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技巧 正文
  • 本文约1940字,阅读需10分钟
  • 231
  • 0

防范诈骗、了解安全常识 留学行前收好安全指南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年10月23日 10:01,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收好安全指南日前,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与新华网合作举办2022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平安留学专场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围绕出国留学防范诈骗、法律援助、安全常识等话题进行讲解,旨在助力中国学子平安留学。留学在外,电信网络诈骗是留学生们常会遇到的陷阱。

出国留学前请保存好安全指南

近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与新华网合作举办2022中国国际教育巡展安全留学专场活动,邀请相关专家讲解防骗、法律援助、留学安全知识等话题,旨在帮助中国学生安全留学。

无论生活习惯如何改变

转账时要小心,并应做好应对任何变化的准备

出国留学时,电信、网络诈骗是留学生经常遇到的陷阱。 “目前,电信网络诈骗主要包括网络造假、网络贷款、虚假网络投资理财、冒充经销商物流客服、冒充熟人或领导、冒充检察官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发现的诈骗类型公安机关的诈骗手段已超过50种。”国家反诈骗中心民警谢琪介绍,“中国留学生常见的诈骗手法包括冒充中国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冒充中国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冒充中国驻外使领馆人员等。”是中国驻外使领馆的工作人员,声称留学生签证有问题,很快就会被驱逐出境。”

“我协助处理了三起虚拟绑架中国学生的案件。”国际安全教育专家王学军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 “虚拟绑架的基本套路是防骗与安全,犯罪团伙冒充警察等权威部门,打电话给留学生,告知他们将面临涉嫌违法犯罪的后果。惩罚。然后他们会表示相信学生没有参与犯罪,但他们需要将钱转移到安全账户以证明自己的清白。随后犯罪团伙以“办案”为由,诱导学生拍摄绑架视频,切断与外界的联系,最后冒充劫匪。用视频勒索家长。”

对于如何防范此类案件,王学军建议,首先要提高防范诈骗意识,了解犯罪套路,了解虚拟绑架等各类金融犯罪的特点和手段。其次,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执法程序。例如,警方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要求转账。归根结底,最关键的防范策略就是无论对方编造什么理由防骗与安全,都不转账、汇钱。如果实在不确定,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求证。

“无论惯例如何变化,转账时都要小心。”谢奇向大家讲述了防范和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措施。 “电信网络诈骗的最终目的是让被诈骗对象以各种理由进行资金转移。因此,留学生在转账前一定要记得核实,如有疑问可以先咨询警方。”

了解留学所在地的法律程序

善于维护自身权益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法律制度,中国留学生可能无意中违反当地法律法规。另外,遇到警察执法时,如果没有法律意识,不知道如何应对,可能会被误解,甚至遭遇暴力执法。因此,学生在出国留学期间,有必要掌握一些与日常学习、生活、旅行等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如何避免和应对法律纠纷。

“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应该了解各国常见的法律事务或纠纷。每个国家的法律程序都不同,不要因为程序错误而承担更严重的责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何启浩根据自己的经历表示,“比如在国外开车被警察拦住时,警察可能会开罚单。这个时候大家应该知道,如果您对罚单的内容有异议,可以向法院提出抗辩,但不能忽视,如果您疏忽履行程序,您可能会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例如支付滞纳金,甚至更严重的违法行为,上法庭为自己辩护可能会改变处罚的结果,更好地保护你的合法权益。”

在面对国外的法律纠纷时,何启豪也建议中国留学生应该有基本的证据意识,注意保留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不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意签字。如果他们被迫签字,他们应该明确表明情况如此。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字。

“对于广大留学生和家长来说,一定要树立勇于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同时要善于维护。”何启豪说,“如果你遇到困难,可以向就读学校和中国驻外使领馆寻求法律帮助。如果事情处理超出你的能力范围,或者情况复杂特殊,你仍然可以找到律师并获得有效的法律支持,而不要只是忍受。”

提高安全意识

养成自己的安全习惯

树立安全意识是留学生和家长的共识,但什么是安全意识呢?对此,王学军认为,“就是在安全的时间、地点识别安全的人、做安全的事”。

他进一步解释道:“安全是相对的。从时间段上看,夜间比白天更危险,尤其是凌晨,是国内外警方公认的最危险的时间段;从区域上看,相对不安全的地区包括摄像头未覆盖的区域、偏僻的地方、狭窄封闭的空间等;从识别诈骗者的角度,学生必须学习一些从行为角度识别可疑人员和犯罪分子的技巧和方法,事实核查比直接更有效;转账汇款的安全性;在适应留学目的地的风俗习惯方面,按规矩办事比随心所欲更安全。”

对于如何提高安全意识并运用到生活中,王学军建议大家多关注安全事件相关的新闻和案例,了解各种安全风险,学习安全知识。 “有了安全意识就等于掌握了理论知识,但也需要养成安全习惯,这需要实践,需要刻意练习。”

“比如应对枪击案件,如果没有刻意的练习和演练,即使学了安全知识,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反应。”王学军说:“因为枪击事件发生在瞬间,当枪声响起时,人的正常反应是受惊、原地不动,甚至环顾四周看看声音从哪里来,然后惊慌失措地逃跑。”这是一种应激反应,但可能会暴露自己的危险区域,如果我们反复练习,就能在疑似枪声响起的瞬间冷静地做出逃往安全区域的决定。” (记者周淑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