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案例 正文
  • 本文约1078字,阅读需5分钟
  • 265
  • 0

“鉴宝专家”无资质 拍卖安排托 收藏品骗局套路曝光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年9月27日 09:01,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公司所谓的“鉴宝专家”并无鉴定资质,所谓的“拍卖会”均是由安排好的“会托”举牌,举牌的最终价格不会达到藏品保留价,以保证藏品流拍。

字画、古玩、钱币、邮票等收藏品因其升值潜力和艺术价值而广受投资者追捧。随后出现了与收藏品相关的刑事犯罪。 11月12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三中院审理的涉及收藏品刑事案件审理情况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这些案件大多针对中老年人、企业经营等。已成为常态。

企业运营成为常态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辛尚民表示,2017年至2020年,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及辖区法院共审结涉及收藏品刑事一审案件66起。此类案件主要涉及诈骗犯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合同诈骗、集资诈骗等犯罪钱币拍卖骗局,企业经营已成为此类犯罪的常态。被告为了取得受害人的信任,故意在知名商圈租用办公场所,以专业公司的名义进行促销活动、合同签订、收款等活动。有的企业还通过求职网站公开招聘销售人员,并在公司内部进行统一的言语培训。犯罪行为的规模、影响和成功率远高于个人犯罪。

百分之八十的受害者是中老年人

拍卖行钱币骗局_钱币拍卖骗局_拍卖骗局

据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医院调查显示,收藏品诈骗主要分为四种套路:“以低换高”,将廉价的工艺品包装换取他人手中的高价收藏品。受害者; “高价回购”,是高价回购藏品的虚假承诺。诈骗受害者购买商品的产品; “定期返利”,即以投资集合、销售股份等名义,宣传保本高息返利,骗取受害人其投资资金; “代拍”,即以举办拍卖会、交易会等名义,骗取鉴定费、展览费、拍卖预费(即投标基费)、入场保证金、洽谈费等费用,拍卖未实际举行或进行虚假拍卖,导致藏品流拍。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调查发现,被告人有意识地选择老年人作为犯罪对象。约80%的受害者是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一半以上的案件涉及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些受害者甚至被骗从公司购买藏品。随后钱币拍卖骗局,他又被另一家公司欺骗委托拍卖,并多次被收藏行业上下游公司欺骗。

“鉴定宝物专家”无鉴定资质

拍卖骗局_拍卖行钱币骗局_钱币拍卖骗局

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郭某等20余人通过电话等形式通过多家收藏品公司联系客户,编造举办展览、拍卖等活动邀请受害人。虚构信息可以帮助受害人通过拍卖出售邮票、钱币、字画、瓷器等收藏品,并以展览费、拍卖预付款等多种形式骗取80余名受害人400万元以上。

该公司所谓的“宝物鉴定专家”没有鉴定资格。所谓的“拍卖会”都是由安排好的“受托人”进行,最终的举牌价格不会达到藏品的底价,以确保藏品不被售出。拍卖失败后,受害人继续被劝说将拍卖报名费改为私下议价费或支付高标准报名费升级拍卖。虚假的主人身份、虚假的拍卖现场、环环相扣的说辞,都让受害人失去了判断能力,越陷越深。

经法院审理,被告人郭某等20人犯诈骗罪,分别判处十三年零六个月至一年零八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文/记者朱建勇实习生刘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