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学生 | 老生防骗!常见14大套路,千万别中招!
1、窃取QQ并提前录制QQ视频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首先通过盗号软件、强行录像软件窃取QQ号码用户的密码,并录制对方的视频图像,然后登录被盗的QQ号码与好友聊天并将录制的视频播放给好友观看,骗取好友的信任,从而骗取钱财。
【案例一】2013年7月18日,某笔业公司财务人员刘某在QQ上办理业务时,一诈骗分子盗用该公司客户QQ号,通过该QQ号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冒充该公司客户,称已为受害人注销了诈骗分子使用的银行账户,要求受害人将钱款转至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受害人随即通过网银将公司与客户之间的款项转至诈骗分子提供的账户,导致受害人损失18.8万元。
温馨提示:此类诈骗犯罪嫌疑人利用亲朋好友之间的信任,以及对方警惕性较低等情况,骗取钱财,欺骗性颇强。凡是涉及钱财,在汇款前一定要通过电话、询问亲朋好友、身边单位等方式核实案件真伪。
2. 以招兼职、卖学习资料等名义骗取钱财
这种诈骗在新生入学时比较常见。诈骗分子利用新生急于赚钱证明自己的心理,要求新生打工必须交押金,收了钱之后就再也不联系了。还有类似的上门推销学习资料,先收押金,第二天送货上门,但再也联系不上对方。今年我所在的学校也出现过这种情况,导致不少新生上当受骗。
【案例二】今年刚大学毕业的刘先生在赶集网看到一则富士康内部招聘的帖子,“广告上说月薪4000至5000元。”刘先生通过广告上的电话号码联系上了对方,对方自称是富士康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和助理的两名男子对刘先生进行了见面面试,两名男子穿着富士康的工作服,并向刘先生出示了工作证。经过简短的面试后,两名男子同意聘请刘先生到富士康工作。刘先生找工作心切,觉得5000元的工资还不错,便按照两名男子的要求支付了4500元的押金和服装费。该男子表示会立即给刘先生安排工作,然后就走了。刘先生等了一两天后,不仅没有收到入职通知,而且该男子的电话也打不通。刘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案例三】2013年3月21日,某大学大四女生刘某在微博上看到一则淘宝网信誉提升的兼职广告。刘某联系了QQ昵称“刷客服-林凤莲”的网友后,对方要求她在指定网站购买游戏点数,完成任务后返还佣金和本金。刘某有些疑惑地做了一次,对方很快就将佣金和本金退还到了刘某的支付宝账户上。于是刘某通过信用卡和网银下了80单,共支付了7760元。但这次对方要求刘某必须下100单才退钱,因为刘某要求对方先退佣金和本金,对方没有答应,并对刘某进行了屏蔽,之后刘某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案例四】2013年3月下旬,某大学大一新生小雪在宿舍看到有人卖文具,看到便宜的文具,小雪心动不已,和四个室友凑了1800元买了三件。等文具销售员走后,小雪查看发现标着752支替换芯的盒子里只有150支替换芯,还发现替换芯存在质量问题,她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4. 金字塔骗局
传统的传销活动,是传销人员通过亲戚招募亲朋好友欺骗朋友的方式,招募下线。但这种模式范围狭窄,参与人数少,传销组织很难招募到更多的下线,而且耗时长。目前,传销组织又想出了新的引诱下线的手段。他们利用大学生有远大抱负,希望尽快把自己的知识贡献给祖国和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求职心切的心理,窃取大学生的求职信息,编造各种借口,一步步将大学生引诱到他们设置的陷阱中。
(1)以介绍兼职、低成本创业等为名,非法聚集群众,面对面讲课洗脑,以“财富、梦想、辉煌、成功”等言辞诱导参加。
(2)在互联网上设立专门网站,引诱人们上当受骗,这些信息往往以“资本运作”、“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网上特许经营”、“私募基金”、“股权投资”、“网上直销”、“网上培训”、“点击广告获利”等形式出现。
(3)通过网络建立传销体系,通过互联网发展人员,要求缴纳一定的费用或者购买产品、积分、返利等方式,要求不断招募或发展下线。
(4)同学、老乡竭力和你拉关系,描述美好的前途,但语焉不详,或有很好的投资、创业项目合作机会,约你去实地考察,如果你去了,你就可能落入传销设置的陷阱。
(5)在大学生求职时,对方以所谓的合法公司为掩护,打着高科技、新产品的旗号,以直销的名义,推销新店、连锁、概念店、体验中心等。投入资金购买某一区域发展加盟商的权利,通过发展加盟商,收取不同程度的加盟费,吸引他人加入。
【案例五】2013年5月12日,长沙县公安局成功破获“4.09”特大传销案,捣毁一个1200余人的特大传销团伙,抓获传销人员140余名,其中核心成员16人,查获银行卡80余张、车辆2辆,涉案金额初步查明达3000余万元。该传销团伙向新成员宣称从事“连锁经营”,实则以“招人入伙”的方式发展下线;同时,要求新人“申请”不存在的“资格”,方可入伙。每人至少要申请一个“资格”,费用为3800元,最多可“申请21个”资格,费用为69800元。每人最多可发展3人成为其下线,并根据每人及其下线“认购”的“资质”数量,分为销售员、业务组长、业务总监、业务经理、CEO五个级别。在这个团伙中,犯罪嫌疑人何某等人担任过“能力协调”、“教育总监”、“业务总监”、“自律总监”、“自律协调”、“业务协调”等职务,已达到传销组织中“老大”的级别。
5.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实施诈骗
目前,国内出现一种新型电信诈骗,不法分子利用“中行电子证照已过期”、网银升级、信用卡升级、网银密码升级等虚假信息实施诈骗。诈骗分子利用中行网上转账,只需输入常规静态密码和电子证照(中行网银客户持有的动态密码显示装置)的动态密码,无需USBKey(硬件数字证书载体),发送“中行电子证照已过期”等虚假短信,欺骗受害人。登录类似于中行官网(http://www.chinabank.com/)的“钓鱼网站”,盗取受害人的登录账号和密码。一旦得手,不法分子便通过网上转账的方式,迅速将受害人账户中的资金转走。
【案例六】张先生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您的电子密码器将于次日过期,请尽快登录我行网站进行维护更新”。短信号码后几位为95588,签名为“中国工商银行”。他登录网站时,和往常一样出现同样的“ICBC”界面。张先生按照网站提供的方式登录,然后按照提示输入卡号、密码和身份证号码。一分钟后,他的手机收到了一条转账短信。提示:如收到类似的银行电话或短信,应及时与相关银行联系确认(但不要拨打诈骗分子提供的号码),或拨打银行全国统一呼叫客服进行咨询核实,切勿轻易相信对方。
6. 谎称遭遇车祸或摔倒住院的诈骗
犯罪嫌疑人冒充医护人员或学校辅导员,给受害人家人或朋友打电话,谎称其子女遭遇车祸或“患急病”住院,急需汇款医疗费,以骗取钱财。
【案例7】2011年第二学期开学不久,张某同学的母亲接到一名男子的电话,该男子自称是张某同学,张某在学校外被车撞伤住院,急需3500元钱,便给了张某。张某的母亲听闻此事后十分着急,由于该男子提供的信息和地址一模一样,张某的母亲便信以为真,将3500元钱转入了该男子提供的账户。第二天,张某的母亲便打电话到张某宿舍询问张某的情况,正准备去学校看望张某时,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暗示:
如果接到有人冒充同学、老师、医院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称有人出车祸、急病等,需要医院给钱,应立即与亲属及相关交警部门、事发医院联系,确认情况。不要轻易相信别人,谨防上当受骗。
7. 电话诈骗
犯罪嫌疑人给受害人打电话,冒充其外地的亲朋好友或熟人,谎称出差,以遭遇车祸、赌博、打架等为借口,要求受害人通过银行电汇方式转账实施诈骗。
【案例八】2011年8月28日,大学生陈某接到一个手机号码为13620456585的电话,来电者自称是陈某的叔叔,正在重庆出差,准备8月29日到我院看望他,陈某信以为真。8月29日上午8点40分左右,骗子再次给陈某打电话称“他在重庆打架伤人,被派出所拘留,需交5000元调解费”,要求陈某不要怀疑,并于当天上午10点左右向骗子提供的卡号中存入了5000元现金,骗子收到钱后称“如果调解不成,还要再交2万元作为补偿费”。陈某这时起了疑心,拨通了叔叔原来的电话号码。电话接通后,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案例九】8月22日晚,曾女士在家中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来电者自称是她的老朋友。曾女士想不起来是谁,问了好几次,但来电者却执意要曾女士猜。这位女士随口提到了自己许久未见的朋友张先生的名字。没想到对方竟然答应了,并说自己就是“张先生”。“张先生”告诉曾女士,自己有个朋友急需5000元,但当时正在高速公路上,无法及时转账,所以希望曾女士能帮他转5000元,他第二天再把钱转给她。刚开始没有猜到对方的名字,曾女士有些尴尬。现在对方又让她代为转账。她无法拒绝,便到附近银行,在自动取款机上往对方提供的账户转了5000元。第二天,曾女士打电话给“张先生”,但对方处于关机状态。她仔细思考昨晚发生的事,突然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立即向警方报案。提示:当接到亲朋好友以车祸、赌博、打架等理由要求转账的电话,或“猜猜我是谁”电话时,请务必提高警惕,及时核实确认,避免资金损失。
8、网络购物欺诈。
骗子经常利用钓鱼网站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商品,为了增加可信度,骗子经常声称商品来自走私、没收、赃物等不正规渠道,如果你相信了,一旦你打开网页输入账号和密码,你很快就会发现你的账号资金全部被骗子盗取。
【案例十】2012年10月11日,大学生郭某在淘宝网购物时,淘宝网上突然弹出一个类似于淘宝的替代网站,郭某点击进入该网站后,感觉网页和淘宝网一模一样,而且还展示了很多商品图片。郭某在网站上挑选了一款自己看中的相机,与店主交谈后购买了该相机。当他打开支付宝输入账户密码等信息时,网页突然消失。当郭某再次打开该网站时,原来网页上的商品图片全部消失。随后郭某再次进入正规淘宝网,点击支付宝尝试输入自己的信息,却被提示输入的信息和密码不正确。此时郭某感觉到不对劲,便到银行查询账户余额,发现银行账户中的2200元现金全部被盗。
【案例11】2013年7月初,罗某通过微信购买卡西欧TR350相机时被骗取15700元。经罗某报案,警方侦查后,于2013年8月4日成功抓获许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缴获涉案银行卡14张、作案笔记本电脑1台、作案手机4部,收缴赃款4万余元。经审讯,许某等人对利用微信发布虚假信息实施诈骗、利用QQ联系受害人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共实施诈骗30余起,涉案金额达50余万元。提示:不要轻易轻信与市场价相差较大的网络商品,如仍想购买,为保证交易安全,尽量选择收到实物后再付款。当你收到卖家的商品时,请不要点击同意付款,否则你可能会损失金钱和商品。
9.虚假中奖信息诈骗。
虚假彩票诈骗是骗子利用网络、短信、电话、刮刮卡、信函等媒体,发送虚假中奖信息,然后通过收取手续费、押金、邮费、税费等方式骗取钱财的平台。
【案例十二】2013年9月5日,受害人方某接到“一号电话”网站上一个以“95013”开头的号码打来的电话,来电者自称是“《我是歌手》节目组负责人”,通过手机告知受害人方某在该节目举办的抽奖活动中中了二等奖,同时发送了中奖信息。受害人方某没有多想,立即点击骗子提供的网页,发现奖品是苹果笔记本电脑一台和5万元奖金。高额的奖金让方某应接不暇,他按照提示填写了所有个人信息,并致电对方领取奖金。但骗子称,领取奖金前需缴纳2800元个人所得税。方某提供了银行账户,称缴纳个人所得税后即可领取奖金及奖品。方先生立即将2800元转入骗子留下的账户,以为可以顺利拿到奖金了。没想到的是骗子又让他汇了5000元作为押金,方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提示:预防彩票诈骗,最重要的是确定自己是否主动参加过此类活动。一般来说,所谓的“随机抽奖”、“先交手续费或押金再领奖”等多为诈骗行为,不要轻易相信“天上掉馅饼”“贪小便宜”。
10.发布打折机票、火车票信息实施诈骗
诈骗者通常会在一些合法正规的电商网站如百度、赶集网等租用网站,搭建一个虚假的XX航空订票网站,并在网站上发布虚假的廉价机票信息,一旦受害人与其联系,他们就会以索要押金等形式要求买家汇款。
【案例十三】2013年1月,太原某高校学生郑某与同学准备预订寒假回家的机票,在网上看到一个特价机票销售网站,于是郑某与同学在网上订购了价值5600余元的机票。对方称是特价购票,不支持货到付款。郑某与同学将购票款转入对方账户,对方以核对余额为由要求郑某代为办理,结果发现卡内1万余元已被全部扣除。
提醒: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学生在购买机票、火车票时不要轻易相信折扣过低的信息。网上订票时尽量选择各大航空公司的官方网站或通过114查询正规售票网点。下单时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个人信息,不要按照陌生人的指示在银行ATM机上向陌生账户转账。
11. 校园贷款带来麻烦
一些学生在消费上不理性,因为手头拮据不愿向家人要钱,冒着巨大风险试图贷款。一些不法小额贷款公司以“零门槛”、“超高额度”吸引学生,实际却收取高额服务费、押金或延期还款利息。如果逾期还款,不仅有违约金,还有威胁人身安全的讨债行为。尤其是最近发生的一起严重的大学生裸贷事件,不仅危及学生的财产安全。
【案例14】2013年7月,刚刚大学毕业的小李正打算和朋友开一家餐馆,正在为资金发愁时,网上一则无抵押贷款信息引起了他的注意:无需房产抵押,无需繁琐手续。详情:3天即可放贷,月息1%,年息10%。这些信息让小李兴奋不已。小李联系贷款公司后得知,需要先支付一个月的利息,才可以申请贷款。“对方说付了利息就可以直接拿到贷款,小李按对方要求交了钱后,对方又要求小李先交3000元押金。”小李说,自己已经交了好几笔钱,银行称公司地址在山西太原。小李觉得真的“被坑了”。
12.冒充邮局、快递公司工作人员实施诈骗
此类犯罪以短信方式进行,利用手机短信发送诈骗信息,称受害人的包裹被邮局扣押,包裹内装有毒品及大量涉嫌刑事犯罪的现金,并要求受害人缴纳不少于3万元的“茶水费”才能换取“钱财”。其实,这种骗术并不太高明,犯罪嫌疑人只不过是利用了受害人对涉嫌走私贩毒的恐惧心理,将受害人一步步引诱到他们精心设计的骗局中进行诈骗。
【案例十五】2013年7月26日,温州市瓯海区南白象街道白象村发生一起电信诈骗案,受害人李某接到一通自称是邮局工作人员的诈骗电话,对方称其有一个“藏有毒品的包裹”在邮局被“公安局禁毒大队”查获,并让李某联系“公安局禁毒大队”魏警官,并提供“魏警官”的联系电话,李某信以为真,便联系了所谓的“魏警官”,受害人向其请教,魏警官以言语胁迫手段,指使受害人将其银行账户中的钱款转入对方提供的“资金核销账户”,致使李某被骗走12万余元。
13. 冒充学校部门获取个人信息
大学新生到外地求学,必须购买当地的手机卡中行淘宝信用卡骗局,部分大学生在非正规商户购买电话卡后,会接到一些诈骗电话或垃圾短信,接到的电话有些类似于帮助新生支付学费、生活费,还有一些人打来电话自称是教育部或学校的,以退还学费或发放奖学金的名义要求学生提供卡号和密码,从而进一步进行诈骗,警方提醒大家对自己的隐私一定要严格保密,如遇到此类事件,应先致电学校相关部门核实,如遇到诈骗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14.冒充学生导师、领导等骗取钱财
【案例十六】2013年9月1日,某大学计算机系大一学生张某报道完正在宿舍收拾东西,这时,一名年轻男子敲门进来,自称是辅导员王老师。王老师拿出一沓卡,说是上计算机课用的,有充值余额,上课需要用,每节课10元。张某买了两张卡,林某和赵某也各买了一张。当天下午,学校派老师到宿舍查看,张某发现他和王老师并不是同一个人。经统计,该宿舍楼有多名学生被骗。
【案例十七】8月21日,广州某高校新生报到第一天,南校区当天有3000余名新生报到,加上送孩子回家的亲朋好友,校园里人比平时多了许多,显得熙熙攘攘。当日下午4点左右,一名身高170厘米左右的瘦削男子手里拿着一些报名表来到新生宿舍,他自称是学生会干部,想了解新生宿舍空调有没有问题,还称学校要求每位新生都上交300元电脑课押金,犯罪嫌疑人以此为借口,从宿舍4名女学生身上拿走了共计1200元钱。事后,女学生向隔壁宿舍的学生询问后才发现自己被骗了。案情分析:犯罪嫌疑人利用新生对学校的了解,他们不了解情况,便冒充高校辅导员、学生会干部,询问受害人近况,迅速拉近双方距离,随后以受害人名义购买物品、兜售上网卡、校园手机卡、饭卡充值、代收学杂费、协助办理助学贷款、代缴各类费用等名义实施诈骗。
【案例十八】李某2015年2月中旬报考该校研究生,由于不确定能否被录取,想找导师协调。6日19时许,李某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李某的导师,约李某7日9时左右到学校某办公室见面。7日上午,自称“导师”的男子再次给李某打电话,要求李某给两个“导师”发红包。“导师”随即给李某打电话,称不用给红包,不方便,直接打到卡里就可以了。李某没多想,按照“导师”给的账号,从银行ATM机上分两次转了1.6万元。没想到,当李某再次拨打“导师”电话时,“导师”却电话关机。此时李某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李某回忆说,3月中旬开始网上报名中行淘宝信用卡骗局,报名信息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查阅,这可能给了骗子可乘之机。案例分析:警方提醒,电信诈骗犯罪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公民一定要牢记防范要点:“一分析、二咨询、三打110”,不要马上给对方汇款。
凯利说: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诈骗,但诈骗的手段多种多样,总是让人防不胜防。至于这些诈骗案的结果,大多都是不了了之,或许是因为类似事件太多,受害者心甘情愿接受后果,又或许是报案后,警局仍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直到今年的事件,才引起媒体的关注,并以生命为代价曝光此案,迫使办案人员追查罪犯。
那么,校园诈骗层出不穷,谁该为此负责?学生?学校?还是整个社会?
学生刚刚走出封闭的校园环境,初次接触社会,他们的防范意识大概只来自于父母反复的唠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出门保管好自己的东西……但很多人并不愿意听,有的人甚至天真地相信世上还有无私善良的人。于是在面对骗子时,就会措手不及,最终上当受骗。
说起学校,有人会抱怨中国的教育,只教学生书本上的内容,最终把学生变成了只会做题的机器……其实,很多学校都会给学生安排安全知识讲座,但扪心自问,这样的讲座我们在干什么?相比枯燥无味的讲座,高中生更喜欢遨游在题海里,沉迷于学习;大学生则往往低着头玩手机。总之,在学生心目中,这样的讲座是浪费时间,没有效果。学校尽到了提醒学生的义务,却没有注重效果。双方的这种心态,把安全知识讲座变成了“上面的人负责讲,下面的人负责坐”。有没有更好的学习方式?我觉得这需要我们一起去思考。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这些被骗的学生并没有成为信息社会的公民,而是成为了信息社会的难民。最让人心寒的不是被骗,而是被骗后不知道找谁求助。犯罪嫌疑人很快就被抓获,足以说明公安系统有多高效。因此,校园诈骗猖獗,只是因为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当学生,学校和整个社会的关注时,校园的欺诈行为不仅可以归因于校园的欺诈行为。
让我们一起工作,并拥有光明的未来。