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过多,恐引发中国版“庞氏骗局”
房地产是近期中国最热门的话题,其热度甚至完全盖过了其他同样重要的财经新闻。事实上,近期财经新闻中最令人担忧的话题远不止房价疯涨这一话题。
当然,我们可以聊聊房价的话题。众所周知,房价泡沫与银行房贷高杠杆正相关。但银行为何主动实施房贷高杠杆政策呢?答案显而易见。就是为了履行领导下达的指示:炒作房地产市场,刺激人们的购房欲望,想方设法让资金进入庞大的房地产行业,使其成为资金蓄水池,尽最大努力留住外逃的人民币资产。……
我们或许忽略了故事的另一面,银行在执行振兴房地产行业的艰巨任务的同时,其实也在执行另一项同样重要且艰巨的任务,那就是为中国濒临破产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提供无息甚至免息贷款,对无法按时还贷的企业实施扶持政策。据路透社报道,由于去年和今年利润低迷,再加上债务负担加重,近四分之一的中国企业上半年利润低到甚至不足以支付债务利息。银行业正通过延长企业债务期限或给予还款豁免来响应政府“支持实体经济”的号召,有时甚至长达数年。
这个消息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说明中国的去杠杆政策在各个领域都失效了,不只是房地产行业呈现高杠杆率,企业和实体经济也同样如此,通过维持高杠杆,延缓不良贷款的集中爆发而引发的金融危机。
这些企业到底欠了多少债务?据路透社报道,中国企业的债务高达18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GDP的约169%。这是一个极高的数字,透露出危险的信号。如果巨额债务出现大规模违约,整个经济体系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崩溃。那么我们要问:中国的不良贷款率到底是多少?有多少企业债务?可能违约?
问题的真正答案很可能永远是个谜。中新社等官方媒体给出的数据仅为1.8%左右,而根据银监会等官方机构的数据,平均不良贷款率刚好低于2%,这个数字听起来并不多。统计在这里从来都是一个数字游戏,就连相关部门内部人士私下也透露,实际数字可能远高于2%。高多少呢?我只能转述我听到的一个说法:事实上,不良贷款率已经增长了11倍,达到22%以上。如果这个数据是真的中国有哪些庞氏骗局,那真的太令人震惊了。这意味着,类似2008年美国华尔街那样的连锁崩盘在中国发生的概率已经非常高了。
虽然在如此巨大的债务泥潭中,各种虚假数据造成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但中国企业却一点都不慌,反而称压力无比,感觉如在花园里漫步,而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银行这次给企业债务开了“绿灯”,其实就相当于说压力暂时从企业转移到了银行。
但尤为令人担忧的是,近期中资银行纷纷减少不良贷款拨备。这意味着,银行不是准备更多资金应对可能出现的债务违约,而是拿出应急资金。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一家中资银行表示,“拨备覆盖率下降,主要原因是不良资产核销和化解力度加大。”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在不良贷款压力之下,银行在为自己寻找出路,将接力棒传给下级银行。
所有这些巨额的、不明晰的债务,总要有个地方去解决,而最好的地方就是房地产市场和理财市场。最近,三大政策性银行为国有企业的新投资提供了资金,银行也助长了房贷热潮。房地产价格因此受到提振。市场流动性被强行增加,但风险却十分令人担忧。
这种复杂的债务网络和巨额债务最终都会转化成理财产品,营销到中国复杂的金融体系和影子银行体系中。作为投资者,你可能会看到国有银行或者投资机构隆重地为你推出一系列收益极高的理财产品,以远高于普通存款的收益吸引投资者。(如果你够勇敢,可以趁着资产价格火爆,做个短期投资。)这时候,庞氏骗局的利润链已经来到普通投资者面前中国有哪些庞氏骗局,而你就是等待收割的韭菜。
据统计,去年理财产品规模增加了1.1万亿美元,占信贷总增长的近40%,其中很多是通过债务互换操作的。也就是说,现在的情况和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很相似。在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案例中,银行和金融机构把不良资产打包、再包装成优质金融产品,卖给普通投资者和其他金融机构。在一场欺诈游戏中,有很多风险不容易被普通民众知晓,一旦最底层的债务出现问题,就会层层传递下去,使得最高层的金融产品无法偿还本金,这时候银行和机构就面临着投资者挤兑,就有倒闭的风险。
这把火一旦烧起来,威力将比房地产泡沫的破裂还要大,这是穷人的游戏。
鸡冠天下
财经作家孙小吉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工作微信 | georgesun84
新浪微博 | @孙潇骥Geo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