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王之王 | 香港赌片发展史
赌片是香港电影的类型片之一,类型片的元素包括反复出现的惯例、象征、背景设定、故事内容、人物设定等。类型片其实很难分类,因为通常一个类型会随着社会氛围的发展而加入新的元素,跨类型的现象也很常见。赌片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体现了这种情况。
1970年代香港赌片的兴起,当然与香港经济社会整体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香港本土意识开始崛起,电影也脱离了过去的“大中华情怀”,转而关注香港本土民生和西方文化。经济起飞的年代,香港人对金钱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反对投机等过去被认为是负面的赚钱方式,尤其热衷于股票。赌片的风潮也随之兴起。
1972年张增泽执导的《赌王》是一部以民国初年为背景的功夫赌片,通过黑帮经营赌场的经历,讲述赌博的危害,是一部警世片。该片很大程度上延续了香港电影五、六十年代对赌博的消极态度,强调教育意义。
许冠文导演的《鬼马星光》(1974)是许氏兄弟的代表作之一。与其说这是一部赌片,不如说是一部带有赌意的许氏喜剧。喜剧演员许冠文擅长以笑、怒、骂的风格反映香港都市社会的处境,调皮却又不失接地气。
赌博电影的起源:《赌王大骗局》
被誉为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赌片的电影,是程刚导演的《赌圣》(1976)。影片的主人公沙家被塑造为世袭武林门派,两千多年前他们以赌术和诈术反抗不义政权。“诈术”是武侠片的典型情节。《赌圣》堪称现代武侠片,但场景却从武侠世界变成了赌界和诈术世界。
导演收集了大量赌术方面的资料,为角色设定了不同的能力,包括听骰子知点数、超强记忆、换牌、策划布局、模仿等等。这些设计后来被王晶等导演沿用。即便到了今天,《赌王骗局》依然是一部节奏紧凑、内容丰富多样的精彩电影。家族当家沙先生在幕后掌舵,长辈们担任军师策划并提供各种道具支持,然后由年轻人来执行骗局和赌局。
电影的高潮是主角沙桐与仇人彭天石之间,两人西装革履,争夺胜负的赌局。打心理战→押上所有筹码(all-in)→加注(赌桌外的钱财、财产甚至生命)→叛徒偷牌换牌→主角识破并配合→坏人输钱→用盗贼收拾坏人和叛徒。不难发现,后来的赌博电影情节几乎都离不开这个背景,可见这部电影的经典与重要性。
电影《赌王大骗局》剧照
其实,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的黑白粤语片中,就已经出现关于骗术、诡计的电影。李翰祥在七十年代初期也拍摄了《骗术师》(1971)等骗术电影。不过,《赌王》是首部加入现代感,以赌术为主题的电影,开创了香港赌片的潮流。此后,香港电影中几乎所有的骗术题材,都融入了赌术元素。《赌王》的成功,也让导演拍摄了数部相同题材的电影,包括《赌王对骗王》(1981)、《骗王》(1981)。
英雄本色赌博电影:赌神
目前流传最广、普遍认为最经典的赌片,莫过于1989年王晶执导的《赌神》。早在1981年,王晶就借着程刚导演引领的赌片风潮,为邵氏撰写了《赌王》,1982年还为《麻将英雄》撰写了剧本,反响不错。
《赌神》的故事模式和赌技在程刚导演的作品中早已出现,王晶只不过借用周润发的演技特点,将稍稍降温的赌片风潮重新包装了一下。这部电影的成功或许还得益于80年代末香港电影已成为成熟的国际市场,而当时香港电影的语言和表演手法明显强于70年代。尤其是吴宇森为香港黑帮电影奠定了浪漫、悲剧的美学风格。
此外,在《赌神》大热之前,周润发已凭《英雄本色》(1986)成为马克哥的代言人,并在《好人日记》(1988)和《绅士》(1988)中饰演配角,展现喜剧天赋。王晶巧妙地将周润发塑造成两个极端人物的结合体,将一个角色的两种极端性格通过脑损伤情节合理化,将喜剧和英雄元素融入赌片。
《赌神》剧照
香港电影的潮流不断流转,不少导演都会参考邵氏电影,甚至更早的黑白粤语电影,比如五六十年代的黑白电影,将其改造后当做新片来卖,而每个时代的新观众对老电影都不熟悉,就会误以为是新类型,觉得很新奇。
次年,王晶的《赌神》(1990)将赌神刀仔(刘德华饰演)从配角晋升为主角,虽然没有赌神周润发的王者光环,但加入了周星驰饰演拥有特殊能力的刀仔,让电影走上了无厘头喜剧路线。同年,周星驰、元奎执导的《赌神》是将周星驰推向喜剧之王的重要作品,刘德华的光彩显然被周星驰盖过,之后还有周星驰主演的《赌神2:上海滩》(1991)。
《赌神》剧照
后续行动
此后香港电影界掀起赌风,不少模仿电影诞生。《赌神》(1991)是少数以女性为主角的赌片,由梅艳芳、郑裕玲主演,周星驰客串。其他还有《赌城大亨:新歌传奇》(1992)和同年8月的《赌城大亨II:无敌篇》。
《赌场大亨》剧照
随后出现的很多赌片,如《赌王》、《赌神》、《赌侠》等,质量都非常差。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擅长拍商业片的著名导演杜琪峰也加入了这股潮流。《赌王II之花样年华》(1991)将前一年大获成功的《天若有情》模式加入赌片,并邀请当红的王杰继续其歌坛浪子形象,与刘德华上演黑帮兄弟情。刘德华与吴倩莲再次饰演一对命途多舛的黑帮夫妇,但这次死的是吴倩莲。刘德华活了下来但双目失明,与失去一只手的王杰一起为师父报仇。
赌神
周润发之后,王晶致力于将刘德华捧成赌片接班人。然而,刘德华既无法超越周润发的大哥风范,也无法像周星驰一样凭借独特的喜剧天赋为赌片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刘德华虽然在演艺生涯中多次出演赌片,但始终没能成为领头羊。周星驰非常独立,合作过的导演都说管不住他。王晶从周星驰身上捞不到任何好处,只好另找接班人。
1994年,王晶与周润发再度合作上映《赌神2》,但势头大不如前。其后又邀请葛民辉、黎明主演《赌神2:街头赌侠》(1995年)和《赌神2:少年赌侠》(1997年),但均未引起太大反响。
王晶在吴君如的访谈节目《明星同学录》中坦言,拍摄《赌王2000》(1999)时,想借周星驰为张家辉做宣传,所以不惜以当时的天价(日薪过百万港币)邀请周星驰主演,最后与周星驰不欢而散,影片也没有取得预期成绩。
虽然张家辉在2000年前后演过不少喜剧片,尤其是赌片,包括《赌神3之赌圣》、《赌神3之无名之辈》、《中国赌侠》、《赌神2002》、《赌神2:人定胜天》等,但那时他的幽默感很小邓天兆赌王骗局,只能起到陪衬的作用,完全没有扛起主角的实力。
1999年,刘德华的天幕公司在拍摄《赌神1999》和《赌神2》期间负债累累,他不得不把自己卖给王晶。王晶在每月发薪水的同时,给刘德华拍了很多电影,充分利用了他的资源。
尽管屡遭失败,王晶依然没有放弃赌片,先后推出了《麻将王》(2005)、《麻将王2:自摸女王》(2005),《我的老婆是赌王》(2008)则以王晶的女友孟瑶为女主角,试图将“羔羊”系列与赌片结合起来,但即便展现女性的性感身躯,也挽救不了空洞的剧本和俗套的笑料。
另类赌博电影
《赌神》(2002)是最出乎意料的一部赌片,因为它是一部福音电影。故事改编自马来西亚华人基督徒邓天照的一生,邓天照曾被誉为“亚太赌王”,接触宗教后改过自新。影片前半部分是一般赌片的主旋律,后半部分则着重讲述了男主角王杰的心理挣扎和接受神指引的过程。
《赌神》剧照
银河映像的制作一直由杜琪峰和韦家辉监制,除了警匪题材外,自2000年起,他们也开始探索喜剧题材,以达到公司经营的盈利和创作双重目标。《杜琪峰新年发财记》(2002)就是由两人联合执导邓天兆赌王骗局,开创了赌片的新类型。
影片的喜剧风格很有银河映像的特色,注重对每个角色的人物塑造。黄文慧饰演的配角最为抢眼,是一位患有痴呆症的老年母亲,她的一句台词“我要为儿子报仇”至今仍被不少影迷津津乐道。梁咏琪在影片中造型多样,神经质的演绎让人惊艳,不同于以往玉石俱全的角色。刘青云的黝黑皮肤一直是笑点,剧组直接让他扮成黑人嘻哈,看起来俏皮又惹人喜欢。男主角刘德华饰演的麻将高手,为人大方踏实,游走于家庭主妇圈,一边挣着她们的钱财,一边有良心,会帮她们打扫房子,和她们的关系非常亲密,如同邻居一般。这绝对是刘德华在赌片中饰演过的角色中,最丰富、最出彩的一个角色。
电影《布谷鸟布谷鸟新年福气》剧照
作为一部贺岁片,金牌编剧韦家辉借用赌片来形容人们在面对逆境时应该有的精神,那就是保持冷静、保持低调,等待翻盘的时机。“人品好,自然牌就好”成为一句经典名言,哪怕手上拿着烂牌,也要好好打,对当时处于不景气的香港电影界和社会来说,是一种鼓励。
赌神归来,群星云集无限消费
欲罢不能的王晶近年成功说服赌神周润发复出,加上刘德华、张学友、谢霆锋、刘嘉玲等多位巨星加盟,《赌神》三部曲在中国市场大卖。但与此同时,赌神片口碑一落千丈,被贴上烂片的标签。
周润发、刘德华、张家辉
赌片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在赌桌上演绎了人性的冷暖、黑社会的道德。赌片也扮演了香港本土商业电影的中流砥柱,得到了电影制片方和影迷们的支持。但时代在变,观众的审美品味也在不断提升。我想,在赌片找到更合适的新路线之前,单纯靠“情怀”二字,很难挽回观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