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案例 正文
  • 本文约1416字,阅读需7分钟
  • 89
  • 0

量子波动速读,孩子为何甘当骗子的配角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年9月26日 09:01,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这也让骗子们拥有了更多空间,他们的骗术并不高明,甚至一击即破,但总有那些担心自家孩子比不上别人家孩子的家长和长辈,对这类骗局趋之若鹜。在量子波动速读的骗局中,最让我感慨的,是本是受害者的孩子们最终却成了骗子的合谋者。正是他们认同量子波动速读的“成效”,才让更多家长在骗局中越陷越深。

波动速读视频_波动速读 骗局_波动速读对孩子有害吗

这几天,一段视频火遍网络,荣登最莫名其妙、最令人震惊的新闻榜首。视频里,一群蒙着眼睛的孩子,每人手里拿着一本书,以极快的速度翻着书页,发出不小的响声。你以为他们在参加翻书比赛?其实,他们参加的是量子波速读比赛。

据相关机构介绍,利用HSP高感知力进行量子波速读,高速翻阅书籍,可以在1到5分钟内读完一本约10万字的书籍,一眼就能记住所有内容,然后重复阅读。“翻得越快,离宇宙越近。”这种明显的骗局,却成了许多家长的“高端”选择。

据说科幻界流行一句话:“当有疑问时,就用量子力学。”意思是当作者无法继续写下去时,就会利用“量子力学”的神秘力量来弥补情节。

这句话似乎也可以套用到现实中,改成“父母的优柔寡断,量子力学”。如果没有那些为了孩子成功而迷失方向的父母,这样的骗局又怎么有生存的空间呢?

很多人嘲笑这些孩子的家长,认为“家长智商是孩子成才的最大绊脚石”,甚至把他们比作农村傻子。然而量子波速读班一直走高端路线,遍及全国,以大城市为主,学费是骗局的目标,不是农村傻子,而是有一定教育、知识和经济能力的城市中产阶级。这部分人的智商不低于平均水平,甚至可能明显偏高。税收全部是“为了孩子”。

也有媒体分析,这些家长之所以缴纳智商税,是因为心中有一个“神童梦”。但现实中,多数家长并没有这么奢望,只希望孩子“跟上”。

作为当今中国孩子的家长乃至长辈波动速读 骗局,面对赢在起跑线上的教育军备​​竞赛,人人都在交智商税,差别只是多少而已。报道声称,打着“开发松果体”、“全脑教育”旗号,打造“超感官创造力”、“脑屏成像”的培训课程,七天收费6.8万元。当然,这些都是智商税的表现,但绝非孤例。

他们让还没学会说话的孩子学英语,让两三岁的孩子上早教班培养“领导才能”,让孩子不顾数学成绩去上奥数班“开发智力”,坚信写论文可以快速掌握。本以为给孩子上小主持班,就能让他信心满满,结果得到的却是一个怎么看都像是假的舞台嗓子的孩子……哪一项不是交智商税的标志?

难道不是每个家长都保持清醒并尊重科学吗?当然不是,但焦虑往往会压倒清醒。

很多家长说最怕家长会,因为每次开家长会,发现别的孩子学这学那,自己的孩子明显落后。很多家长还说最怕家庭会议,因为老人们开始议论纷纷:“别人家的孩子这样那样,你看我们家的孩子还行吗?”在这种焦虑的氛围中,人们只能把教育理解为急功近利,尽快出成果,取得别人满意而不是自己孩子满意的成果。

其实我们一直都有“速成教育”的传统,无论是诵读经文,还是日常生活的要求,古代教育的本质就是抹杀童年,长辈们最推崇的往往都是年少成名、成熟稳重的“小大人”波动速读 骗局,这种思维在今天依然有市场,很多家庭早已将五六岁的孩子定为十五六岁的标准。

很多人曾以为,这一代年轻父母可以扭转这种局面,但教育焦虑反而加剧了快速教育的想法。这也给了骗子更多的空间,他们的骗局并不高明,甚至可以轻易破解。总有家长、长辈担心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巴不得上这种骗局。

量子波速读骗局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原本是受害者的孩子最后却成了骗子的帮凶,正是因为认识到了量子波速读的“有效性”,才让更多的家长越陷越深。

但错不在孩子,面对父母、长辈的忧虑与催促,他们没有说“不”的资格,更不敢说自己什么都没学到。

归根结底,当中国的父母和长辈用逼迫孩子过快成长的方式,给予孩子远超自己年龄的期望时,孩子要么反抗,要么为了满足大人而选择欺骗。

□叶克非(专栏作家)

编辑:李冰冰 校对:吴兴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