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收藏亮宝,考问文博专家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护民族精神、让文物焕发生命力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民间收藏家受到鼓舞,今年以来,包括西安收藏家张方硕在内的多家民间博物馆相继开业。厦门收藏家邱吉端创办的汉唐震云皇家珍宝馆、厦门收藏家邱吉端主办的“一带一路”古陶瓷珍品展,都是民间收藏家近期为弘扬中华文化而举办的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展览。
近年来,相继开业的民办博物馆有:北京星河空间艺术馆、大连华夏文明博物馆、西安汉唐震云皇家珍宝馆、厦门汉江学艺术馆、上海硕峪艺术馆、上海定阳轩茶文化博物馆、上海胡正文古玉博物馆的藏品收藏等等,大大开阔了观众的视野,打造了城市文化的新亮点。更令人欣慰的是,怀揣中华心、秉承文化情怀的收藏家纷纷向学校捐建博物馆。此前,收藏家、爱国华侨李树弟向浙江师范大学捐建中国陶瓷艺术馆;随后,收藏家、香港实业家邱吉端向母校北京师范大学捐赠6000件古陶瓷,建立了中国古陶瓷博物馆;浙江收藏家、实业家徐文荣正忙着筹划在横店基地建设一座占地数十万平方米的私人博物馆 私人博物馆在全国蓬勃发展,明显看出党中央兴文化、反腐败的政策奏效,社会环境好转,收藏家们更有底气炫耀自己的珍宝。
此时,我想起了河北冀州民间博物馆的创始人、鸡宝斋博物馆馆长王宗全先生。几年前,网上有一篇文章指责王先生的展品是假的,连北京、上海那些从未去过鸡宝斋看过展品的文博专家也纷纷效仿,仿造展品,认为是假的。全国百余家媒体齐声发表文章攻击鸡宝斋。原来,以保护文物为己任的文博官员滥用职权,强行将博物馆关闭。在官员的重击下,文物保护英雄、鸡宝斋博物馆创始人王宗全先生含冤而去,愤慨不已,不久后便去世了。历史给民间收藏留下了黑暗的一页,广大收藏者期待皇帝能揭开鸡宝斋事件的真相,回馈百姓。王宗权是世人伸张正义、保护文物的英雄。
集宝斋的倒闭,并不是孤立事件,而是这些年文博界黑恶势力猖獗的写照。一些文博官员、专家、媒体,仿佛被看不见的黑手操控,居然把改革开放时期出土的大量文物认定为假货。这种事情当然存在,古玩市场也不例外,以假乱真,是商业欺诈,这不足为奇。奇怪的是,为什么文博专家会说,大量真正的民间文物都是假货呢?在文物真伪问题上,专家群体要么沉默,要么胡言乱语。
文物真伪是一个专业技术问题,允许发表各种意见和观点。单纯从学术和技术角度看,不同意见或相互矛盾的观点更有利于探寻事物的本质。学术界、专家、商人、媒体、拍卖行、地下走私等利益集团被绑架,成为牟取暴利的工具。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消失了。真理毫无依据地被认定,只靠头衔和话语权。一位朋友告诉我,他曾邀请北京一位女专家鉴定一件珍宝,亲耳听到她说:“我说是真的,就是真的;我说是假的,就是假的;是真是假,我说了算。”通过看实物来判断物品的真伪,没有定真依据,你没见过你就说是杜撰,如果和藏品一模一样你就说是高仿,你不付(鉴定费)那就是假货,付了钱那就是真品,付了更多的钱那就是精品,社会对专家对珍宝的鉴定存在着普遍的怀疑。故宫博物院院长坦言,鉴定珍宝不是故宫专家的专长,故宫里的东西都是真的,专家们才不研究社会造假呢。鉴定珍宝问是真是假,值多少钱,都不是故宫专家研究的问题。
民间文物究竟是真是假?俗话说,真之不可假,假之不可真。民间博物馆展出的或收藏家私藏的国宝级文物,无论其规格、珍稀程度、精美程度、文化历史价值、艺术成就,都是国内外顶级博物馆所无法企及的,世界顶级博物馆也拥有。收藏家拥有这些稀世文物珍宝,不是为了出售,而是为了向社会展示或为国家做贡献,收藏家只是保护者和保管者,这些震惊世界的中华文明的辉煌杰作,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改写中华文明史的重要历史发现和物证。还有一些至今未知的文物和历史文明遗迹,可能会被后人研究和破译。对于闻所未闻、未见过、不为人知的祖传遗物,请专家们予以关注。不要装作专家说是假的、编造的。不负责任、毫无根据的判断是真是假,可能会毁掉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上海一位资深收藏家说得好:看得懂的才是历史,看不懂的才是古代的艺术品。浩瀚的历史长河湮没了无数的宫廷秘密,千百年来的人类创造留下了无尽的宝藏。面对几千年的历史和祖先留下的遗物,没有人配装作专家、无所不知,我们都是历史、祖先、人民的学生。
不可否认,很多文化专家、学者为国家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国家文化界和历史文化界的精英人才。不可否认,一些文化专家、学者在改革开放伟大建设面前,对出土文物做出了重大发现,不肯承认民间文物,无凭无据打击假冒民间文物,任由文物损毁流失,对内关闭博物馆收藏大门,对外为文物保税回国开辟便捷通道,甘愿做文博黑恶势力的帮凶,推翻政府。屏幕上,人们争相鉴定珍宝,站出来为造假者辩护,专家、媒体使出浑身解数,让市场假货泛滥,捡便宜比中彩票还难。他们配合民间寻宝、一锤定音、砸真假宝藏电视节目,严重误导民众接受文物。以高价、真品稀有、爱国等扭曲观点高价购买海外文物,在文物的毁损、流失上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后果。这是一个值得专家良知、社会深刻反思的重要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观点:
1、意外的大工程引发大规模的盗掘:历史文物世间罕见,古往今来都价值连城。盗墓事件屡屡发生,但无论历史上还是当代的盗墓事件,都无法与改革开放大工程的开创性相比。在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等工程中,开山凿洞、挖土的工程规模空前。大工程建设保护了已知的历史遗迹,未知的地下遗迹也在建设中。在建设过程中,发现大量出土文物得不到有效保护而流失社会,或走私海外,或在国内市场上售卖、被私人收藏。在古玩市场发现文物,成为私人收藏的主要来源。文博部门不仅没有正视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专家不但没有采取补救措施保护文物,反而认定市场上的文物全部是假的,至于市场上来历不明的文物,体制内的专家们也大多是实地对文物进行考古研究,并没有进行社会考古研究发现这些文物,专家们不知道文物的来源,知识有限,无法认定。
2、民间文物地位不清:法律规定土地上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法律对于民间持有的文物性质,由于情况复杂,难以解释。民间文物有的源于盗墓,更多的是大型建设时出土,被收藏家买走,客观上起到了防止损坏和外流的保护作用。如果民间收藏、保护合法市场的文物,被认定为违法,予以没收,法律保护文物的初衷就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文物国有制类似于资本国有制,制度设计的初衷只是美好的愿望,但在实施和运行上却存在重大缺陷。国有资本滋生了一批蚕食国有资产的白蚁,这是不争的事实。文博领域也滋生了一批盘踞在博物馆行业管理、收藏、鉴定、拍卖、交易、返还等各个环节的黑手。汉奸贪官利用对文物的垄断来寻租、蚕食国有财富。每年几百亿的文物开支,是一个账目不清的黑洞。没有公开透明的权力制约和监督,国家利益沦为权贵的财产。从《文物法》、《博物馆条例》、部门文件、领导讲话等来看,文博系统对于私人收藏、民间文物相关问题,很少做出正面表态或肯定,或拐弯抹角地讨论,表现出其一贯排斥民间力量进入文博领地的态度。如果法律、政策、理念不变,专家很难逾越红线。文化、博物馆部门对民间收藏更是抱有狭隘的态度,在民间收藏超过国有博物馆的情况下,极不肯承认民间文物。
3、利益束缚鸡缸杯骗局,专家守口如瓶:一些专家被拍卖、文化、经纪公司聘用,担任专家、顾问、电视节目、社会珍宝鉴定活动嘉宾,专家坐到哪里都要替别人说话,承认私人收藏的珍宝,拍卖行动辄几千万元的物品卖给谁?国内某著名拍卖公司的收藏专家被朋友问到:“你从社会上收藏过什么好东西?”专家平静地回答:“我的职责不是收藏东西,而是劝人拿回来。”专家和拍卖行合谋设下真假拍卖的局,把高价拍品宣传出来,比如刘益谦以2.25亿元拍得鸡缸杯,有的专家和媒体说胡侃的真品现存只有几件,其余都是假的,其实全世界还剩下几万件。天价拍卖价的诱惑,被骗子用来欺骗那些梦想发财的人,他们进行社会招揽、专家鉴定、高价评估、后期拍卖等程序,收取鉴定费、评估费、图录费、宣传费、保管费,等梦醒时分,发现钱没了。有不少人相信专家(包括假货),落入骗局,高价买下拍品的顾客,后来才发现价格被虚高了。专家的作用就是劝人低价购买,都是假货,哪里能低价买到正品?
4、知识僵化,更新受限:文博专家要么是古玩店学徒,要么是古董商,积累了经验,成为文博专家;要么是大专院校历史、考古专业毕业生,要么是留学归国,成为博物馆、历史、考古方面的专家。专家、大师在业界具有权威地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一样,处于不断发现、不断创新的过程。但由于文革、体制、社会科学领域思想观念的限制,几十年来文博研究难以有大的突破,改革开放前的权威专著仍是文物研究的基础。例如陶瓷史上的元青花、唐青花的发现,使陶瓷工艺向前推进了数百年,疑似历史柴窑器物的发现,陆海瓷器的发现,以及千年瓷器包装下的古茶、古酒等。这些陶瓷新发现、新证据,都受到民间收藏家的保护,有的民间收藏家的古陶瓷标本多达数万件,需要开展研究,改写、丰富陶瓷史的内容。可惜的是,这些新发现证据的研究,只在民间探索,体制内和博物馆的专家并未参与其中。研究机构似乎不屑一顾,持不参与、不认可的排斥态度。似乎文博体制不允许民间研究插手,专家的权威结论也不允许民间质疑。
5、认知思维,本末倒置:专家有时候会看似有证据去判断一个赝品,比如说没见过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故宫里不存在,这个东西没有历史记录,这个东西只存在几件等等。判断一个东西是赝品,就是认知思维上的本末倒置。文物是祖先留下的遗物,地下藏着什么?什么形状?科技探索和专家智囊团都无法预测,越是专家没见过的,越是稀有,专家知道有什么宝物吗?不知道的话,如果秦始皇陵被盗物品也是假的,那故宫几百年了,中华文明几千年了。故宫里有明清两代皇帝收藏的珍宝,这些珍宝在战乱中被掠夺,建国后才被收藏。另外,故宫的藏品相对于千百年来堆积起来的陪葬品、窖藏和现存文物来说,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以故宫的藏品为标准而否定他人,简直是荒唐的笑话。是否有历史文献记载,只是研究文物的线索之一,与判断真伪没有必然联系。古代的秘葬习俗,可能没有记载,也可能文献残缺,也可能史料记载不清,也可能文献浩如烟海,无法找到。历史记载缺失,现代事件档案也常常有数据缺失,我们又怎么能指望古代历史记载完美无缺,流传后世呢?至于某件文物究竟有多少件,也没有可信的数据来源,都是专家的胡言乱语,民间文物现存的数量,完全是一个未知数。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物鉴定就是知识的积累。文物大发现时期,专家们看不起民间收藏,不认可民间文物,也失去了开阔眼界的机会,仅靠着一点书本知识和故宫的藏品在社会上生存,鉴宝暴露了人的空虚。
6、经验至上,拒绝科学检验:在文物鉴定中,存在专家目测与科学检验(机器检验)之争。目测以经验为依据,科学检验以机器测量为依据,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目测不仅需要经验,知识也不够,更重要的是职业道德,不能向权力和利益屈服。目测的缺点是没有科学系统的标准,十个专家对同一件东西的鉴定会各有各的一套方法,犹如玄学,深不可测,更何况外国人不懂,中国人也看得一头雾水。科学检测也有弊端,检测的适用范围有限,无法解读饰物的文字信息,但科学检测排除了人为误差,检测数据可重复、一致,科学检测可以确定某一类文物的历史年代,其数据和微量痕迹证据已得到国际组织的认可。科学检验是现代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应用,虽然尚不完善或还有待探索,但这是鉴定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目测虽然基于经验可行,但容易作弊、弄虚作假,文博界存在排斥科学检验、推崇目测的倾向。推崇科学检验严重削弱了专家的话语权。有句话说,专家目测就像认熟人,认了就认,如果专家真的那么厉害,你找一对双胞胎试试看。谁知道连电脑对面部妆容的精确识别都有误差率?谁知道中国文物推向市场、走向世界,靠的不是口号,而是科学检验技术,这是走向世界的护照。
7、依附强势,自毁名声:专家受到社会的尊重,不仅因为有学识,更因为有诚信。那些名垂青史、为正义发声的才子佳人,无一不是诚信的表现。诚信比知识更重要,没有诚信,就失去了道德和科学精神,知识就成了庸俗的伪科学。在社会腐败、权钱交易的背景下,专家势必会屈从于强势,为利忘本,失去名声,利用专家权威作为吹捧,颠倒是非,歪曲事实,成为帮凶。在纪宝斋事件中,专家发表权威谎言,称展品全部是假的。在王刚砸瓷事件中,专家称赞演艺明星和香港古董商联合办的商业节目,节目播出六年,将砸瓷冤案定罪。数百件珍贵古瓷器被发现,令专家们无言以对。当民间收藏家质疑瓷器是否是误砸时,北京博物馆和文物局出面挽救局面,为破碎的瓷器提供展览场地,专家在现场保护展览并解答疑问,企图以博物馆的声誉和专家的名誉来质疑社会声誉。汉代玉凳事件,为了证明玉凳是假的,一个没脑子的教授居然以汉代无凳子为重炮,写一篇论文作为攻击假玉凳的炮弹。专家教授们的无知令人汗颜。各位收藏家们难道没有去长沙马王堆、湖北曾侯乙的收藏地看看吗,看看几千年前帝王贵族们奢华的日常生活,镶嵌着金碧辉煌、涂着漆器的器皿。看看几千年前古人驾的四马篷车,有座位,没有凳子,这个例子比引用史料记载中的“席地而坐”一词来推论没有凳子要好,不就说明智商指数更高吗?
8、互联网摘掉了专家的光环:互联网+为各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业态和模式,也给古玩收藏行业带来了新的变化:一是方便了知识的学习,加快了知识传播的速度。以前图片标本只有专家的书籍和博物馆的图片,而现在电脑一搜就能立刻获得大量的文章和图片。二是形成收藏信息交流活动圈,通过社交软件,可以即时与全国各地、海外的收藏家交流经验,分享收藏的乐趣,而且收藏界也不乏专业的老师和鉴宝师。三是进入了自媒体时代,网络媒体论坛、QQ、微信朋友圈都是话语空间,专家话语权的影响力越来越弱,专家越打假越狠,专家的名声在逐渐丧失社会公信力。第四,网络平台、虚拟网店、实体市场构成了多层次的展示和交易空间,古老的行业呈现出线上线下交流和交易的新形态。第五,互联网和技术工具的应用成为收藏家的常用装备。借助数码、光学、放大等展示工具,我们可以进行深入的鉴定,通过移动互联网,名师的指导犹如近在眼前。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专家将被淘汰。
民间博物馆、民间收藏的珍品展示,不仅是对专家的考验,更是对文博当局的考验。请大家睁大眼睛看,大量超越国有博物馆的精品文物都在民间。事实上,民间收藏已经成为保护文物的重要力量。多年来有关部门打压文物收藏、媒体抹黑文物收藏的企图终于失败了。收藏者保护文物的精神并没有被击垮,相反,他们与文物黑恶势力的斗争精神更加坚定了。国宝的经济价值,不是为了造福子孙后代,而是希望国宝回归国家,展现历史文明,复兴中华文化,实现生命价值的精神追求。看到民间收藏家在保护先辈遗骸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贡献鸡缸杯骗局,一位将军同级老同志告诉我,民间收藏家在保护文物方面的英雄事迹令人感动。我以为军人是最爱国的,随时准备为国家牺牲,没想到收藏家也这么爱国,用自己的财富抢救历史文物。和那些贪官污吏相比,思想境界有天壤之别。
历史将记住那些面对历史机遇,尊重祖先、传承文化,放弃全部财富守护文物的民间收藏者的功绩。
历史也应该记录下那些不孝子孙的种种恶行,不承认民间文物,任由其被损毁、走私,执行政策乖张,惹天人愤怒,肆意滥用职权,阻挠民间国宝进入国家博物馆。
历史一千年只有一次难得的文物发现机会,是祖先为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中华文化所赐予的无价之宝和取之不尽的财富。在这个历史关头,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就文物保护问题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必须加强文物保护。人民群众是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使用者、守护者,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是文化遗产生存发展的决定力量。为保护文物而排斥、打压私人收藏的错误做法应当予以纠正。文博系统应当深刻反思过去的行为,彻底摒弃垄断文物以维护私人利益的错误做法,修改完善立法,保护私人收藏者的合法权益,必须打开博物馆收藏、保管重要私人文物的大门。国家保护和传承文物,依法打击破坏文物犯罪,与民间文物保护者共同承担传承中华文化、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