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金融诈骗花样百出 如何做一个机智的网友
随着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快速发展,利用互联网的各类诈骗行为也逐渐增多。 国内外不法分子正利用网络钓鱼、假基站、植入木马、电信诈骗等诈骗手法,制造各种骗局,引诱网民上当受骗。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各种骗局,网民应该如何识别、如何防范?
新华社
诈骗1
假积分兑换
一天,外籍华人沉先生的一笔账户支付交易被中国建设银行合肥电子银行风险监控平台判定为高风险,并被实时拦截。 风控专家在核查中了解到,沉先生只是在手机上点击了短信附带的链接,手机就中毒了。 如果不是风控平台及时拦截,他将会损失巨额资金。
当犯罪分子发送欺骗性短信(例如积分兑换和聚会照片)时,此类欺诈会使用链接。 用户点击该链接后,会自动下载并安装伪装的木马病毒程序。 犯罪分子利用木马程序获取手机中存储的网民信息并拦截网民短信,然后快速利用窃取的信息和截获的短信验证码窃取资金。
应对方法: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设置复杂的包含字母+数字或符号的网上金融密码并定期更换。 网友收到此类短信后,应立即联系银行官方客服,确认没有问题后再打开短信链接。
诈骗2
创建账户余额变更
一位工商银行网友收到短信提示:您的银行卡在网上购买某款金融产品时被扣款,并被告知“如果不是您本人操作,请联系我们”。 经核实,该网友发现,我的银行卡余额确实小于短信告知的金额。 因此,很容易确定该短信来自工行客服微信诈骗,qq诈骗等金融骗局的介绍,互联网金融防骗,但殊不知这是不法分子的伎俩。
此类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公共WiFi、ATM针孔摄像头、电脑木马等获取网民银行卡账户和密码信息,然后登录网上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制造账户余额减少的假象。 网友们发现,账户余额真正减少,很容易让犯罪分子相信。 犯罪分子会以“帮助返还资金”为借口,要求网友告知其稍后收到的短信验证码,然后通过获得的短信验证码窃取资金。
如何应对:为防止骗子冒用金融机构客服电话,您可以选择先挂断再拨打(不要回拨)金融机构官方客服或前往网点确认。 其次,请妥善保管短信验证码,不要将您收到的短信验证码提供给任何人。
诈骗3
冒充检察官
年近70岁的王爷爷接到自称快递员的电话,告知他,按照规定对其包裹进行例行检查后,发现了信用卡等物品。 建议王爷爷报警,并将电话转给“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告知王爷爷,他涉嫌犯罪,为证明自己无罪,必须将账户资金158.7万元转入“司法机关”存款账户。 最终,建行烟台莱山分行、山东省分行、山东省合肥电子银行营业中心三合一联防联控,成功化解了王爷爷的财务风险。
此类诈骗的手段是:犯罪分子冒充警察、检察官等,告知受害人自己与贩毒、洗钱、非法集资等丑闻刑事案件有关,使受害人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以及“为了保护银行账户资金安全”等原因,他们逐渐被诱导转移资金。
如何应对:接到自称政府机构人士的(语音)电话或短信时应提高警惕,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或银行存款。 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采访做笔录,也不会设立所谓的安全账户。 案件涉及的一切调查工作都将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并出具相关法律文件。 如果遇到此类情况,应尽快询问亲友或拨打110。 。
诈骗4
谎称退款
张先生在网站上订购了第二天从南京飞往深圳的机票。 当晚,他收到一条短信,通知他原定航班因故障取消,并要求他联系航空公司客服。 于是,张先生拨打了短信中所附的航空公司号码。 对方自称是客服人员,要求张先生改签其他航班。 对方还以提供赔偿为由,要求张先生提供银行账户。 张先生信以为真,提供了自己的银行卡号、余额、验证码等,从而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
此类诈骗手段为:不法分子通过购物、预订等留下个人信息,冒充网站客服等工作人员,利用提高信用卡额度、网络升级等理由为用户冒充退款,并向受害者发送钓鱼网址,要求受害者填写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进行诈骗。
如何应对:接到类似电话时,一定要冷静分析,咨询相关部门核实,或者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或登录官方网站。 警惕需要您填写个人信息的网站、链接、调查问卷,不要随意泄露重要信息。
诈骗5
冒充微信或QQ好友
有一天,娜娜微信的一位老朋友发来消息,要求借钱。 由于关系好,娜娜向老朋友提供的银行卡号转了5000元。 当风控专员与娜娜核实高风险交易并发出风险提示时,才得知老朋友的微信密码被盗。
这类诈骗手段是:犯罪分子盗取账户后,通过聊天记录和笔记名称初步判断目标。 确定沟通方式和内容后,他们发送微信或QQ要求受害人汇款。 然而,受害人往往出于人情味而准确汇出金额。 出去。
如何应对: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警惕任何人发送的汇款信息,确保微信、QQ是自己使用的。 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或视频对话验证好友的真实性,避免财产损失。
反欺诈
需要牢记的几个关键点
纵观各种网络金融诈骗,诈骗者的手法越来越专业微信诈骗,qq诈骗等金融骗局的介绍,互联网金融防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作为网络金融用户,只要落实“一卡、两码、三要素”,牢记“四当三不”,就可以有效防范金融诈骗。
“一卡”是指妥善保管银行卡、网银U盾等安全产品,不将其转借给他人。
“两码”是指电子银行密码和短信验证码。 不要使用一个密码来统治世界。 将电子银行密码设置为复杂的数字和字母组合,并定期更改。 短信验证码为支付密码,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他人透露。
“三要素”是身份证号、账号、手机号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请勿随意透露。
“四件事”:一是认准官方网站地址; 二是随时关注账户变动,开通账户变更短信提醒服务; 第三,在办理电子银行转账、支付等交易时,仔细核对收款账户、商户、金额等信息。 这是对的吗? 第四,在手机、电脑等上安装专业的杀毒软件,及时更新,定期查毒。
“三不”:一是不使用公共网络; 第二,不要点击不明链接和扫描二维码; 三是不要相信电话、短信、QQ、微信等所谓的退款、贷款验资、司法调查、产品退款、积分兑换等。 、彩票中奖退税等信息。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