德国都将尽一切努力维护欧盟的稳定。德国支持欧盟的理由远非“欧洲团结”那么简单。

近年来,欧盟面临经济危机、难民潮、成员国冲突等诸多挑战。似乎每一个问题都在考验联盟的应变能力。

尽管欧盟存在内部问题,德国始终坚定支持该组织。这种支持不仅源于对欧洲团结的追求,也源于德国对生存空间的迫切需要。

可以说,德国实现欧洲霸权的方式已经从战争手段转向经济手段,而欧盟就是这一战略的核心工具。

就在10月31日,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在访问希腊期间向希腊人民道歉,并承认德国军队在二战期间犯下的暴行。仔细分析德国与欧盟、西欧和东欧的关系就会发现,此举背后隐藏着政客的虚伪和伪善。这种表面上的真诚,实际上蕴藏着深刻的讽刺。

德国与欧盟:从战争到和平,“生存空间”

20世纪,德意志帝国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企图以武力扩张领土、争夺资源。然而,两次战争的结果都未能满足德国扩张的需要。进入和平时代后,德国人发现,通过欧盟的建立,他们不仅可以从欧洲市场获得巨额红利,还可以在不需要战争的情况下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经济扩张无疑是德国的理想选择。

事实上,欧盟对德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在2023年全球GDP排名中,德国以4.4万亿美元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并实现了9%的年增长率。相比之下,日本经济仅有4.2万亿美元,并且正在萎缩-1%。尽管日本有1.26亿人口,而德国只有8000多万人口,但按人均GDP计算,德国仍领先日本约25%。

德国这个二战战败国是如何成为欧洲经济强国的?欧盟在这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欧盟内部的经济关系可以与中国的区域经济模式进行比较。假设西欧国家相当于中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东欧相当于中国内陆地区。中国东部地区虽然享有国家市场红利,但也承担着向西部地区转移财政扶助西部地区发展的责任。德国不需要在欧盟内承担类似的责任。

德国经济对东欧国家的渗透,极大地促进了本国工业的扩张。

加入欧盟的东欧国家实际上成为德国工业的倾销市场。与东欧国家曾经拥有的独立工业相比,德国强大的工业体系几乎碾压了东欧当地的经济。以希腊为例。 1950年至1973年,该国经历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希腊奇迹,年均增长率达7.7%。但加入欧盟后,希腊逐渐去工业化,现在更多地依赖旅游业和服务业,成为德国等发达国家游客的度假胜地。这表明,许多加入欧盟的国家在德国强大工业的压力下无法保持经济独立,不得不成为德国的经济附庸。

10月30日,希腊雅典,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左)与来访的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握手。

德国对欧盟市场的强有力控制:工业霸主地位的巩固

德国雄厚的工业基础、稳定的经济结构以及在欧盟市场的优先地位,使德国在欧盟内部始终保持“强势”角色。德国工业产品以其高品质和高性价比,迅速占领了东欧市场。在没有转移支付和实质性援助的情况下,德国可以轻松地将产品“出口”到东欧国家,获得巨大的市场红利。

这种优势地位与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在全国的作用类似:珠三角、长三角享受全国市场红利,却要承担转移支付支持内陆地区。德国在欧盟内没有此类义务。它不需要归还自己控制的优势市场,所赚取的利润几乎完全属于自己。这意味着,一方面,德国是欧盟的最大受益者,但另一方面,它也不需要承担主要的受损风险。

希腊的去工业化进程是德国在欧盟内部“经济殖民”战略的典型例子。加入欧盟之前,希腊拥有相对独立的制造业和本土工业。例如,希腊前巴士制造商在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推出了广受欢迎的F580巴士。该产品在当地及周边市场非常受欢迎,象征着希腊的工业成就。然而,随着希腊加入欧盟,低价的德国汽车大量涌入希腊市场,使得当地制造业难以为继,逐渐走向衰退。如今,希腊已基本放弃制造业,转而依靠旅游业等服务业,成为德国、法国等国游客的休闲目的地。

从“经济强国”到“度假天堂”,希腊的衰落实际上是德国经济扩张的副产品。德国工业产品在希腊畅销,但希腊当地工业逐渐萎缩,经济结构日趋单一。加入欧盟后,希腊在德国经济辐射下沦为次要经济角色,失去了独立发展的能力。

德国的“欧洲一体化”野心:从经济霸主到政治主导

除了经济主导地位外,德国也在逐步加强其在欧盟内部的政治影响力。例如,德国提出的“欧盟工业冠军企业”战略,旨在支持欧盟层面的工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巩固德国工业的主导地位。这一战略打着“捍卫欧洲工业”的旗号,实际上却让德国成为了欧盟工业的核心。

与此同时,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的“整体欧盟”理念也是欧盟政治一体化的进一步体现。这一理念的核心是,法国放弃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让位于整个欧盟,让欧盟拥有统一的国际话语权。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现,欧盟的政治主导地位将进一步向德国倾斜。德国将成为欧盟事实上的发言人,在欧洲事务中拥有更高的发言权。

两德统一后,德国得以重新整合经济资源,利用东欧国家作为廉价劳动力和工业市场,构建“经济殖民”依附关系。相比之下,希特勒曾经梦想的日耳曼生存空间现在已经在欧盟体系内和平实现。通过欧盟市场,德国轻松地将东欧市场置于其经济控制之下。通过将东欧视为“生产基地”和“倾销市场”,德国不仅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更加稳定的地位,而且还通过低成本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可以说,德国对东欧的经济控制是一种“现代经济殖民”。不经过战争,就能实现两次战争中未能实现的“生存空间”目标。在这种体系下,东欧国家失去了独立经济发展的机会,逐渐沦为“德国的附庸”。

欧盟的未来

尽管德国从欧盟获得了巨大利益,但其他成员国可能并不乐意看到这种模式继续下去。尤其是希腊、意大利等南欧国家,由于德国工业的强势扩张,面临日益加深的经济困难,成为欧盟内部矛盾的焦点。此外,法国等西欧国家也对德国的经济主导地位感到不安,并对德国在政治层面的不断扩张感到担忧。正因为如此,欧盟未来走向也面临不确定性,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可能导致进一步分裂。

然而,对于德国来说,欧盟的存在至关重要。通过欧盟,德国不仅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还有效巩固了其在欧洲大陆的霸权。与传统的军事霸权不同,德国的“欧洲霸权”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对于德国来说,欧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摇钱树”,其对德国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他成员国。因此,无论欧盟内部矛盾多么尖锐,德国都会竭尽全力维护欧盟的稳定。

德国支持欧盟的理由远非“欧洲团结”那么简单。德国将欧盟视为经济扩张的重要平台。德国通过欧盟和平地实现了“日耳曼生存空间”的梦想,巩固了其在欧洲的经济主导地位。对于德国来说,欧盟不仅是一个经济共同体,也是控制东欧、主导欧洲事务的重要工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